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科研貓”記
撰文:曹慶 攝影:何義文
東河,是陜西秦嶺中段南坡腹地的一條普通小河。
東河發源于秦嶺主脊南側的三仙峰一帶,流向西南,沿途接納溜石皮溝、東溝、碑坊溝、李家溝等山溪后,漸漸由可健步跨越的溝溪匯集成時而清淺、時而洶涌的河。
東河是陜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3條主要水系之一,這里有說不完的野生動物的趣事,更見證著野生大熊貓種群保護史。佛坪保護區保護措施嚴格,在野生大熊貓資源保護與科學研究領域獨樹一幟。
去年10月以來,連日陰雨綿綿,連帶著秦嶺腹地氣溫驟降,儼然一幅冬季景象。
近日,我與巡護員何義文走出保護站,溯東河慢行一段后正計劃前往竹林里巡視。此時的東河,像開閘的堤壩,河水激烈地拍打河床石和兩岸。面對略帶危險的前路,我倆站在東河岸邊的大石上,思索著安全可行的過河方案。
看樣子,這只佩戴頸圈的“科研貓”也想過東河?為了不干擾“科研貓”的自由抉擇,我倆趕緊躲在楓楊樹后,盡力為視力差的它營造“此處無人,你的世界你做主”的寬松環境。
只見這只憨憨的大熊貓用前爪試探河水,然后撲向河心,前掌劃水,摸到河心的石塊時,便借力向前劃去。然而,可能因為河水流速太快,大熊貓此次過河以失敗告終,它退回岸邊,抖落滿身的水珠,重新在岸邊徘徊起來。
大熊貓過東河 何義文攝
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一年多以前,就在東河邊,一只因與同類打架致傷的大熊貓被救助并帶上項圈成為一只“科研貓”。難道這一次是我們在東河邊又重逢了嗎?
2021年1月17日,何義文沿著東河一帶巡護時,看見一只行動遲緩的大熊貓,發現它取食竹子的姿勢格外怪異。何義文近距離觀察后發現這只大熊貓的肩帶部受傷,后經過檢查,發現它背部肩胛處受傷嚴重,已經失去了野外生存的能力,護林員和科研人員把它帶回救助站救助并取名“唐唐”。
2021年5月19日,恢復健康的“唐唐”佩戴著“高科技項鏈”從與何義文初遇的地方回歸秦嶺森林。
此次與“科研熊貓”偶遇,說明回到佛坪老家的“唐唐”十分適應放歸后的生活。希望這只佩戴著“高科技項鏈”的大熊貓能夠將人類對自然界的研究觸角繼續往前引,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作者簡介:曹慶,女,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正高級工程師,發表學術論文約30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個人生態文學作品集兩部。國家林草科普專家,陜西省林草科技特派員。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