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荒野維生野菜系列——褐環乳牛肝菌
媒體:雜家黃藥師 作者:內詳
專業號:褐環乳牛肝菌
2023-03-17 16:52:25
褐環乳牛肝菌
【別名】黃粘團子、粘團子、土色牛肝菌、灰環乳牛肝菌、褐環粘蓋牛肝菌。
【食用】為乳牛肝菌科真菌褐環乳牛肝的子實體。
【分布】多生長在無污染的松林或針闊混交林地上。野生。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南等大部分地區均有廣泛分布。
【采集】采摘褐環乳牛肝菌的子實體。
【形狀】外生菌根腐生真菌。群生或單生。肉質子實體大型。菌蓋肉質,肥厚,直徑5~15厘米,初為半球形,后平展,扁平或中部稍凸;蓋面光滑,有光澤,甚粘,黏液干后變為線條,灰褐色、黃褐色、紅褐色或肉桂色,老后色變暗。菌肉柔軟,往往水潤狀,初時白色,后變淡檸檬黃色,受傷時不變色,味道柔和。菌管在菌柄周圍直生或稍下延或稍凹陷,易與菌肉分離,米黃色或芥黃色,老后變暗,管口角形,小,有腺點。菌柄長4~9厘米,粗0.7~2.5厘米,近圓柱形或在基部稍膨大,菌環以上為黃色,有細小褐色顆粒,以下為淺褐色,基部類白色,中實。菌環在上位,膜質,薄,初為白色,后為褐色。孢子平滑,帶黃色,近紡錘形或長橢圓形;孢子印銹褐色。囊狀體叢生,棒狀,無色至淡褐色。
【功效】褐環乳牛肝菌味甘,性平。
【加工】食用部位為褐環乳牛肝菌的子實體。夏秋兩季采摘子實體,去雜冼凈后。可炒食、蒸食、燉食、煲湯或曬干菜。
野生褐環乳牛肝菌整體外觀
褐環乳牛肝菌多生長在針闊混交林地上
褐環乳牛肝菌菌蓋多為灰褐色
褐環乳牛肝菌菌蓋上黏液干后變成線條
褐環乳牛肝菌菌蓋開展細節外觀
褐環乳牛肝菌膜質菌環和菌柄細節外觀
褐環乳牛肝菌的菌管細節外觀
褐環乳牛肝菌菌肉是白色,后變淡檸檬黃
采摘褐環乳牛肝菌做美食
褐環乳牛肝菌燉肉湯,您吃過嗎?
閱讀
4329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