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分鐘微科普 | 什么是生境(habitat)?
歡迎來到“兩分鐘微科普”,我們將在這個欄目對在自然保護中經常使用的科學術語和概念進行快速解釋。
上海泰安生境花園 攝影:吳婧彬/TNC
作為關注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保護工作的朋友,你很可能聽說過我們在上海攜手合作伙伴實施推廣的“生境花園”項目。從2019年11月虹旭小區生境花園開放至今,上海長寧已經建成27座風格迥異的生境花園,正朝著長寧區十四五規劃中“2025年建成不少于30個生境花園”目標穩步邁進。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境”?“生境”是否可以理解為是“生態環境”的簡稱?“生境”又有哪些主要類型呢?
讓我們從概念說起。生境(habitat)一詞由美國Grinnell(1917)首先提出,其定義是生物出現的環境空間范圍,一般指生物居住的地方,或是生物生活的生態地理環境。Ables等(1980)認為野生動物的生境是指能為特定種的野生動物提供生活必需條件的空間單位。Baily(1984)則更強調其周圍相關的生物群落,認為“生境是與野生動物共同生活的所有物種的群落”。
對于英文“habitat”一詞有不同的中文翻譯,如棲息地(動物學)、生長地(植物學)、生活環境等,我們認為譯成“生境”一詞較為合適?!癶abitat”與英文“niche”(生態位,生物在多維生態環境空間的位置)、“site”(指森林生境或立地條件)的意義也有所區別。
生境花園內玉帶鳳蝶訪花 攝影:吳婧彬/TNC
需要注意的是,“生境”和“生態環境”在語境上有所差別,后者更強調泛生境,不特指某個物種。“生境”是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的組成成分能在其中完成生命過程的空間;而生態環境是與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生存和發展相關的各種自然因素和條件的總和。
上海虹旭生境花園內茂密的本地植物群落 攝影:賈玥/TNC
生境的類型劃分則較為復雜。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物種的生境分為十幾個大類,涵蓋森林、稀樹草原、灌叢、草原、內陸濕地、巖石區、洞穴和熔巖、荒漠、海洋等多種類型;除了這些自然生境,還包括種植園等陸地人工生境和水產養殖池塘等水域人工生境。
現在,你對于“生境”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要不要去上海的生境花園一探究竟呢?
生境科普示意圖 供圖:新涇五村生境花園(設計者:康燕、汪澍嵩)
參考資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02444-512443.html?mobile=1
https://www.iucnredlist.org/resources/habitat-classification-scheme
本期科學顧問:
WJB(TNC中國上海項目)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