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加強 呼倫湖十年治理顯成效
冬日的呼倫湖冰天一色。一米多厚的寒冰下,魚類仍在暢游。覆蓋全境的視頻監控系統與數字化平臺、先進的移動執法設備、風雪無阻的管護人員讓非法捕撈者望而卻步。經過十年治理,我國北方第一大淡水湖呼倫湖野生動物更加活躍、種群持續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呼倫湖蒙古語意為“海一樣的湖泊”,在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區域氣候、維系草原生態平衡和保障中國北方生態安全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周期性干旱和人為活動影響,2002年至2012年,呼倫湖水位連續下降,湖面大幅縮減,濕地持續萎縮,野生動物銳減,流域生態安全告急。
“當時湖里魚少了,鳥也沒了,環湖草原沙化嚴重。”生活在呼倫湖畔的牧民侯玉廣回憶說,那時打獵、捕鳥、私捕亂撈屢禁不止。
2013年,內蒙古自治區全方位啟動拯救呼倫湖行動,呼倫貝爾市扛起主體責任,把呼倫湖生態保護治理作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頭工程,落實了多項保護與治理措施。
這是2023年4月17日拍攝的呼倫湖開湖景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楷焱 攝
“將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的牧民全部外遷,發放搬遷補貼和禁牧補貼,呼倫湖漁業公司退捕轉產,企業職工由‘打魚人’變‘護魚人’?!睋魝惡壹壸匀槐Wo區管理局局長鄒偉東介紹,為了更好地保護呼倫湖,保護呼倫湖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提升對呼倫湖的科研監測能力和管護執法能力,在呼倫湖7400平方公里的重點保護區域內,圍繞著8個管護站和5個核心區,共建設了29個監控視頻的塔臺,有468公里的環形數據網絡,在重點監測區建設了6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和3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對呼倫湖保護區內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
“科研和管護工作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不但對各類違法行為形成了極大震懾,還為觀測記錄和救助野生動物提供了更多便利?!编u偉東說。
十年治理,生態危機迎來轉機。得益于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以及對人為干擾的有效控制,2013年至今,呼倫湖自然保護區內記錄到的鳥類種類等呈增加態勢,鳥類由333種增加至345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和二級保護動物鷹鸮、鳳頭蜂鷹;呼倫湖水系魚類由32種增加至39種;哺乳動物種類由35種增加至38種。
“多年不見的兔猻,前年竟然在我家牧場安了家?!毙掳蜖柣⒂移炷撩駶M達站在岸邊興奮地說。
呼倫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專家組表示,呼倫湖保護工作已從消除人類活動影響為主轉變為以遵循自然規律為主,實現科學、精準化治理。目前針對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內容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將為進一步科學規劃和實施綜合治理提供有力支撐。(記者鄒儉樸、葉紫嫣)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