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評論 > 熱點評論

“鱟生仔”關杰耀在中國國家地理上發表研究觀點

媒體:小金魚兒看熱點  作者:搜狐   專業號:中國鱟 2021-10-11 14:41:12

近日,灣大“鱟生仔”關杰耀應邀

在雜志《中國國家地理》

2021年9月總第731期的文章

《鱟,與河口海岸相伴相生的5億年》中

發表關于鱟研究的觀點

——鱟是一種古老而頑強的生物

不該在我們的時代走向落寞

同時,關杰耀也是該文章的審稿專家

現代鱟所在的劍尾目是一個古老的類群,最早的化石距今已有4.45億年。歷經漫長的歲月,現生的4種鱟依然有著出色的適應能力,在各自的分布區種群數量也一度比較可觀。然而在近30年來,隨著人口膨脹,人類對海岸帶的開發利用程度愈來愈高,全球范圍內鱟的種群數量出現了快速下降,尤以中國鱟的情況最為嚴重。成年鱟生活在潮下帶的淺海地帶,要調查它們的種群數量是比較困難的,但通過對沿海漁民的訪談,我們可以從側面了解中國鱟面臨的威脅——2015年,我們走訪了廣西北部灣沿海30個村莊,近400位漁民。據他們回憶,在上世紀90年代,出海一次捕獲的中國鱟數量平均近1000只,但在2011—2016年,這個數字下降到30只左右,有時甚至見不到鱟的影子。

可愛的鱟寶貝

6個月大的小鱟只有手指頭這么大

這個事實也反映出目前鱟保護所面臨的困境——本底調查數據的缺失。盡管鱟是沿海人民非常熟悉的海洋生物,但在科學研究方面,沿海中國鱟的種群分布狀況數據卻非常缺乏。走訪雖然可以反映鱟種群下降的趨勢,但畢竟不是精確的科研數據。基本信息的缺失,既影響到鱟自然保護區的規劃和建設,也讓目前的人工放流幼鱟等保護措施事倍功半。為了解決不同國家地區調查方法不統一、科學數據無法進行比較的問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鱟專家組于2020年啟動了“亞太區鱟觀測站網絡計劃”,我們根據亞洲地區鱟生境特征構建一套科學、有效的鱟資源監測體系,該計劃已于2021年在中國試行,在福建廈門、廣東湛江、香港、海南儋州、澄邁、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地共設25個鱟觀測站點,由各地科研院校、海洋保護地和環境公益組織等攜手推動,為未來鱟保護區的規劃積累數據,提供理論支持。

關杰耀帶領學生開展鱟幼體種群本底調查

關杰耀教授在灘涂上研究

繪圖/李睿清

過去一般認為幼鱟是比較挑食的,但經我們的研究發現,它們的食性很廣,在發育的各個階段能根據生境中的食物豐度調整自己的食譜。同時,擁有紅樹林、海草、巨藻、互花米草等的多元生境對幼鱟的生長發育更有利。這就意味著,保護鱟的關鍵首先是從圍海造陸、抽沙填海等海岸線開發工程中為它們“勻”出一塊不受干擾的生境。從幼鱟成長為成年中國鱟需要13—14年的時間,目前人工繁育成年鱟還不太現實,只能培育幼鱟再進行人工放流。通過對幼鱟生態學的研究,我們建議將鱟的幼體人工孵化培育至1齡后,再放到螺、星蟲等海產的養殖基地混養。待進一步生長發育后,在每年春末至秋初海水溫度在20℃以上時,于退潮在高潮帶紅樹林外緣的灘涂附近放流,這將有利于提高幼鱟的存活率。

走過數億年的鱟是一類古老而堅韌的物種,只要人類為它們留下合適的棲息地,讓它們過上不受干擾的生活,它們的種群恢復就依然有希望。

轉者注:2021年9月的國家地理值得收藏

(本文轉自搜狐小金魚兒看熱點

閱讀 2847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