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招募|“再生”的此刻,可持續的未來
“即使災難正在來臨,行動和不行動還是兩回事。未來幾十年里,我們選擇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將決定我們自身這一物種以及與我們共享這個星球的無數其他物種的未來。”
這是伊麗莎白·科爾伯特寫在《災異手記》中的話。
21 世紀初,她就通過實地走訪、采訪科學家,記錄了許許多多氣候變化的證據、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的關系,希望不愿意正視現實的人們可以通過她的眼睛看到迫在眉睫的危機。
寫作過程中她也不斷自問,我們可以采取什么行動?于是她訪問了丹麥的薩姆索島,那里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轉用近海風車、太陽能電池板、用菜籽油驅動拖拉機的嘗試,給予了她很大的鼓舞。而這樣的實踐還應該在世界上更多地方發生。
WWF聯合 單讀 發起氣候行動者 2023——“再生”創作征選時,就帶著這樣的期許:我們不光期待收獲對可再生能源有洞察、有想象的好作品,也希望通過這次征選,把對氣候議題的關注、對圍繞能源轉型展開的行動,散播到更多人的生活中去。借此機會,WWF 與 單讀 策劃了一場面向公眾的論壇,希望能夠與更多感興趣的伙伴,一同來探討、學習。
這場論壇將于 6 月 10 日在單向空間·大悅城店舉行,主題為“‘再生’的此刻,可持續的未來”,七位導師陳楸帆、Tango、王梆、吳琦、王放、劉強、楊迪都會參與其中,藝術史學者、作家張宇凌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能源高級經理唐偉珉也將加入討論。
在這場論壇中,嘉賓們會與大家分享:為什么在討論氣候議題時,我們要關注可再生能源問題?可再生能源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或將會怎樣改變?目前人類應用可再生能源的實例和難處分別是什么?以及,與氣候、可再生能源交織的其他社會文化問題會有哪些?
雖然扭轉氣候變化不是件易事,但是如果我們共同構建一個“再生”的此刻,或許就能看到可持續的未來。
“再生”的此刻,可持續的未來
——“再生”創作征選導師論壇
時間
2023 年 6 月 10 日
14:00—16:00
地點
單向空間·大悅城店
參與方式
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
不能來到現場的朋友
還可以通過視頻號觀看直播
單讀
將在06月10日 14:00 直播
預約
“再生”的此刻,可持續的未來——“再生”創作征選導師論壇 嘉賓:Tango、張宇凌、楊迪、唐偉珉、吳琦、陳楸帆、王梆等
嘉賓簡介
(線下出席)
Tango
本科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清華美院工業設計專業研究生。白天是忙碌的廣告人,夜晚是深夜治愈的漫畫家。
2010 年底,Tango 開始在微博上創作“一日一畫”,逐漸受到廣大粉絲的喜愛。他在無厘頭的漫畫中融入巧思,在展覽中融入現代裝置,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解構,讓人在幽默一笑中得到治愈。Tango 在微博擁有百萬粉絲,已在美國、法國、比利時、日本、新加坡等國舉辦多場展覽,在海外的展覽也得到各大媒體的關注。
Weibo:@tango2010
Instgram:@tangosleepless
張宇凌
藝術史學者,作家,著有《竹不如肉:西方藝術史上的身體和權力》。
楊迪
高級工程師,現就職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服務中心,主要從事能源電力行業相關專題研究、技術交流、培訓推廣。
長期參與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知名機構等委托的電力課題研究,專項調查、示范評選等工作。參與了多個電力需求側管理政策制定,組織編制了多項電力領域標準,在電力能效提升、能源綠色消費、節能低碳發展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兩次榮獲電力創新獎一等獎。
唐偉珉
現任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能源高級經理。從 2001 年開始進入氣候變化和碳交易領域,作為項目經理,開發了中國政府批準的第一個 CDM 項目——安定填埋氣收集利用項目。2005 年加入挪威船級社(DNV)后,擔任 DNV 氣候變化部門中國區經理,負責 DNV 中國區所有 CDM 項目的審定和核查工作。2007 年加入英國氣候變化資本集團(“CCC”),CCC 管理著世界上最大的私募碳基金,總額達 8.5 億歐元,唐先生任集團董事及中國區總裁,負責管理 CCC 在中國投資開發的 50 多個 CDM 項目,這些項目涵蓋新能源、能源效率、化工、煤炭等行業,合同金額超過 4 億歐元,每年可產生減排超過 1400 萬噸 CO2。唐先生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領域的項目開發和管理、碳金融/綠色金融及其風險控制各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從 2005 年開始,唐先生就多次作為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家發改委的專家,在各種培訓會上就低碳減排項目的審定和核查、碳資產管理、風險控制、碳金融、中國碳市場的建設等多項主題進行培訓。
1993 年,唐先生于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取得工程學士,2000 年在英國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EMBA。
吳琦
《單讀》主編,播客《螺絲在擰緊》主播。與項飆合著談話錄《把自己作為方法》,譯有《下一次將是烈火》《去山巔呼喊》。
(線上出席)
陳楸帆
當代中國具代表性的科幻作家、翻譯家、創意制作人和策展人。他出生于廣東汕頭,在北京大學學習中國文學和電影藝術。他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的副理事長,華人科幻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并在 Xprize 基金會科幻顧問委員會占有一席。
陳楸帆自 1997 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了 100 多篇小說和出版 9 部著作。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并獲得了包括華語科幻星云獎、中國科幻銀河獎、世界奇幻科幻翻譯獎、茅盾新人獎在內的多個國內外獎項。代表作品包括長篇小說《荒潮》(入圍軌跡獎最佳處女作決選,《衛報》年度最佳科幻小說)和《人生算法》(《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說),與李開復博士合著的《AI2041:我們未來的十個愿景》(入選《亞馬遜》、《金融時報》和《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圖書)。
陳楸帆之前在谷歌和百度工作多年,還擔任過 Noitom 公司的副總裁,該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運動捕捉和虛擬現實領域的技術創業公司。所有這些經驗觸發了他對控制論社會、人工智能時代的不平等、數字勞動和虛擬關系、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等主題的反思和寫作。他目前居住在上海。
王梆
為單讀創作的非虛構”英國觀察”系列,入選 2018 年《收獲》文學排行榜非虛構榜單,并憑該系列獲第四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結集后的《貧窮的質感:王梆的英國觀察》入選 2022 年《收獲》文學排行榜非虛構榜單、《深港書評》2022 十大好書,“豆瓣”2022 年度讀書榜單——年度社會·紀實圖書,單向街書店文學獎 2022 年度作品等。短篇小說集《假裝在西貢》入圍亞洲周刊 2022 年十大小說;電影劇作《夢籠》獲 2011 年紐約獨立電影節(NYIFF)最佳劇情片獎。2021 年開始用英文寫作,入選英國國家寫作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Writing)才華扶梯項目(Escalator 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me)前十。
王放
動物學博士,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目前研究聚焦于野生動物的種群動態、種間關系與適應性等問題。專注科研工作的同時,作為野生動物攝影師,作品刊登于《中國國家地理》、《華夏地理》等報刊媒體。曾在一席、TED等場合開展公眾科普講座。
劉強
兒童投資基金會中國區副首席代表,資源環境經濟學博士,英國志奮領學者,曾先后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工作。長期從事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相關的政策研究及項目管理,多次參加國家氣候及能源相關政策起草和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主持過三十余項國家級重大研究課題,曾兼任國際能源署、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的高級咨詢專家。
征選仍在進行中??????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