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AI鑒定新物種
▲大丸尺蛾?(連斑丸尺蛾)Plutodes cyclaria
我用AI鑒定新物種
通常,我在發布一個物種之前,先會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已有發布過同地同種同形態的。上周,我在麗水白云國家森林公園采集到一只丸尺蛾(見標題圖),在鑒定過程中發現這個種我之前在同個地方已有過兩次采集,第一次是在2019年10月,白天;第二次是在2022年6月,燈誘。兩次采集均已發布物種卡。問題是:兩次鑒定的物種名不一致。如下圖:
從形態上看,這兩者顯然是同一物種。那么哪個是正確的呢?再比對上周集采到的那個,發現跟前兩次的又有差異。這就要求我對三次采集到的這個丸尺蛾作重新鑒定了。
我有所知道,生物學上的一個物種的命名,在現今的科技條件下,需要經過一套科學嚴謹的流程,包括從發現采集、生殖器解剖、分子證據的獲取分析、確認新種到最后發布生效,需要幾個月甚至數年時間。而我們對一個物種的鑒定,雖然看起來只是通過一些工具和手段去認識某個物種是什么,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是AI鑒定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僅要知道它的中文名字和拉丁文名字,還要知道它的“祖宗五代”(至少科屬種三代吧);不可以張冠李戴,不可以同種不同名或同名不同種,要讓每一個物種還其“本來面目”。
對丸尺蛾的鑒定,我借助了AI和諸多線上有關生物信息服務平臺,先是用“曉蟲”和“文浩識蛾”確定種名,再去iNaturalistGT和GBIF兩個國際頂級生物觀察鑒定和信息服務網絡平臺上比對照片。如圖:

通過比對,可以比較直觀區分種間的差異。同時我還查詢了百度AI,給出的兩者?關鍵區別?有三點:一?是斑紋形態?上大丸尺蛾斑塊寬大且連接緊密,帶銀色飾邊;狹斑丸尺蛾斑紋狹窄銳利,紅褐色為主,前翅具齒狀黃帶。二?是體型上狹斑丸尺蛾顯著更大(前翅長 17–19 mm vs. 10–12 mm)。三是分布?上大丸尺蛾分布偏熱帶(東南亞),狹斑丸尺蛾集中于國內南方。
我綜合圖片比對和AI說的“大丸尺蛾斑塊寬大且連接緊密”以及采集于同一生境這些要素,我確定我采集到的丸尺蛾就是大丸尺蛾Plutodes cyclaria,三次采集到的應是同一物種。
以物種數字標本進行比對這一辦法,比較直觀,但不是僅僅依賴“看起來很像”即可,還應考慮物種的采集時間、分布、生境等各種可以借以區別的因素。比如上述兩個不同種名的丸尺蛾,其分布有不同。但又必須注意,因搜索結果未提供狹斑丸尺蛾的詳細分布及生態數據,部分信息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分布”這一要素在我鑒定丸尺蛾中沒有起到作用。而我在鑒定中國瘰螈與香港瘰螈時,是物種分布要素讓我糾正了之前的鑒定錯誤。
作為業余愛好者,鑒定物種是一件很累有時也很無奈(缺乏資料)的事,但也有驚喜和甜蜜:有采集到一個物種經鑒定后是新物種、珍稀物種、罕見物種的驚喜,有壓箱多年的物種得以開箱“正名”的喜悅,有分享出去讓更多人認識更多物種的快樂,有為地方為地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添蟲加草”的甜蜜——2018年6月,我在本地采集到一只天牛,當時在中文網上還找不到這只天牛的資料,是一位天牛專家在英文維基百科平臺里找到了它的名字——隱斑半脊天牛Neoxantha amicta,非常罕見;2022年7月,我在本地采集到一只蛾,被蟲友鑒定為全球新物種——美苔蛾屬下一個種Barsine qinxiae(缺中文名)的雌性體,今天也只有在本物種庫里才能檢索到它的芳影……
曾有位家長問我,小孩問她小區里那種全身烏黑嘴黃色的鳥是什么鳥,我告訴這位媽媽,你說的是烏鶇。你要是不知道那叫烏鶇,你可以說那是一只聰明的鳥,可不要說那是烏鴉。要是小朋友問你小區里那只嘴紅的頭黑的翅膀藍色的尾巴很長的是什么鳥,你要是不知道那叫紅嘴藍鵲,你可以告訴小朋友,那是一種漂亮的鳥,可不要說那是鳳凰。
我想說的是,物種鑒定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物種鑒定是確定一個生物個體屬于哪個已知物種的過程。通俗地說就是“認識這是什么。”你認識小區里的那些花兒,就知道它們什么時候開;你認識這朵蘑菇無毒,你就可以放心去食用;你認識這種蛇有毒,你就會小心避開它;你認識夜鷹,就不會在夏夜里聽到它的叫聲就去報警……而你不認識,那只烏鶇在你眼里有可能就是“令人討厭的”烏鴉,那只紅嘴藍鵲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鳳凰。
認識和不認識是不一樣的。認識一些身邊的生物,就是認識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鄰居。它賦予我們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管理資源的知識、維護生態的責任感、以及發現生活之美的眼睛。不認識它們,我們就像在自己家中卻對鄰居和家具電器一無所知,不僅會給生活帶來不便,更可能因無知而陷入危險或造成破壞。多認識一種生物,我們就多了一份與這個世界和諧共處的智慧和樂趣。
其實,在這個時代,多認識一些身邊的生物并不難,只要你目中有物。(2025.6.11記)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