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生物多樣性空間保護格局基本建成
5月20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對“十四五”以來,內蒙古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措施和成效進行發布。記者了解到,目前,內蒙古已劃定生態保護紅線59.69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同時,全區分布有大興安嶺、呼倫貝爾、松嫩平原、錫林郭勒草原和西鄂爾多斯—賀蘭山—陰山等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總面積26.73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區國土面積的22.60%,生物多樣性空間保護格局基本建成。
2025年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呼吁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創和美永續之路。今年也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五年來,內蒙古緊緊圍繞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持續加大重要生態空間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力度,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首先,2021年以來,我區先后制修訂了《內蒙古自治區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促進條例》《內蒙古自治區河湖保護和管理條例》《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14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涵蓋森林、草原、河湖、濕地等生態系統保護,野生動植物、種質資源等物種保護領域,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法治保障。
其次,我區在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烏梁素海實施了普氏野馬和麋鹿野化放歸,在鄂爾多斯建立了瀕危野生植物遷地保護和擴繁研究中心。還建成國家級微生物種質資源庫1家、飼草種質資源庫2家,畜禽保種場(區)12家,自治區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3家、畜禽種質資源庫2家、微生物種質資源庫1家,畜禽保種場25家。
在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層面,2021年以來,內蒙古累計完成造林2127萬畝、防沙治沙4320萬畝,規模均居全國首位。全面完成基本草原調整劃定,調整劃定基本草原7.3億畝,形成自治區、盟市和旗縣市區三級基本草原“一張圖”管理。大力推進黃河、西遼河等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治理,并嚴格落實濕地分級管理制度,烏梁素海成功入選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此外,我區先后組織開展多項全區及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完成全區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多樣性調查,繪制了全區1:50萬生態系統類型圖,著力建設“內蒙古生物多樣性數據庫”。同時,扎實推進林草有害生物防治,2021年至2024年,全區累計防治林草有害生物28076.93萬畝,成災率均控制在“十四五”末指標以下。
全區司法機關也聚焦野生動物保護、野生植物保護、棲息地保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等,持續開展了“昆侖行動”“生態安全屏障守衛行動”“保衛黃河”專項行動和“國門綠盾”專項行動等系列監督執法行動。2021年至2025年4月,全區法院共審結涉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件846件,有力遏制了危害我區生物多樣性的犯罪行為。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