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麗江老君山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2022年報
麗江老君山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
層疊而出的老君山山巒 | 陳弢/攝
云南麗江老君山是滇金絲猴的重要分布區之一,老君山的核心區域——金絲廠和大坪子約300平方公里范圍內,共分布有兩個滇金絲猴種群,總個體數量300余只,占滇金絲猴全部種群數量的十分之一,被科學家認為是滇金絲猴三大基因庫中最瀕危的一個基因庫,因此保護價值和保護緊迫性尤其突出。
2018年,在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和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等多家機構的支持下,麗江老君山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簡稱中心)正式成立,并被授權參與老君山滇金絲猴及棲息地的保護工作。作為在地保護機構,中心的重點工作領域包括:老君山滇金絲猴及棲息地科學監測和保護、滇金絲猴友好社區建設、面向社區和公眾開展自然教育和保護宣傳、自然中心可持續運營等。
2021年1月,三江并流世界遺產麗江老君山管理局(簡稱“老君山管理局”)與麗江市老君山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簡稱“老君山保護中心”)簽訂了《云南省麗江市“老君山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授權協議》,授權老君山保護中心建立和發展老君山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簡稱“老君山保護地”),并全面開展120.6平方公里授權區域的自然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授權期限自2021年至2031年,為期11年。
老君山利苴村 | 江鎮輝/攝
老君山滇金絲猴保護工作起步于2001年。20多年來,各方合力推動了老君山社區參與保護工作,與滇金絲猴棲息地緊密相連的石頭鄉利苴村、桃花村、黎明鄉黎光村等社區的居民先后參與了大量的保護工作,尤其是有著400戶居民、約1500人口的利苴村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截至目前,老君山社區參與滇金絲猴保護以利苴村區域的居民為主。
2022年中心保護大事記
1月
“彌司子MISIFI”系列產品上線
經過數月的籌備,滇金絲猴友好社區品牌“彌司子MISIFI” 系列產品正式上線。其中羊毛氈筆記本在第一款筆記本基礎上,優化了產品樣式、提升了制作工藝,融入了當地自然和文化特點。
2月
首期社區自然教育活動舉辦
2月19日,第一期社區自然教育活動“森林守護者集結號”順利開展。利苴村孩子一同探索滇金絲猴“科考箱”,在輕松的自然游戲中打開五感,走進森林尋找春天到來的信號。
3月
完成“滇金絲猴保護與發展基金”方案
老君山保護地全力籌備“滇金絲猴友好社區”項目并取得進展,老君山滇金絲猴友好社區發展方案完成,同時,保護地團隊重點了解當地自然資源利用情況,宣傳滇金絲猴保護,與村干部和村民商討滇金絲猴友好社區和社區共管計劃。
4月
老君山友好社區發展基地建設完工
老君山友好社區發展基地經過為期2個多月的施工改造,于4月底正式完工。
2022年第一輪紅外相機照片數據回收完成
保護地監測團隊完成70余臺紅外相機的回收工作。
5月
開展春季猴群調查
老君山保護地社區監測隊對猴群進行了持續一個月的跟蹤觀察,大致掌握了當月猴群的主要活動區域、分群情況以及數量。
6月
舉辦利苴完小六一兒童節滇金絲猴游園會
6月1日,由麗江老君山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與利苴小學聯合舉辦的兒童節“滇金絲猴游園會”歡樂開啟。8個游園項目集知識、趣味、藝術、運動于一體,為利苴小學的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體驗活動。
7月
開展公眾滇金絲猴保護主題自然教育實踐
7月14日,與樂領生活合作的第三期滇金絲猴保護主題公眾實踐活動順利開營。12位7-15歲的少年在七天的自然時光里收獲了滇金絲猴保護的系統知識和美好的夏日回憶。
8月
2022年第二輪紅外相機照片數據回收完成
共收回56個位點的有效數據,多個位點拍攝到了毛冠鹿、小熊貓、黃喉貂、血雉、滇金絲猴、獼猴等老君山的野生動物。
9月
螞蟻森林保護地巡護線上劇情上線
麗江老君山公益保護地上線螞蟻森林線上保護地巡護。全國網友可通過線上巡護的方式了解老君山保護地的動植物以及巡護隊的日常工作,通過設計的巡護劇情,讓公眾和保護地之間能夠產生有趣的互動和鏈接。
10月
大坪子猴群調查
老君山公益保護地社區監測隊針對大坪子區域猴群開展調查工作,并同步啟動大坪子片區的紅外相機網格化監測工作。
11月
開展利苴村替代能源項目
2022年11月24日,麗江老君山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周邊社區利苴村替代能源設備發放儀式在利苴村委會舉行,為利苴村409戶村民發放了冬季取暖設備,以減少薪柴的消耗。
12月
開展社區第一期羊毛氈手工藝培訓
12月中旬,邀請大理羊毛氈非遺傳承人楊雄標老師為利苴村手工藝興趣小組開展為期5天的羊毛氈手工藝技術培訓。
開展社區聯合巡護
12月23日,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管理局、老君山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石頭鄉利苴村委會聯合開展了一次以凈山、防火、清套為主題的巡護。
科學保護
1.1 老君山滇金絲猴社區監測隊
蜂春林
社區監測隊隊長,利苴村妹澤干村民,傈僳族,于2015年開始參加老君山保護地巡護工作,擁有豐富的野外工作經驗。
王一晴/攝
吳學才
社區監測隊隊員,利苴村三里居村民,傈僳族,2021年加入監測隊。
王一晴/攝
楊付云
社區監測隊隊員,利苴村四路子村民,傈僳族,2022年加入監測隊。
王一晴/攝
麗江老君山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社區監測隊由利苴村3位村民擔任全職隊員和若干兼職隊員組成,主要的工作職責為日常巡護、紅外相機布設、回收以及維護、滇金絲猴種群監測以及野外保護站運維等。
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的時間內,監測隊累計總共巡護745人次,巡護時長超3600小時,巡護距離約7600公里。整體巡護人員有效出勤共計801天次,月均66.75天次。
監測隊巡護軌跡 | 來源:老君山保護中心
1.2 保護地巡護監測
1.2.1 滇金絲猴金絲廠種群監測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老君山公益保護地范圍內滇金絲猴猴群的種群動態,每年4-5月和11-12月,保護地監測團隊集中在保護地內的金絲廠西南區域的范圍內開展兩次連續的尋找猴群連續計數的工作。
2022年5月至6月,監測隊在33天時間里持續跟蹤金絲廠猴群,根據直接計數法以及往年的數據判斷結合,目前預估老君山金絲廠猴群的種群數量已經超過了300只。
監測隊正在進行猴群數量調查監測 | 李如雪/攝
進入雨季后,滇金絲猴猴群結束了低海拔區域吃嫩葉的生活,遷移至海拔3400m-3800m的區域覓食。這段時期,監測隊主要通過猴群采食竹筍和野生菌后留下的痕跡、糞便,以及大量的斷枝判斷猴群的活動區域和行動軌跡,以進一步掌握了猴群在不同季節的活動區域變化,并助于推斷猴群整年的遷徙路線。
滇金絲猴采食野生菌和竹筍后留下的痕跡 | 來源:老君山保護中心
1.2.2 重啟大坪子猴群調查
除了我們熟知的金絲廠片區之外,在保護地南部還有一個我們稱為“大坪子”的片區,也是歷史上老君山滇金絲猴的重要棲息地。但是多年來,調查人員只發現過少量的糞便和斷枝等痕跡,僅通過訪談周邊村民的方式了解到猴群的大概分布范圍。
大坪子野外環境 | 來源:蜂春林/老君山保護中心
2022年10月,老君山公益保護地社區監測隊重啟對大坪子區域猴群的調查工作,到達根據訪問信息了解到的區域尋找猴群,在尋找猴群的過程中也同步開展了大坪子片區的紅外相機網格化監測,通過紅外相機也可以協助我們尋找猴群的信息。
通過22天的野外工作,監測隊共尋找了約37平方公里的區域,安裝了17臺紅外相機,希望這些紅外相機能幫助我們了解大坪子區域野生動物分布的基礎信息,也希望這些紅外相機能幫助我們尋找到大坪子區域的滇金絲猴猴群。
監測隊在大坪子搜尋滇金絲猴的蹤跡 | 來源:蜂春林/老君山保護中心
1.2.3 紅外相機監測-同域物種和棲息地監測
老君山金絲廠一帶是眾多野生動物的重要活動區域、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了解區域內滇金絲猴及其伴生物種的分布和多度現狀是開展保護的基礎。
2021年11月-2022年8月,我們在老君山國家公園金絲廠片區核心區、緩沖區開展了基于紅外相機的監測調查,以期掌握區域內大中型獸類及鳥類的種類、多度及分布現狀。
監測隊在回收紅外相機數據 | 來源:吳學才/老君山保護中心
調查期間,共安裝紅外相機66臺,累計相機工作日13,286天,獲得野生動物獨立有效探測899次。共識別出包括滇金絲猴在內的野生獸類物種16種,隸屬5目13科16屬,其中食肉目7種、偶蹄目5種、靈長目2種、兔形目和嚙齒目各1種;鳥類20種,隸屬2目7科16屬,其中雀形目13種、雞形目7種。包括國家II級重點保護獸類8種(獼猴、豹貓、赤狐、小熊貓、亞洲黑熊、黃喉貂、毛冠鹿、中華鬣羚)、鳥類5種(眼紋噪鹛、紅腹角雉、白腹錦雞、勺雞、血雉),國家I級重點保護獸類2種(滇金絲猴、林麝)、鳥類3種(白點噪鹛、黑頸長尾雉、黃喉雉鶉)。
紅外相機記錄到的黃喉貂、滇金絲猴、赤麂、林麝 | 來源:老君山保護中心
1.2.4 其他監測工作
2022年3月起,中心與大理大學東喜瑪拉雅研究院合作,在沖江河流域2000m- 4000m 海拔區間開展了氣象監測和昆蟲多樣性監測。監測工作以200m海拔梯度沿沖江河各布設了11臺小型氣象站和11個馬來氏網,每半年回收一次氣象數據,每個月回收一次昆蟲數據,用于掌握長時間尺度上老君山不同海拔梯度、不同植被群落和生境類型(高山流石灘、高山灌叢草甸、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林、農田等)下的氣象變化,并通過長期監測積累數據,了解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以及棲息地動態變化方面的影響。
大坪子野外環境 | 來源:蜂春林/老君山保護中心
回收昆蟲標本 | 來源:老君山保護中心
滇金絲猴友好社區建設
2.1 啟動“老君山滇金絲猴友好社區保護與發展基金”
通過多次社區調研,與老君山保護地周邊社區村民、村委會和鄉政府交流,探討建立老君山社區協議保護機制,完成第一版《老君山滇金絲猴友好社區保護與發展基金方案》,2022 年在基金的框架下逐步開展社區相關活動,旨在促進村民以更多樣的形式廣泛參與老君山保護。
2.1.1 社區聯合巡護
聯合巡護人員合影 | 來源:李如雪/老君山保護中心
為落實好火源管控、清理火災隱患、提高當地居民的防火意識和社區參與度,中心聯合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石頭鄉利苴村委會開展了一次以凈山、防火、清套為主題的巡護,并初步建立起 70%個人勞務,30%社區公共事務基金的資金分配共識。
2.1.2 社區基金公共事務支持——利苴村三岔河小組修橋項目
三岔河修橋現場 | 褚學文/攝
由于利苴村進山生產勞作途中多處木橋由于雨水長期沖刷浸濕受損嚴重,嚴重影響利苴村民出行,作為滇金絲猴友好社區營造的一部分,中心通過“老君山滇金絲猴友好社區保護與發展基金”支持 9575 元用于小組內 5 座木橋翻新搭建,保障村民的出行安全。中心期望能夠通過基金支持公共事務的形式平衡緩解社區保護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也通過對公共事務的支持增強社區對公共議題的關注和議事協商達成共識的能力。
2.2 社區產業發展和活動空間營造
老君山多功能社區發展用房 | 冷杉/攝
2022 年,老君山多功能社區發展用房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建設廠房的目的一是作為村民產業培訓的主要基地,二是作為開放的村民公共活動以及議事的中心,三是作為老君山自 然教育體驗中社區手工藝以及生計體驗的活動開展中心。
我們期望能夠基于這樣一個基地,通過開展培訓、體驗以及商議公共事務等活動,營造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氛圍。同時,結合社區保護與發展基金的支持,讓更多社區的需求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可能能夠落地生根。
2.2.1 羊毛氈產品調研和社區培訓
設計師阿魯羊毛氈作品 | 阿魯/攝
2022年5月,設計師阿魯作為志愿者參與到了滇金絲猴友好社區羊毛氈產品的設計、研發等工作。通過調研,了解傳統羊毛氈手工技藝,篩選出一批適用于現代生活場景以及村民易于上手操作學成的羊毛氈家居用品。同時,利苴村村民、學生和保護地志愿者共同體驗了羊毛氈的制作和上色過程,為羊毛氈產品和社區發展空間的運營提出了建議。
村民學習掛毯、帽子、背包的制作工藝 | 阿魯、李如雪/攝
2022年年底,中心團隊邀請到大理羊毛氈非遺傳承人楊雄標老師為利苴村手工藝興趣小組開展第一期羊毛氈手工藝技術培訓。此次培訓共計10人次參與,學員們先后學習了圓墊掛畫、鹿角帽子、漁夫帽、背包、馬甲等物品的關鍵工藝和制作流程。
培訓村民和他們的作品 | 李如雪/攝
2.2.2 彌司子滇金絲猴友好產品
彌司子系列產品 | 陳弢/攝
2022年,滇金絲猴友好社區品牌“彌司子MISIFI” 系列產品正式上線,包括羊毛氈筆記本、白蕓豆、臘排骨、火腿以及與曼老江品牌聯名的“滇金絲猴咖啡”。
其中,羊毛氈筆記本在過去的產品基礎上,優化了樣式、提升了制作工藝,內頁還增加了滇金絲猴、小熊貓等動物及傈僳族等少數民族主題的12張手繪作品,向公眾傳遞滇金絲猴保護地的自然與人文故事。
2.3 友好社區替代能源項目
替代能源設備發放現場 | 李如雪/攝
2022年11月,由中心組織發起的麗江老君山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周邊社區利苴村替代能源設備發放儀式在利苴村委會舉行。來自玉龍縣石頭鄉政府、利苴村委會和利苴村十三個村民小組的村民代表共 34 人參與了發放儀式。本次替代能源項目覆蓋到整個利苴村的 409 戶村民,旨在減緩村民日常生活中薪材使用對滇金絲猴棲息地造成的壓力。
保護地自然教育
2022 年初,中心團隊對老君山自然教育和滇金絲猴自然中心的中長期發展進行詳 細的規劃并討論,對目前自然教育現狀進行了分析、明確了自然教育發展的立足點,制定了“5-3-1”年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和行動策略,為2022年開展面向社區和公眾的滇金絲猴保護主題自然教育活動奠定了基礎。
3.1 公眾滇金絲猴保護實踐活動
《守護雪山精靈研學手冊》
在2021年度自然活動的執行和復盤基礎上,我們對滇金絲猴保護主題自然教育課程進行了系統調整,并重新制作了課件和研學活動手冊。新的自然教育課程適用于3-7天面向公眾的自然教育活動和冬夏令營,課程中增加了更豐富的自然體驗、自然藝術等活動。
2022年7月,麗江老君山滇金絲猴自然中心與樂領生活合作的第三期滇金絲猴保護主題公眾實踐活動順利開營。12位7-15歲的少年在七天的自然時光里不僅深度體驗老君山滇金絲猴棲息地的多樣性、親身實踐滇金絲猴的野外巡護監測和社區調查工作,并在塔城與龍勇誠教授進行深度交流,一同觀察塔城滇金絲猴,收獲了滇金絲猴保護的系統知識和美好的夏日回憶。
野外徒步和巡護記錄 | 冷杉,陽霞/攝
社區調查實踐 | 來源:老君山保護中心
羊毛氈染色體驗 | 冷杉/攝
3.2 大山里的自然課:社區自然教育
老君山社區自然課是面向麗江老君山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周邊社區孩子的公益性自然教育活動計劃,旨在通過“以學生為本,扎根鄉土”的教育理念不僅為老君山保護地周邊社區的兒童提供公平的自然教育的機會,增進對自然和家鄉的情感,建立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也期望能夠通過“知識-意識-行動”的路徑以及代際的影響來提高社區整體生態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2022年2月開始,以“森林守護者集結號”為主題的第一期社區自然課開課,之后中心團隊每月以不同的森林主題開展社區自然教育,帶領保護地周邊社區的孩子用自然體驗的方式認識自己的家鄉和自然。這一年,我們完成了10期社區自然教育活動和1次與利苴完小合作的兒童節游園會主題活動,共約330人次參與。
認識森林土壤及生態功能、在林中做自然筆記、一起建構森林與社會的網絡、觀鳥課猶如一場“軍事偵查” | 來源:老君山保護中心
10期自然教育活動主題分別為:森林守護者集結號、世界森林日主題活動、我的秘密花園和自然筆記、探秘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水的森林之旅、如何觀察一片葉、“森林藝術家”鄉村藝術共創、垃圾的冒險、秋日森林觀鳥、滇金絲猴巡護保護森林遠征。
通過一年活動的開展,社區自然課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好評,也成為了村里孩子們每個月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六一兒童節滇金絲猴游園會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