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頸鶴頻繁“駐足”中國“鹽湖城”
圖為黑頸鶴在覓食。 譚麗 攝
中新網西寧6月8日電 (孫睿 譚麗 張丹丹)記者8日從青海省格爾木官方獲悉,在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秀溝村澤日德草原一河灘內,兩只黑頸鶴長期“駐足”在此,或在草叢中悠閑踱步,或在空中翱翔、或在湖邊休憩,顯得十分悠閑自得。
黑頸鶴作為高原生態環境變化指示性物種,主要棲息于海拔2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澤及蘆葦沼澤間,該物種于1989年列為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國際公認的珍稀瀕危動物,被稱為“鳥類大熊貓”。在中國多出現于青藏高原,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和甘肅南部。
“以前偶爾能見上一兩只。現在它每年5月底6月初開始飛來,整個夏天每天都能見到。而且現在能六七只,最多的時候能達到十幾只。”郭勒木德鎮秀溝村牧民貴日道爾吉說。
“黑頸鶴以前在我們金魚湖草原很少能見到,這兩年幾乎經常見。”在離市區7公里的金魚湖一河灘內,同樣也出現了黑頸鶴的身影。
據當地牧民永東介紹,近兩年,每到夏季,格爾木市金魚湖的一些河灘內經常出現多只黑頸鶴,且連續多日在同一地方棲息活動,成為夏日里的一道靚麗風景。
“黑頸鶴是對水質要求比較高,喜歡環境好的地方,現在在離市區最近的金魚湖附近也出現了,說明我們在生態保護力度上確實做好了,這是一個好事情。”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秀溝村黨支部書記尹爾金加布說。
格爾木市林業和草原站工作人員王禎珍說,黑頸鶴是高原濕地生態系統中的旗艦物種,黑頸鶴在格爾木頻繁“駐足”,和格爾木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是分不開的。
“黑頸鶴對判斷濕地生境恢復具有指示性作用,能夠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濕地生態環境的恢復程度。此外,在野牛溝、秀溝、察爾汗鹽湖濕地、金魚湖、漁水河等地方也經常能看到野牦牛、藏野驢、鵝喉羚,盤羊,巖羊、天鵝、雪豹、赤虎等國家保護動物。”王禎珍說。
“格爾木”為蒙古語音譯,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柴達木盆地南緣。格爾木轄區內的察爾汗鹽湖、東西臺吉乃爾礦區,其面積相當美國西爾斯鹽湖的50倍,是中國最大的鎂鋰鹽礦床,因此也被稱為中國“鹽湖城”。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