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子泥小青腳鷸今年又多了14只!”
10月5日,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
“快看,勺嘴鷸!小青腳鷸!”從單筒望遠鏡前轉過身,賈亦飛欣喜地招呼記者。鏡頭里,成群的水鳥低飛嬉戲,站在裸灘濕地上的一群小青腳鷸一動不動地打著盹。再仔細搜尋,一只勺嘴鷸正悠閑地梳理著灰色的羽毛。
“這么多鳥,咋數?”
“勺嘴鷸是極危物種,個頭小,不太好數。對小青腳鷸來說,這塊720畝高潮位候鳥棲息地是‘休息室’,它們在這里安靜地只睡不吃。那天,我們是一只一只數過來的。”
38歲的賈亦飛是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的是濕地生態學,水鳥是他的最愛。數了20多年的鳥兒,要數清拳頭大小的勺嘴鷸,以及體形3倍于它的小青腳鷸并不難,令賈亦飛最激動的,是這次數到1164只小青腳鷸的那一刻。
9月22日下午1點,條子泥如期漲起大潮,原本在海灘上覓食的鳥兒不得不離開“大食堂”,掠過海堤,落腳在720畝高潮位棲息地。這次,賈亦飛邀請了青島觀鳥會、盤錦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柳州鳥會的人一起數,8人分組,手持計數器,將鳥群中的小青腳鷸數了一個多小時。“1164只,比我們去年監測到的1150只又多出了14只。而在過去,學界普遍認為小青腳鷸全球種群數量不超過1000只。這已是條子泥小青腳鷸數量連續兩年突破學界預估。我們咋能不激動!”放眼720畝高潮位候鳥棲息地,或淺水或裸灘,空曠開闊。棲息地的外層,深水隔離,防止人和其它動物前來干擾。“小青腳鷸喜歡干塘,不愛草木,那樣阻擋視線。”作為濕地生態的指示物種,小青腳鷸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這兩年它們的數量穩定增多,說明鹽城去年打造的這塊高潮位候鳥棲息地對小青腳鷸來說是合適的,我們的濕地修復和管理是有效的。”
T恤衫上印著的16種濱海水鳥、運動鞋上印有勺嘴鷸的圖案,這些足以看出賈亦飛對鳥兒的喜愛和執著。“2014年3月,中國沿海濕地保護‘藍圖項目’啟動,當時的條子泥濕地被定為中國最亟待保護的濕地之一。”2015年春,賈亦飛第一次來到條子泥,“那時,灘涂圍墾如火如荼。但值得欣慰的是,鹽城最終放棄圍墾、選擇了保護,這種壯士斷腕的決心和魄力難能可貴。”
2018年,鹽城黃海濕地申遺工作啟動,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以及濱海水鳥和濕地保護科研項目的負責人,賈亦飛跟隨著候鳥的翅膀,也開始了北京和鹽城之間的頻繁遷徙。“我們在條子泥建了實驗室,扎下根來搞科研,還與紅樹林基金會共同發起‘拯救勺嘴鷸’行動。”2018年,鹽城黃海濕地申遺工作開始,賈亦飛和隊員忙碌于收集整理物種信息。
“條子泥是全球最大的泥質灘涂,這里可以觀測到很多跨國鳥類,有的來自俄羅斯、美國阿拉斯加、澳大利亞。看到越來越多的鳥兒來到這里,我們為自己的努力感到由衷欣慰。”2019年,鹽城黃海濕地申遺成功,條子泥迎來春天。
“看看這只勺嘴鷸,已經吃得肉嘟嘟的。”賈亦飛說,勺嘴鷸在西伯利亞厚厚的苔原上筑巢繁殖。每年7月下旬到11月上旬,它們會選擇條子泥作為南遷途中的停歇地,在這里經過兩至三個月的進食貼膘,補充體能,再啟程飛往東南亞或熱帶地區越冬。來年春天,返回的它們仍會來到條子泥,“但只作短暫停留。因為繁殖季到了,它們急于趕回搶占好巢位。”
為了研究勺嘴鷸、小青腳鷸等珍稀鳥類的食性,賈亦飛笑言,只要在望遠鏡中看到鳥兒排泄,他便眼睛不眨地緊盯著,抱著望遠鏡沖過去,把珍貴的鳥糞當寶貝收集起來。
“1164只小青腳鷸的背后,離不開720畝高潮位棲息地的營造。而且,只有當政府、科學家、國際保護組織共同努力,多方協作,保護才不會變成一句空話。”賈亦飛說,“720畝棲息地是真正考慮到鳥兒的需求,我們希望這樣的高潮位棲息地越來越多。”
記者 卞小燕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