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豹貓
豹貓 俗稱山貓、錢貓、石虎,是原產于東南亞和印度次大陸的小型貓科動物。豹貓是貓科動物中分布最廣泛的物種,是豹貓屬四個物種中保育等級最低的成員。豹貓的名字源于它們所有亞種外表的斑點都類似豹紋。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貓科 Felidae
屬:豹貓屬 Prionailurus
種:豹貓 P. bengalensis
豹貓分布廣泛,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婆羅洲、中南半島、中國、朝鮮半島、印度、巴基斯坦等。
它們的棲息地類型非常多,從熱帶雨林到針葉林、從半沙漠到農業特別是接近水源的地區,甚至海拔三千米高的山地。豹貓主要棲息在森林與雨林地帶,通常為距河道較近的潮濕區域。
豹貓的大小與家貓差不多,重4.5-6.8公斤。但比較苗條,腳趾較長,腳趾間有明顯的蹼。全身黃褐色為主,胸腹部是淺色的。
頭短小而身體修長。圖為:豹貓巴拉望亞種
面部從眼睛到耳朵有兩條黑色條紋,從眼睛到鼻子的白色條紋較小。長而圓的耳朵背部呈黑色,中間有白色斑點。身體和四肢上都分布有大小明暗不同的黑色斑點,沿著它的背部有兩到四排細長的斑點。
豹貓的頭骨繪畫
由于在它們廣泛的分布范圍,分布地區對豹貓的大小有很大影響,例如印度尼西亞的亞種平均體長45厘米,尾長20厘米,而西伯利亞的亞種體長則達到60厘米,尾長40厘米。
兩個亞種的對比
作為對各種生境的適應,它們皮毛的顏色也有很大差異,南方的豹貓是黃色,而北方是銀灰色,胸和頭部下方是白色的。
根據亞種的不同其身上的黑色斑點可能是點狀的,花環狀的,甚至可能形成點狀條紋。體表色型和身體大小上的差異,使得它們最初被認為是幾種不同的物種。
西表山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iriomotensis),1967年,科學家經過基因檢測,認定為豹貓亞種。
對馬山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euptailurus),最初被認為是獨立物種,后來被歸為豹貓的亞種。
豹貓是典型的夜行動物,白天它們在洞穴中,它們的洞穴包括中空的樹干、地洞、或是山洞。
豹貓身手敏捷,喜歡樹棲,雖然會游泳,但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喜歡下水的。
豹貓是肉食性動物,通常以小型哺乳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昆蟲、為食。平時也會吃草、蛋和水棲動物作為補充食物。除了繁殖季節外,一般過著獨居生活。
豹貓發情期持續5-9天,妊娠期為65-70天,每胎通常生下2-4只幼豹貓。幼豹貓的眼睛在10日時張開,在23日開始吃固體食物,到四周大時,開始出現永久的犬齒,與開始吃固體食物的時間一致。
如果幼貓不幸夭折,母豹貓可以再度進入發情期,同一年再產一胎。豹貓通常在18個月時性成熟,在南方的豹貓沒有固定的繁殖期。
考古學和形態學研究表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的陜西和河南被人類馴化的第一種貓科動物是豹貓。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馴養的豹貓逐漸被從中東傳來非洲野貓的后代所取代。
豹貓生存的主要威脅來自盜獵、棲息地的縮減和農藥中毒,還有一些豹貓死于橫穿公路時的交通事故。
華盛頓公約將孟加拉國、印度以及泰國的族群列入附錄一禁止進行國際貿易,而其他族群亦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二。孟加拉國、柬埔寨、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俄羅斯、泰國等國也制定了禁止狩獵豹貓的法律。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