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莼菜回歸青華海
莼菜最早見于《詩經》。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是《詩經.魯頌·泮水》中的一句詩,里面的“茆(máo)”就是莼菜。
▲詩經《魯頌·泮水》中的“茆”指的就是莼菜
保山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莼菜的保護和研究工作,目前已初步掌握了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莼菜的人工繁育和栽培技術。現在已經有30株左右的莼菜種植成活,并于近期開出了紫色的花朵。

▲莼菜開出了紫色的小花 錢文/攝
♦莼菜知多點

▲莼菜 來源:《中國植物志》
莼菜
學名:Brasenia schreberi J. F. Gmel.
莼菜科莼菜屬,多年生浮葉水生草本。須根,莖分為地下莖和水中莖,地下莖為根狀莖,橫臥于水底泥中,水中莖能夠隨水位上漲而伸長。初生葉卷曲呈梭子狀,有膠質物包裹,成長葉橢圓形,漂浮于水面,盾狀著生于葉柄。花小,暗紫色,花期5-6月。堅果革質,略呈紡錘形,含1~2粒卵圓形種子,果期10-11月。
在我國, 莼菜分布于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和臺灣等省份。

▲莼菜形態圖
來源:莼菜種子和冬芽的萌發生理及葉片對溫度脅迫的響應

▲莼菜嫩葉外面裹著一層膠質 圖片來自網絡
莼菜的群體花期為5~6月,但單朵花的花期只有兩天。現在,莼菜正值花期。花一般在早上陸續開放,中午閉合。莼菜雌雄同花,雌蕊先成熟。
第1天雄蕊尚未成熟,雌蕊高出雄蕊,第2天,雌蕊合攏,雄蕊高出雌蕊,花藥縱向開裂,散出大量淺黃色花粉。然后,花逐漸閉合沉入水中。第3天,花不再開放。

▲莼菜開花第1天,雌蕊高于雄蕊 ©喻勛林

▲莼菜開花第2天,雄蕊高于雌蕊 ©喻勛林
莼菜味美,《晉書·張翰傳》中有“莼羹鱸膾”的記載:“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西晉時的張翰在北方做官,秋風起了,他思念起南方家鄉的時令菜鱸魚和莼菜,于是辭官不做,回家來吃時令菜。

▲采摘莼菜 圖片來自網絡
唐朝詩人元稹寫過:“莼菜銀絲嫩,鱸魚雪片肥。
宋朝陸游也曾賦詩:“十年流落憶南烹,初見鱸魚眼自明。堪笑吾宗輕許可,坐令羊酪僭莼羹。”
莼菜含有酸性多糖(主要存在于莼菜嫩芽和幼葉葉柄外包裹的透明膠質中)、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自古被視為珍貴蔬菜,味道清香,可用來制作杭州莼菜羹,莼菜黃魚羹等杭州名菜,還可以制作涼拌莼菜、芙蓉莼菜湯等,入口鮮嫩滑膩,清香鮮美,別具風味。目前我國莼菜5大產區主要為江蘇太湖、浙江西湖、四川雷波、重慶石柱和湖北利川。
▲莼菜一般用來制作羹湯 圖片來自網絡
莼菜是世界著名珍稀水生蔬菜,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但其野生種群由于野生生境破壞、有性繁殖能力弱,對土壤及水環境要求高、對污染的抗性較弱等原因急劇減少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經消失。1999年莼菜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據文獻記載,莼菜在云南省的分布也呈減少的趨勢,野外僅在騰沖的北海濕地發現其天然分布。

▲含苞待放 段紅蓮/攝
隨著青華海的生態環境尤其是水質的逐步恢復、青華海濕地功能不斷顯現。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自去年12月份開始在實驗室里進行莼菜的人工繁育工作,并于今年4月將扦插成活的300多株莼菜苗移植到東湖里面。莼菜在青華海種植成功,是青華海本土物種繁育回歸的一個有效嘗試。


下一步我們將在青華海的生態保育區和合理利用區科學恢復莼菜生境,進一步擴大莼菜的種群,讓莼菜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發揮它的生態價值及經濟價值。
重要提醒
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里的莼菜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禁止采摘,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保山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
2020年6月4日
文章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O1cNNXMm1448F1nOdh13Sg
歡迎關注我們!快快成為我們的小伙伴吧!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