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一起走進邛海濕地水生植物世界

世界地球日( The 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該活動最初在1970年的美國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發起,隨后影響越來越大。活動宗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今年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值此之際,帶大家一起走進并認識邛海濕地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是邛海植物的主體,也是植物保護的重點。邛海水生植物組成了邛海的水生植被類型,可分為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三類。
一、挺水植物群落
1、蘆葦群落(Form. Phragmites australis )
蘆葦為禾本科多年生具根狀莖挺水草本,屬本土優勢物種。常形成單一優勢種群落,群落下部常伴生有水蓼、茭草等植物,有時可與禾本科、莎草科和燈芯草科的在湖濱形成較為密集的沼生植物群落。
2、茭草群落(Form. Zizania latifolia)
菰,俗稱茭草。菰群落主要為歷史上人工種植后廢棄而形成的。常形成單一優勢種群落,在密集生長的群落內基本無伴生種,只是在根層不十分密集的地方或是群落邊緣有少量的浮萍、鳳眼蓮、大薸、野菱、菹草、穗狀狐尾藻以及濕生的水蓼、喜旱蓮子草等伴生。
3、香蒲群落(Form. Typha orientalis)
該群落面積不大,只見于海河河口周邊以及人工恢復的濕地淺水地帶有小面積分布。群落下層結構的植物種類依立地條件而不同,淺水沼澤濕地多為濕生挺水植物,有蘆葦、喜旱蓮子草、尼泊爾酸模、茴茴蒜、紫莖澤蘭等;在水體較深的地方通常還有沉水植物伴生,如金魚藻、穗狀狐尾藻等。
4、蓮群落(Form. Nelumbo nucifera)
蓮為蓮科多年生具根狀莖挺水草本。作為邛海濕地內人為引種栽培的植物之一, 蓮常以單一優勢種群構建成人工群落,下部水面伴生浮水植物浮萍、品藻、滿江紅等,邊緣淺水區域常伴生有丁香蓼和少量禾本科、菊科的草本植物,主要在海門橋景區分布。
5、李氏禾、雀稗群落(Form. Leersia hexandra, Paspalum sp.)
李氏禾、雀稗群落主要分布于入湖溪流和河濱的淺水區域,以喜濕的草本植物占優,常見有李氏禾、雀稗、棒頭草等較為常見,伴生有南國田字草、喜旱蓮子草、滿江紅、野菱等。
6、長芒稗群落(Form. Echinochloa caudata)
長芒稗群落主要分布于入湖濱的淺水區域,以喜濕的草本植物占優,常見有長芒稗、雀稗、酸模葉蓼、棒頭草等較為常見,伴生有南國田字草、滿江紅、 大薸、喜旱蓮子草、野菱、石龍芮等。
7、酸模葉蓼群落(Form.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酸模葉蓼主要分布于入湖濱的淺水區域和入湖溪流和河道兩側。群落以蓼科的酸模葉蓼絕對占優,伴生有喜濕的草本植物,有長芒稗、雀稗、棒頭草等、南國田字草、滿江紅、 大薸、喜旱蓮子草、野菱、石龍芮等。
8、再力花群落 (Form. Thalia dealbata )
再力花,又稱水竹芋,是濕地公園建設過程中引進栽培的大型水生植物。由于是人工植被,群落結構較為簡單。
二、浮水植物群落
1、莕菜群落(Form. Nymphoides peltatum)
莕菜為龍膽科 (Gentianaceae)多年生具根狀莖浮水草本,屬邛海原生物種。常伴生有沉水植物狐尾藻和眼子菜等。
2、野菱群落(Form. Trapa incisa)
野菱和菱(二角菱)二者均為菱科一年生浮水草本。野菱為邛海原生物種,常自然形成單一優勢種群落,分布于邛海湖岸和湖灣淺水區或池塘內。二角菱是近年來引進的具有經濟的植物,其生長勢和競爭力均強于野菱。該類群落有時常伴生有金魚草、菹草、浮萍等沉水或浮水植物。
3、睡蓮群落(Form. Nymphaea tetragona)
睡蓮為睡蓮科多年生具根狀莖浮水草本,為人工引種栽培植物,睡蓮群落分布于觀鳥島濕地人工池塘。
4、鳳眼蓮群落(Form. Eichhornia crassipes)
鳳眼蓮又稱水葫蘆,原產南美洲,作為豬飼料引進栽培后,逸生。本群落常常形成單種群落,蓋度常達100%,但在群落近岸部分常用一些水生植物生長,如大薸、喜旱蓮子草、水蓼等在群落邊緣伴生。
5、浮萍群落(Form.Lemna minor)
本群落主要分布于小海、海河河口以及入湖河道口避風灣道以及靜水的池塘、淺水中。由于浮萍繁殖快,常在靜水水面形成密布水面漂浮群落。常與紫萍混生。
6、大薸群落(Form. Pistia stratiotes)
大薸又稱水白菜,適宜于平靜的淡水池塘、溝渠中生長,是常見的水田雜草。常形成單種群落,或在沒形成大面積群落時與浮萍、紫萍共生。已形成單優群落時,幾無伴生種,只在群落邊緣或與相臨群落交界處有少量物種伴生,如喜旱蓮子草、浮萍、紫萍、鳳眼蓮等。
7、浮葉眼子菜群落(Form. Potamogeton natans)
葉眼子菜為多年生草本。常形成單種優勢群落。只在群落邊緣處有少量伴生種,如浮萍、南國田字草、蘆葦、菰、盒子草、穗狀狐尾藻、滿江紅等。
8、空心蓮子草群落(Form.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喜旱蓮子草又叫水花生、革命草,原產巴西,我國引種于北京、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后逸為野生,屬入侵物種。在邛海湖濱沼澤、濕地以及海河等河流岸邊均有分布。常形成單種優勢群落。只在群落邊緣處有少量伴生種,如蘆葦、菰、盒子草、穗狀狐尾藻、滿江紅、浮萍、水蓼、石龍芮等。
9、水龍群落(Form. Ludwigia adscendens)
水龍是多年生具匍匐莖浮水草本,一年生,為柳葉菜科植物,屬邛海濕地原生物種。該群落伴生有丁香蓼、美洲紫菀、喜旱蓮子草、李氏禾、水蓼等,主要分布在濕地的淺水區及潮濕地帶。
三、沉水植物群落
1、苦草群落(Form. Vallisneria natans)
苦草為水鱉科多年生具匍匐莖沉水草本,屬邛海原生物種。苦草群落零星分布于濕地水深1 m左右的淺水區域。苦草植株葉長、翠綠、叢生,可作為風景區水景、庭院水池的優良水體綠化和觀賞植物。
2、菹草、大茨藻群落(Form.Potamogeton crispus, Najas marina)
菹草為眼子菜科多年生具根狀莖沉水草本。其與大茨藻常常一起形成群落。邛海原生的菹草、大茨藻群落,群落物種構成比較復雜,伴生物種較少。
3、狐尾藻群落(Form. 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狐尾藻為小二仙草科多年生具根狀莖沉水草本,屬邛海原生物種。
4、金魚藻群落(Form. Ceratophyllum demersum)
金魚藻為金魚藻科多年生沉水草本,屬邛海原生物種。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