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周壹物:杏黃兜蘭
杏黃兜蘭(Paphiopedilum armeniacum)是產于我國的兜蘭原生種之一,1979年在高黎貢山發現并于1982年發表定名,杏黃兜蘭雖是兜蘭屬較遲被發現的物種,但它已多次榮獲國際花展以及蘭展的金獎和一級證書(FCC) 等殊榮,是備受國際關注的中國特有物種。
杏黃兜蘭主要生長于云南西部,如福貢、瀘水、保山等地海拔1400-2100米的石灰巖壁積土處或多石而排水良好的北坡上。地生或半附生,植株具細長而橫走的根狀莖。葉5—7枚;葉片長圓形,長6-12cm,寬1.8-2.3cm,上面有深淺綠色相見的網格斑,背面有密集的紫色斑點,邊緣有細齒?;ㄝ闵?花;花梗和子房長3.5——4cm,被白色短柔毛;花直徑7—9cm,純黃色,僅退化雄蕊上有淺栗色縱紋;中萼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4.8cm,寬1.4—2.2cm,背面近頂端與基部被長柔毛,邊緣有緣毛;合萼片與中萼片相似,長2-3.5cm,寬1.2—2cm,背面具長柔毛并有2條鈍的龍骨狀突起,邊緣具緣毛;花瓣大,寬卵狀橢圓形、寬卵形或近圓形,長2.8—5.3cm,寬2.5—4.8cm,內表面基部有白色長柔毛,邊緣具緣毛;唇瓣深囊狀,近橢圓狀球形或寬橢圓形,長4—5cm,寬3.5—4cm,整個邊緣內折,囊底有白色長柔毛和紫色斑點?;ㄆ?-4月。
高黎貢山保山管護局提供
和其它兜蘭屬植物一樣,由于過度的采集、走私出境猖獗以及生境的破壞等原因,杏黃兜蘭近年來數量急劇減少,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一方面由于杏黃兜蘭葉子具美麗的斑紋,花大而色雅,花期又長,是一種觀賞價值較高的植物,深受蘭花愛好者歡迎。其次,有中外人員相互勾結,采集具花苞的野生分株走私出境,造成開花植株數量減少,影響有性繁殖。另一方面主要來自于人們對生境的過度破壞,使其生長空間被完全剝奪或生長環境受到人為顛覆性的改變,造成了杏黃兜蘭以不大的居群規模分布在呈片段化的生境中。
高黎貢山保山管護局提供
高黎貢山杏黃兜蘭只分布在少數地方,范圍狹窄,種群極少,因此做好杏黃兜蘭原生地就地保護(in situ conservation)工作尤為重要。由于杏黃兜蘭主要分布在保護區以外,就地保護的難度較大,只有通過教育和法律兩個手段,制止人為采挖,以及毀林開荒等對生境的破壞活動。通過就地保護,建立杏黃兜蘭母居群,實行封閉式保護,消除人為經濟活動對其生存構成的威脅,維持生境的穩定和連續,并滿足伴生灌木林生長條件,實行綜合性的保護,為傳粉昆蟲生長提供環境保證。
高黎貢山保山管護局提供
2010年以來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胡虹研究員的指導下,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持續開展杏黃兜蘭回歸管理及監測活動,在高黎貢山建立三塊回歸實驗地,分別對標記的杏黃兜蘭其根、莖、葉、花、果等各方面,進行觀察(監測)并通過將人工繁殖的植株重返原產地種植,擴大杏黃兜蘭種群數量,恢復杏黃兜蘭野生居群。
供 稿:施曉春
編 輯:張晶瑜
責 編:趙 瑋
審 稿:張富有
來源:高黎貢山保山管護局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