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物種資訊 > 古生物

數字時代下的遠古生靈“復活術”

媒體:地球雜志  作者:王東偉等   專業號:孫瑩 2025-07-02 16:49:36

已經滅絕的遠古生靈如何“復活”,很多科幻小說和影視給出的方法突破了常人的想象,從提取殘留血液中的DNA復制恐龍到施用魔法棒讓埋藏地層中的骨骼化石長出肌肉,故事情節很博大眾眼球,然而往往違反基本的科學原理和常識。雖然,從生物學意義上的復活,人類還未探索出可靠的技術方法,但是從科學意義上的“復活”已經可以實現。從科學意義上的“復活”可以分為2個方面,一是化石的精確復制古生物形象生物體動作的復原,二是生物群落生態環境的復原。

古生物學的建立,打開了人類探索史前世界的大門,然而直到20世紀90年代之前,都是基于標本描述型學科。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古生物學逐漸發展成為與數據密切關聯的科學。從最早的數據統計分析,到數據模型的建立,再到如今通過數字技術實現對化石標本的精確掃描復制以及復原,遠古生靈插上了數字的翅膀,不僅使得古生物學者實現遠程多地多人次的同步研究與數據共享,更使得博物館、科學中心等科普教育平臺的展示方式不斷翻新,公眾可以像穿越時空隧道一樣,看到一個用科學密碼還原的遠古世界。

建立在數據基礎上的古生物研究

古生物學以化石標本為重要研究對象,但是早期的古生物學家更多側重于形態結構的描述,雖然他們會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但是獲得的數據量有限,并且這些數據分散而凌亂。計算機參與統計分析徹底改變了古生物學的研究方法,例如美國芝加哥大學學者塞普科斯基(Sepkoski)通過對顯生宙生物多樣性的統計分析識別出五次大滅絕事件。通過計算機,化石標本數據以及所在地層地質學數據的收錄量呈幾何級數增長,數據類型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從基本數據會衍生出更多的數據類型。

圖蟲創意-1050920335049752684.jpeg

五次生物大滅絕就是基于統計分析的結果

有學者將古生物數據劃分為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生物物種出現時間豐度、多樣性等按照預定義方式組織的數據為結構化數據;而化石形態相關數據,如形態測量數據,界標點數據和形狀數據等,則歸入半結構化數據。結構化數據對于古生物地理區系的劃分、古環境的分析有重要作用;而半結構化數據則是標本數字化建模復原的基礎。近年來,大數據在生物地理區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學者發現在不同地區出現的生物群在生物組合上有一定的重合,不同地區之間其生物組合的重合程度不同,通過多元統計方法進行相似性分析,從而研究生物區的起源、演化。

浙江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團隊曾經對二疊紀羅德期-沃德期全球381個腕足動物屬分布數據的聚類分析,他們通過Filemaker Developer 數據庫平臺建立化石資料數據庫,對數據庫的結構進行了設計,該數據庫包括6大模塊40多個條目。接下來就是數據的收集發掘和分析,他們以種的出現為單條記錄對已發表的生物化石信息進行搜集,對化石群落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分布情況進行數據挖掘,提取地質時期內的古地理分析單元、3個條目生成統計分析所需要的原始數據矩陣,進行進行聚類分析,區分出4個腕足動物生物域和9個生物區。此外,他們還進行多維尺度分析,結果顯示與緯度相關的溫度梯度是控制腕足動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古地理屏障洋流可能在腕足動物空間分布模式的形成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

ebd20350b14735ab986c71515f61377.jpg

元謀盆地工作區  供圖/程業明

1eaad263a7e87171201762a76972628.jpg

供圖/程業明

a9e6ea2b90174f0d93dcef2c14ee06e.jpg

元謀盆地采集的木化石

筆者曾經參與中國地質博物館程業明科研團隊黑龍江伊春云南元謀木化石古環境的調查研究工作。木化石作為重要的植物化石類型之一,保存了植物體莖干與根部次生木質部解剖結構特征,可以將這些特征與現生植物進行對比大體確定其科屬,并根據將今論古的原理推斷其古氣候、古環境。同時根據植物群的組合面貌,多樣性,各屬種的豐度進行生物地理區劃研究,進而推斷影響植物種群分布的古地理因素。黑龍江省伊春木化石群出土于美溪區碧倉庫林場土壤層下的礫巖和砂巖層中,科研團隊分別對木化石橫切面、徑切面、弦切面制作切片,利用奧林巴斯DP72相機拍攝木化石顯微構造圖片。經過鑒定,發現其分屬4科8屬的裸子植物,其中松科木化石多樣性最高,占據絕對優勢。葉枝杉型木屬、紅豆杉型木屬首次在黑龍江地區發現,通過數據收集和統計分析發現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同時期裸子植物群落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和伊春不同,云南元謀盆地新近紀地層中木化石標本,以被子植物木材為主,包括三尖杉科、松科、漆樹科、大戟科、豆科、殼斗科、胡桃科、千屈菜科、楝科、無患子科、榆科等類群,通過和現代植物地理區系進行的相似性分析后,推斷元謀盆地在新近紀上新世為亞熱帶氣候,已經發育成金沙江流域的干熱谷。

數字技術讓化石實現“自我復制與復原”

在數字時代除了借助計算機統計分析進行宏觀研究,對于化石標本的三維建模、精確復制以及復原也是重要的研究內容。

圖蟲創意-945059664654893092.jpeg

對于古生物三維建模

三維建模即采用激光掃描與建模技術對標本進行數字化工作。貴州師范大學科研團隊曾經開展了胡氏貴州龍的化石掃描,他們使用帶有高清紋理相機的激光掃描儀獲取帶紋理的標本點紋數據,為提高掃描精度,掃描工作安排在無噪音、采光和溫濕度正常的室內進行,并且在工作簽完成掃描儀的標定工作,使得數據標定誤差小于0.1毫米。在掃描完成后,對點云數據進行精簡優化處理,刪除雜點、噪音點和冗余點,最終通過統一采樣得到點云數據模型。之后基于這個數字模型采用硬質光敏樹脂材料彩色3D打印系統進行復制。三維建模和3D打印技術使得化石標本的遠程研究成為可能,對于重要的模式標本,數字模型和3D打印可以生成高精度的復制品,代替原件用于研究和展示,故降低原件在運輸、研究過程中損壞的風險。

201三疊紀-胡氏貴州龍-尹超-興義國家地質公園.JPG

數字技術不僅使得化石能夠像生物繁育后代一樣自我復制,還能夠通過分析生物體結構,參照現代同類或相似動物,附加未保存成為化石的肌肉和皮膚,并利用可視化的的動畫軟件在古生物三維復原模型上創建活動關節,使得其動起來,實現科學意義上的“復活”。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曾經使用Autodesk Maya軟件對于無牙芙蓉龍開展了三維復原。Autodesk Maya軟件不僅具有三維視覺效果制作功能,而且與最先進的數字建模、渲染技術與運動匹配技術相結合,制作效率高,真實感強。該科研團隊在分析芙蓉龍骨骼結構以及頭骨與身體、身體和四肢等各部位比例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基礎的模型定位,運用Autodesk Maya軟件判斷肌肉力臂、關節活動范圍以及其他一些關鍵運動參數,并參考鱷魚、河馬等現生四足動物骨骼和肌肉生成規律、皮膚特征,在芙蓉龍骨骼數字模型上做出合理搭建,并根據其生活環境以及氣候特征,推斷皮膚上的相關細節,經過數字渲染技術復原皮膚上的褶皺和顏色等信息。最后根據芙蓉龍體型及骨骼解剖學特征,制作活動關節,并與數字模型進行綁定,渲染出符合其生理特征的動作,并通過動畫呈現出來。

圖蟲創意-1896937443784785951.jpeg

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仿真恐龍

數字技術的發展不僅使得古生物的研究有了新的方法和工具,使得這一傳統學科完成了從描述科學到數據科學的完美升級,更為重要的是數字化石技術在影視制作、博物館展陳、圖書出版以及各種文創產品開發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在4D影院、博物館展廳廣泛使用的增強現實技術(AR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VR技術)能夠使得公眾像是穿越時空一樣回到遠古時代,而3D打印的化石模型使得古生物愛好者能夠將鎮館之寶級的標本“買回家”,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的電子出版產品突破了紙質出版物的限制,使得讀者全方位地感受遠古生靈的信息。

或許在可預見的未來,讓已經逝去億萬年的遠古生靈實現生物學意義的復活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是數字技術可以實現科學意義的復活,將地球史前世界的大門向公眾敞開。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博物館

閱讀 98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