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生物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
文章指出,自然是文明的根基,也是人類最強大的盟友。從呼吸的空氣到享用的食物,我們的生活同自然界緊密相連,其他依賴自然生存的生物也是如此。
自然棲息地不僅是無數物種的家園,對維持地球生態系統的微妙平衡至關重要,而且發揮著碳匯作用,幫助我們抵御氣候變化的影響。比如,全球森林每年吸收近160億噸二氧化碳,同時還能有效調節氣溫。
遺憾的是,從世界最深海洋到最高山脈,自然界面臨著巨大威脅。生物多樣性正在加速喪失,物種滅絕速度更是前所未見。
面對這種嚴峻形勢,2022年,中國作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席國,推動達成了歷史性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更好地保護地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開辟了道路。具體說來,“昆蒙框架”設立了到2050年的4個長期目標和到2030年的23個行動目標。
盡管已經取得一些進展,我們仍然任重道遠。例如,自2020年以來,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土地和水域面積增幅不到0.5%。若要實現到2030年保護至少30%的全球陸地和海洋的目標,我們仍需劃定的陸地面積大約相當于巴西和澳大利亞面積之和,海洋面積則要超過印度洋。
中國貢獻有目共睹
文章進一步表示,若要確保日益脆弱的全球生態系統獲得可持續保護,我們需要加大努力、加速行動。在此背景下,中國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彰顯了對保護生態系統的重要承諾。事實上,在“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已經在加強自然資源管理、建設自然保護地體系和加快自然保護區立法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截至目前,中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占到陸域國土面積的18%。
展望未來,我們需要在當前基礎上加快行動步伐,進一步擴大保護區范圍,以實現“昆蒙框架”設定的到2030年保護至少30%的全球陸地和海洋的目標。
若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認識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氣候行動相輔相成。健康的生態系統可以提供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既有助于適應氣候變化,又能有效促進減排。中國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宣布覆蓋全經濟范圍、包括所有溫室氣體的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為協調各方力量優先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契機。
可持續發展投融資堪稱一大重要途徑。近年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每年存在大約700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到2030年,三大社會經濟系統全面擁抱自然受益轉型每年將釋放價值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機,同時累計創造3.95億個就業機會。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重塑金融體系,積極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這是為人類和地球的未來擘畫的宏偉藍圖。通過綜合融資機制全面應對發展挑戰,有助于釋放更多資源,產生更廣泛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2021年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并于2024年正式啟動該基金,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國際投融資平臺,助力這些國家推動自然生態保護工作。
各國攜手大有可為
文章強調,加快融資速度、擴大融資規模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即將于6月開幕的第四屆發展籌資國際會議堪稱重要契機,有關各方可以借機團結世界各國,改革國內和國際投融資機制,進而將更多投資用于可持續發展。這場國際會議也將為大型債權國提供重新考慮債務安排的機會,以便釋放更多資源用于保護自然。
如今,顛覆性技術和尖端數字工具迅速涌現,我們需要充分釋放這些科技力量的潛力,從而應對包括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內的發展挑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已推動50多個國家利用好人工智能,確保國家政策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相向而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期待進一步鞏固與中國持續數十年的伙伴關系,共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文章最后強調,我們仍然可以果斷采取有意義的行動來保護地球。只是,時不我待,我們必須立即攜手前行。面對前所未有的風險,我們要合力將雄心壯志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更加可持續的未來。在這個未來世界里,人與自然不僅能夠和諧共生,而且都將蓬勃發展。
(英文原文刊發于《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
(編輯:嚴玉潔 王輝 周鳳梅 朱萍)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