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瀕危植物為何常見?
媒體:人民日報 作者:楊靜
專業號:宋悠悠
2025-06-27 15:40:0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楊靜
據了解,目前我國100余種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搶救性保護。
紅豆杉、銀杏、水杉都屬于瀕危植物。也許有人會問,小區里的紅豆杉、路邊種的銀杏、湖畔的水杉……既然是瀕危植物,為何比較常見?其實,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瀕危植物有個共同特點,它們都是人工繁育而非自然繁殖的。只是由于它們的野生種群或者自然條件下的個體數量稀少,科學家依據它們的野外分布狀況,把它們評為瀕危植物。
目前,我國已實現對銀杏、水杉、珙桐、羅漢松等瀕危植物的人工繁育,培養出較大的人工種群,發揮其景觀或生態作用。
有些瀕危植物適合在特殊生境生存,人工繁育有助于解決特殊地區缺少綠化樹種的問題。如金沙江河谷的云南梧桐,耐旱、耐貧瘠,如果實現批量人工擴繁,能成為干熱河谷地區綠化重要樹種。科學家已經在干旱地區建立試驗基地,通過小規模栽培研究其應用效果。同時,作為本土樹種,云南梧桐不僅可用來綠化,還能為動物提供庇護,其果子還可以作為松鼠的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瀕危植物雖然擁有了較大的人工種群,并不意味著這些植物不再“瀕危”。銀杏、水杉野外分布范圍有限,野生種群數量很少,遺傳多樣性匱乏。一旦出現極端氣候或者傳染性病害等,它們就可能面臨滅絕風險。因此,國家將瀕危植物列入重點保護名錄,對其野生種群加以保護,既可以保護瀕危植物本身,也能保護瀕危植物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
另外,人工繁育固然是瀕危植物的重要保護方式,但僅靠人工繁育遠不足以保護瀕危植物。我國采取多種方法,如采集野外種群的種子存放進種子庫、把野生個體遷地保存、建立瀕危保護區或保護小區等,來保護其野外種群和賴以生存的生境。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記者楊文明采訪整理)
閱讀
170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