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呼喚:豺歸來……!
深山呼喚:豺歸來……!
年少時,我家里來了一只流浪土狗(又名中華田園犬),滿身毛色臟亂,眼神呆滯,瘦骨嶙峋,不停向我們哥仨搖尾乞討。那年月,還是集體勞動掙工分年代,作為半工半農的家庭,僅靠母親掙工分要養活一家四口絕非易事。看到土狗一副可憐兮兮,我把灶房僅有一碗玉米糊糊剩飯倒到瓦盆給它吃,它“吭吭”幾下就吃過精光,抬頭看了一眼我手中空碗,就走到房角臥地打盹,不走了。

后來,母親知道我們收留了土狗,沒有絲毫責怪,母親對我們說:“豬來窮,狗來富,那就留下它吧。”兄弟仨一聽,喜出望外。“發財!發財!今后你就是我們家一員啦!可要好好把家看好喲!”母親隨口一說。“汪!汪!汪!”“發財”好似聽懂一樣高興地搖尾回答。就此一來,我們兒時有了一位淘氣又聽話的玩伴,每當我們家房前屋后成片栽種的桃樹、櫻桃樹、杏樹、李樹、蘋果樹、梨樹、葡萄樹等果樹成熟時,“發財”白天黑夜巡視看守,讓那些常來偷摘水果的人不敢靠前,只能打消非分之想;每當家中收獲五谷雜糧堆放在院壩時,我家“發財”總是悄無聲息地守候在糧堆旁,紋絲不動;讓我最難忘的一次,我家小弟在河邊洗澡不慎嗆水遇險,是我家“發財”迅速撲救把三歲的小弟拖拽到河邊,有驚無險……
寒來暑往,年復一年,“發財”伴隨我們快樂成長,給我們留下許多難忘的回憶。如果是上天有意安排因素存在,那么土狗“發財”就是上天特意的恩賜,它不僅陪伴我們哥仨度過童年和少年,它還影響了我至此一生對動物的熱愛和關注,那就是后來從事的工作,都與動物和自然保護分不開。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如今我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唐家河一工作就呆了38年,見證了唐家河自然保護區自建立到現在歷經42年保護發展過程,目睹了森林群落經歷了從原綿陽地區青川伐木場采伐過的殘次林和灌木林到喬木林自然恢復和自然演替過程,孕育了眾多生物資源,森林覆蓋率達到94.7%,是紅豆杉、珙桐、銀杏、水青樹、連香樹、獨葉草、青川貝母、大熊貓、川金絲猴、扭角羚、扁顱鼠兔、綠尾虹雉、金雕、灰冠鴉雀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生命家園,是全國同類型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遇見率最高區域之一。
然而,與土狗家族有遠親關系的處于野生動物食物鏈頂端之一的豺(又叫四川豺),有近30年沒有在唐家河分布,豺你在哪里?你聽到沒?我深深地對你的呼喚……

我在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這38年,目睹豺只有兩次,均在上世紀80年代,是因為我有幸跟隨中國大熊貓專家我的恩師胡錦矗先生和美國著名哺乳類專家喬治·夏勒博士等中外專家在唐家河從事大熊貓野外生態學研究活動時,才巧遇了豺(當地俗稱紅狼,豺狗)。


一次是在1984年特別寒冷早春,我獨自到渺無人煙大嶺子梁區域野外查巡大熊貓捕捉籠時,發現一只豺尸體,體表沒有任何致死傷痕,尸體還是軟軟的,是剛剛斷氣不久,我就把它背回白熊坪大熊貓生態研究站(現在的白熊坪保護站),經過胡老師和夏勒博士剖解,確定是因疾病死亡,但不知是什么疾病導致死亡?最后豺做成生態標本被收藏在唐家河自然博物館,是唯一一號豺標本。再有一次是在1986年的夏天,觀察到平坡溝河對岸有3只豺沿河狩獵追蹤場景,走在前面一只領頭豺剛好站到一塊花崗石頭上舉目遠望發現了我,它突然引頸長長地“嗷!”叫了一聲,即刻轉身逃入森林中去,不見蹤跡。

此后,在唐家河林區再也沒有看到過豺的蹤跡,這是為什么?在森林植被恢復如此地好,有扭角羚、小麂、毛冠鹿、斑羚、野豬、豬獾等有蹄類動物提供豺生存食物,也沒有人有獵殺的可能和案件的發生……即使后來我們安放了紅外相機,也沒有發現豺的蹤影。

豺啊,豺,究其什么原因?你,就這樣消失得無影無蹤。你,就這樣無聲無息遠離生你養你的故土唐家河。你,就忍得離開保護你的守護者,與你朝夕相處的大森林?你快回來吧。你快回到你的生命家園唐家河來吧!請你,讓我免受一絲牽掛和遺憾,你就快快歸來吧?!你,聽到我真誠的呼喚嗎?你的家園,唐家河一天比一天更和諧了,水更清,山更綠,天更藍了。我期盼,苦等,你歸來!!!(照片來自百度網下載,有兩張是西藏王淵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