楤木:日月峽國家森林公園
遼東楤木(刺拐棒)
刺龍拐棒令人怔,
活血祛風又止痛,
肝炎胃炎關節炎,
更能調理糖尿病。 --吳洋
楤木(Aralia elata (Miq.) Seem.)是五加科、楤木屬植物。灌木或喬木,高2-5米,稀達8米,胸徑達10-15厘米;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通常淡灰棕色。葉為二回或三回羽狀復葉,長60-110厘米;葉柄粗壯,長可達50厘米;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圓錐花序大,長30-60厘米;分枝長20-35厘米,密生淡黃棕色或灰色短柔毛;傘形花序直徑1-1.5厘米,有花多數;總花梗長1-4厘米,密生短柔毛。果實球形,黑色,直徑約3毫米,有5稜;宿存花柱長1.5毫米,離生或合生至中部;花期7-9月,果期9-12月。
中國特有種,分布廣泛,北自甘肅南部(天水),陜西南部(秦嶺南坡),山西南部(垣曲、陽城),河北中部(小五臺山、阜平)起;南至云南西北部(賓川)、中部(昆明、嵩明),廣西西北部(凌云)、東北部(興安),廣東北部(新豐)和福建西南部(龍巖)、東部(福州);西起云南西北部(貢山);東至海濱的廣大區域。生于森林、灌叢或林緣路邊,垂直分布從海濱至海拔2700米。
楤木是中國傳統的食藥兩用山野菜,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極高,食用的嫩芽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具有除濕活血、安神祛風、滋陰補氣、強壯筋骨、健胃利尿等功效,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陽痿和糖尿病等眾多疾病。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易危(VU)。
主要價值
藥用:楤木為常用的中草藥,有鎮痛消炎、祛風行氣、祛濕活血之效,根皮治胃炎、腎炎及風濕疼痛,亦可外敷刀傷。
食用:楤木春季萌發的幼莖嫩芽為主要食用部分,它野味濃郁,味道香甜醇厚,是中國傳統的食藥兩用山野菜,被譽為“山野菜之王”,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是出口創匯的主要野菜之一。楤木的嫩芽中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其中氨基酸的含量較高。
文字轉自《百度百科》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