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vs人類
▲斑頭鵂鹠(Glaucidium cuculoides)
貓頭鷹vs人類
2016年4月4日,我在老家遠遠地看到一只斑頭鵂鹠背向著我蹲在一棵老杉樹的枯枝上,時不時轉過頭來正視著我,仿佛在警告我:不要在背后搗鬼!警告無所謂,但它的這一舉動讓我想起貓頭鷹(鸮形目鳥類的統稱,包括斑頭鵂鹠等)能扭頭360度的傳說——這一刻照進了現實。。
無獨有偶,2009年4月17日,我在南明湖淺水處拍到一遷徙中在此歇息的只紅嘴鷗,能把頭180度轉過來朝向天空。2009年5月,報載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師布賴恩·麥克法蘭拍到一只灰雁在空中表演特技“倒立飛行”——它的脖子翻轉了180度。2009年11月16日,我在福州植物園的濕地里,一只背向著我的紅尾水鴝,也能讓它的脖子180度地回頭轉向我……這些活生生的事例,是否說明鳥類的脖子有360度旋轉的能力?
就這一課題,我咨詢了Deekseep:
關于貓頭鷹的頭部旋轉能力,實際角度可旋轉約270度(而非360度)。它們的頸椎有14塊椎骨(人類僅7塊),加上特殊的血管結構(如頸動脈擴張池)和靈活的頸部肌肉,使它們能在不損傷血管或神經的情況下大幅轉動頭部。由于貓頭鷹的雙眼固定在眼眶中(無法轉動眼球),這種能力幫助它們擴大視野,適應夜行性捕獵需求。
關于灰雁在強風中翻轉身體至倒立狀態,其頸部彎曲約180度以保持頭部正向(朝上),這是頸椎彎曲而非旋轉,其生理機制與貓頭鷹的頸椎旋轉有本質區別。雁形目鳥類通常有16-25塊頸椎,關節面扁平且韌帶彈性強,允許大幅彎曲以梳理背部羽毛或調整頭部姿態,但旋轉能力仍受椎骨形態限制(通常不超過180度)。
關于其他一些小型鳥類,如紅尾水鴝、紅嘴鷗等,盡管它們頭部活動靈活,其靈活性與大多數鳥類相似,可以通過快速左右轉動來觀察周圍環境,但幅度有限。
結論:貓頭鷹的頸部旋轉能力是鳥類中的極端特例,其解剖結構、行為需求均與其他鳥類存在顯著差異。目前科學界僅確認貓頭鷹、部分猛禽(如鷹、隼)可旋轉頭部超過180度,且無任何鳥類能安全旋轉360度。360度旋轉在生物學上不可行,因會導致血管神經損傷。若有觀察到類似現象,可能是視覺誤差或對鳥類行為模式的誤解。
不知是視覺誤差或是理論誤解,我還是親自實驗了一下,我那僅有7塊椎骨的脖子,也可以輕松旋轉頭部超過180度(轉頭有風險,請勿盲實驗)。
▲紅嘴鷗(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
▲灰雁(Anser anser)(圖片網載)
▲紅尾水鴝(Rhyacornis fuliginosus)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