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和居民偏好:城市植物組成的驅動力
城市植物群落形成的機制是什么?苗圃和商場在售的植物和城市植物物種組成之間有什么關系?居民對植物的偏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城市鄰里單元特征對此又有什么影響?Avolio等以鹽湖城城市群為例進行了詳細調查,探究以上問題的答案。本文發表在Ecological Monographs上。
在限制了氣候和房屋類型的條件下,選擇鹽湖城城市群不同年代和收入水平的9個鄰里單元作為研究對象,收集鄰里單元特征、居民偏好、城市樹木、苗圃商場數據。
鄰里單元特征:收入,教育,建筑年代,人口密度,街道長度,樹木覆蓋度,氣候因素等。
城市樹木數據:包括庭院樹和行道樹。每個鄰里單元選擇15個住戶,共計對135個住戶進行庭院樹調查,并且沿著街區停車帶進行行道樹調查,記錄樹木物種及其數量和性狀,并計算物種豐富度(species richness)、物種豐度(abundance)、單位面積物種數和樹木數量、性狀得分。其中,性狀得分主要取決于人們對植物各種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的評價,以及審美偏好,如花較大的植物得分高于花較不明顯的植物。
居民偏好數據:對每個鄰里單元投放100份關于居民植物偏好的問卷,回收280份,該問卷中居民對植物的正負向生態系統服務(如遮陰和凋落物)的重要性進行打分。此外,在上述庭院樹調查中,詢問居民在何處購買他們喜歡的樹木。
苗圃商場數據:記錄了3家苗圃和3家商場的在售樹木及其數量和價格。
分析和結果
1. 苗圃植物物種豐富度高于商場,但后者價格較低。84%的城市樹木均可在苗圃和商場找到,且供需兩者之間的物種豐度相關,說明商場和苗圃是城市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種庫來源。而且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收入較高的居民更傾向于去苗圃購買樹木。
2. 多維尺度分析(MDS)結果表明,行道樹和庭院樹在物種組成和性狀上均有差異。且不同建筑年代鄰里單元的行道樹組成及形狀均有差異,而庭院樹則沒有明顯差異。
3. 在各種鄰里單元特征中,海拔、收入和年代對樹木數量及物種豐富度(species richness)的解釋效果最好。進一步分析各種指數和這些特征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各因素對庭院樹和行道樹的影響不同,例如收入對庭院樹生物多樣性影響較大,而行道樹主要受建筑年代的影響。
4. 從性狀來看的話,收入和樹木性狀沒有關系,但是樹木位置(庭院樹或行道樹)及建筑年代對很多性狀有影響,例如:建筑年代較老的鄰里單元行道樹通常較高,且相比于庭院樹更喜濕;但是在較新的鄰里單元,行道樹的花更鮮艷且更耐旱。
5. 居民偏好和樹種:遮陰和外觀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而樹木需水量、對路面的損壞、凋落物則是最突出的負向生態系統服務。而且整體來看,性狀的重要程度和實際種植的樹木以及苗圃商場在售的樹木之間有較強的正相關性。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