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 150 只的長臂猿,保護它們的人比長臂猿更少
生完孩子 5 個月,我本來以為自己短期內是不會出遠門的,更不會出差了。沒想到,云南的長臂猿讓我下定主意帶著菜卷和他爸,跑到深山的寨子里拍攝那里的故事 —— 即便我們這一通長途跋涉大概率上并看不到長臂猿。
拍攝者:歐陽凱
長臂猿是種非常美的生物。它們歌唱,它的凝視會讓我覺得憂傷。
當地的傈僳族人是全世界為數不多推開窗戶就能聽到長臂猿鳴叫聲的人,傈僳話管長臂猿叫「甲米嗚呼」。
雖然有猿聲常鳴,但人其實很難見到生活在高大樹木頂端的長臂猿。當地姑娘對于長臂猿的了解,也并不比我更多。
當人們意識到長臂猿的鳴叫聲比以前少了的時候,這個物種其實已經瀕臨滅絕。
天行長臂猿,數量不到150只。拍攝者:黃明攀
你可能覺得瀕臨滅絕的物種數也數不清。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恐龍都要滅絕,也許有一天人類也要滅絕,保護長臂猿又有什么意義?
從生態意義上講,長臂猿是森林里的旗艦物種,它們對棲息地的要求特別高,保護它們就像撐開了一把保護傘,間接保護了生活在同一區域的其他物種,乃至整個生態環境。
從更簡單一點的意義上來說,和人類共同生活的動植物,它們也有生存的權利。人類不應該以自我為中心,剝奪其他物種生存的希望。
閻璐,云山保護執行主任
云山保護,是一個以保護中國猿為使命的環保組織。
他們滿足了我對野外科考工作者的想象 —— 他們在連帳篷都沒地方扎的林子里停留很多天,在大樹之間打吊床過夜,接露水刷牙;他們在日出之前,就連眼睛都還看不清綠色的時候,就開始跟蹤記錄長臂猿的行為。
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女性。
然而超越我想象的部分是,他們不只是在野外工作,他們有很大一部分工作要在當地人的村寨中展開。
當地人的生計來自森林里的耕作。種植、除草、開路,頻繁的人類行為,會對長臂猿的棲息地產生影響。
保護動物,必須讓步于人類的發展需求嗎?不是的。人和動物共享一個生態環境,云山發現,一切忽視當地社區生存的保護都顯得相當虛偽。生態保護是社會問題,繞不開社區,繞不開當地人。
我猜在當地百姓眼里,云山可能更像個支教組織而不是動物保護組織。
云山給孩子們上英文課和自然教育課,當地的小女孩們像樹袋熊一樣爭相掛在云山的姑娘們身上。
在這里扎了兩年的云山項目官員似乎也有這樣的自我懷疑,會跟老鄉開玩笑說:「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我們是『云山』的」。但這可能沒那么重要。
云山很注意老鄉在社區工作中的參與度。她們和老鄉的溝通時會使用「公共空間」、「公共討論」這樣的詞匯,我不知道老鄉們聽不聽得懂;但公共討論確實是熱烈的,漢話不那么好的婦女們也會參與進來。
當地人其實從來沒有站在長臂猿的對立面,云山保護也沒有隨意要求他們作出有犧牲意味的行動。只有把村民納入進來,保護才能長久。
鏡羽,云山保護項目官員
天行長臂猿已經不到 150 只了,保護它們的行動者更少。如果你看了前面的視頻(一定要看完啊!),你一定能感受到保護的重要性和背后的復雜邏輯。
如果你理解和認可這些行動者的努力,捐贈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支持方式。特別是在 9 月 7 日- 9 日三天時間里,大家的每一筆捐款都有機會獲得愛心企業和騰訊的配捐。
長按以下這張圖片識別二維碼,讓我們一起支持環保一線行動者。
總得有人做些事
更何況是這群這么棒的人呢
只要行動就會產生影響
更何況是直接打錢呢
如果想要更多了解云山保護,請微信搜索「云山保護」公眾號,關注 TA 們( TA 們的公眾號做得特,別,好)。
如果想要成為下一個被阿拉善 SEE 資助的環保新生力量,請微信搜索「勁草同行」公眾號。
微博 / B站 / 西瓜 / 抖音 @Alex絕對是個妞兒
讓更多人看到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