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菜:大慶市讓胡路區奮斗街道
拍攝于2023年10月2日 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明湖花園
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是菊科苦苣菜屬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莖不分枝或僅上部分枝,葉為羽狀深裂,通常無柄,而基部擴大抱莖。頭狀花序在莖端排成傘房狀,總苞有二至三列,舌狀花黃色,是兩性花,可結果實。果為瘦果,壓扁,成熟后為紅褐色,兩面有三條高起的縱肋。苦苣菜4月萌發,6-7月開花。苦苣菜的名稱最早出現于《嘉祐本草》之中,書中道:“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
苦苣菜原產于歐洲,無意中引進中國,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苦苣菜生長速度快,生活力強,耐瘠薄,不耐鹽堿,耐陰不耐旱,喜潮濕而疏松的土壤,在春耕過的的農田生長特別旺盛。苦苣菜一般采取種子繁殖的方式。
苦苣菜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藥用價值較高,可以治療厭食,養胃,利小便,可明目,治療血淋和痔瘺。除了藥用,它也可以作為家畜飼料,它也是農區利用價值較高的良等牧草。除此之外,它還是一種入侵植物,對伴生雜草、作物生長有抑制作用。小滿時節,民間有食苦苣菜的習俗,如今,小滿吃苦苣菜已經成為都市文化人的一個“嘗鮮活動”。
主要價值
藥用
苦苣菜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藥用價值較高,可以治療厭食,養胃,利小便,可明目,治療血淋和痔瘺。
食療
苦苣菜植物在中國食用藥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民間常作為野菜食用,同時也是一種傳統民間中草藥,《本草綱目》中記載苦菜屬于菜部,名荼、苦苣、苦荬、游冬、褊巨、老鸛菜、天香菜,氣味(菜)苦、寒、無毒;主治血淋、尿血,喉痹,對口惡瘡,赤白痢。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認為,苣荬菜屬植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涼血化瘀,消食和胃,抗煙毒作用,清肺止咳,益肝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療急性痢疾、腸炎、痔瘡腫痛等癥,對于抗腫瘤也有一定作用。
飼用
苦苣菜作為家畜飼料,是農區利用價值較高的良等牧草。 [8]苦苣菜的莖葉柔嫩多汁,嫩莖葉含水量高達90%,無刺、無毛、稍有苦味,是一種良好的青綠飼料。豬、鵝最喜食;兔、鴨喜食;山羊、綿羊樂食;馬、牛少量采食。開花期以前切碎生喂或煮熟飼喂,每日用650克苦苣菜飼喂家兔,其采食率可達77%,切碎喂雞、鴨也有良好的效果。苦苣菜的干草是馬、牛、羊的好飼草,其適口性均可定為喜食級。苦苣菜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100克鮮草中,葉含維生素C 11-68.2毫克,莖中含維生素C 11毫克、含胡蘿卜素14.5毫克。秋季,維生素C、胡蘿卜素含量比春、夏季高。苦苣菜的能量價值可評為中等。其總能對豬、牛和羊的消化能、代謝能、各種凈能及可消化蛋白質的含量均屬中等。苦苣菜的莖葉繁茂,葉量大,在抽莖之前全為茂密的葉叢。至開花期,其莖枝仍比較脆嫩,還可飼用。莖葉比為1:1.55,果期莖枝逐趨老化,飼用價值下降。在野生條件下,以苦苣菜占優勢的草,鮮草產量一般可達30000-45000千克/公頃;單株重為150-250克,在栽培條件下,鮮草產量可達37500-60000千克/公頃,高產的可達75000千克/公頃。飼料基地。苦苣菜的莖葉脆嫩,不耐畜禽踐踏,耐熱性差,以刈割利用為好。尤以開花期之前利用為宜。除青飼外,還可曬制青干草,制成草粉;也可青貯利用。青草以喂豬、鵝、兔、山羊、鴨為好;干草以馬、牛、羊等利用最為適宜。
植物文化
小滿時節,民間有食苦苣菜的習俗,如今,小滿吃苦菜已經成為都市文化人的一個“嘗鮮活動”。
文字轉自《百度百科》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