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區內保留老齡喬木利于長耳鸮等生物多樣性的豐富
一、我們自然保護區監測到長耳鸮一家五口繁殖生活。
2025年5月19日,上午,我在黑龍江螞蟻河三角洲省級自然保護區松花江流域開展濕地監測、野鳥保護、疫情防控監測工作。
在一株老齡過熟大柳樹上,我監測到一位長耳鸮媽媽帶著四只長耳鸮幼崽蹲在粗大柳樹樹干上閉目養神,長耳鸮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二、長耳鸮知名亞種鑒別特征。
面盤發達皮黃色,中央具明顯的淺色“X”圖形;體形中等,上體棕黃色及黑褐色斑紋相雜顯得十分斑駁;下體棕黃色,雜以黑褐色的有橫枝的縱紋,頭頂有二簇具黑色及皮黃色斑紋的長羽,豎立呈耳狀;趾披密羽。
中文名 長耳鸮;拉丁學名 Asio otus。
別名 長耳木兔、有耳麥貓王、虎鵵、彪木兔、夜貓子、貓頭鷹。
中國動物保護等級: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際瀕危等級:無危(LC)。
動物界-脊索動物門-鳥綱-鸮形目-鴟鸮科-耳鸮屬-長耳鸮。
我們在松花江流域發現的長耳鸮屬于:長耳鸮指名亞種夏候鳥。
三、長耳鸮繁殖習性與生態價值。
長耳鸮的繁殖期為4-6月,多在樹杈和樹洞中營巢,1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4-6枚,孵化期為27-28天,晚成鳥。
我們發現的這個長耳鸮巢穴,總計孵蛋5枚,孵化出4只幼崽,1枚壞蛋沒有產出幼崽。
2025年4月1日,開始孵化(孵化期25-30天);
長耳鸮幼崽中的老大、老二跳躍到較高柳樹樹干上活動。
長耳鸮幼崽中的老三、老四在距離巢穴較近的樹干上活動。
2025年5月1日,雛鳥孵化出21天后,開始走出巢穴在大柳樹樹干上活動。
幼崽孵出5周時能夠飛行。
幼崽浮出約兩個月后,幼鳥可以獨立于父母生活覓食。
長耳鸮撫育幼崽時期,需要更多的田鼠來喂食幼崽,對于保護初春農作物和其他綠色植物的健康具有重要生態價值。
三、長耳鸮的棲息環境、主食習性。
1、棲息環境:
長耳鸮喜棲息在視野開闊的濕地、湖泊邊緣的森林喬木上或有成排樹木、灌木叢的牧場、農田邊緣喬木上。
長耳鸮屬于夜行性動物,白天以直立的姿態隱藏于樹干上休息,在黃昏時開始離巢覓食,在日出前一小時結束覓食。
長耳鸮通常不是通過視覺來尋找獵物,而是通過聽覺來發現它們想要的食物的沙沙聲。
2、食物類型:
通常來講,長耳鸮主要以小型嚙齒類為食,也吃小型鳥類和大型昆蟲等。
但是,通過監測觀察發現,長耳鸮的食物種類幾乎都是嚙齒類動物,普通田鼠等小型嚙齒動物是長耳鸮最重要的食物,自古以來,長耳鸮被認為是專門的田鼠獵手,被人類視為益鳥和好朋友。
四、長耳鸮保護人類糧食安全與遠離動物性傳染病的生態價值。
1、長耳鸮以田鼠為主要食物,保護了農作物豐產豐收、綠色植物健康生長和生態平衡。
2、長耳鸮,俗稱貓頭鷹,以帶有大量傳染病的田鼠等嚙齒類動物為主食,人類保護長耳鸮遷徙環境安全與數量穩定增長,就能夠有效控制田鼠等數量,保護了濕地生態平衡,保護濕地周邊農作物豐收,保護人類免遭動物性疫源疫病的傷害。
五、在自然保護區大力保留粗大喬木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
我們監測到孵化出4只長耳鸮幼崽的大柳樹,樹齡約60年、胸徑約70厘米、樹高約13米。
長耳鸮巢穴搭建在大柳樹三個主干中間,巢穴非常寬敞安全,直徑約40厘米,粗大的樹干和茂密的枝葉,為長耳鸮媽媽棲息和為4個長耳鸮幼崽活動提供了足夠的安全生活環境,保護和加速了幼崽健康快速成長。
保護自然保護區濕地、森林中成過熟喬木的合理數量存在,對于保護長耳鸮棲息環境和健康繁衍具有重要的生態作用。
作為濕地、草原、森林中的猛禽之一、頂級捕食鳥類的長耳鸮在濕地、草原、森林生態環境中的合理增長,有效控制了濕地、森林鼠類的無序繁衍,最終保護了濕地、草原、森林生態系統穩定、固碳能力和生物多樣性的豐富。
2025年5月21日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