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全國放魚日 | 阿拉善SEE首次聯動四個項目中心開展科學放流,助力長江大保護
導 讀
6月6日,第九個全國放魚日,在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和五個城市的農業農村部門的指導下,“長江有魚”同步科學放流活動在昆明、重慶、武漢、南京、上海五城同時舉行。本次活動由上海長魚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基金會、上海諾亞公益基金會、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CCF)、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等機構主辦,阿拉善SEE長江、西南、重慶、東海項目中心承辦,聯動攜手企業家會員及各地環保組織共同參與。
增殖放流是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加漁民收入的重要舉措。活動中,通過五地政府部門指導,阿拉善SEE首次聯動四個項目中心、在地公益組織及企業家會員,在CCF的技術支持下,共放流中華鱘、滇池金線鲃、長江鱘、胭脂魚、沙塘鱧等珍稀、土著魚類22萬尾,開展長江瀕危魚類恢復行動的同時,共同探索社會力量合作參與長江大保護的新模式,助力長江漁業種質資源恢復。
武漢站
作為本次放流的活動主場武漢站,阿拉善SEE長江項目中心與CCF聯動武漢市中華鱘保護中心等在地環保公益組織,共放流410尾中華鱘、10,000尾胭脂魚。活動現場,“長江有魚”還發布了長江流域公益放流站建設項目,2023年CCF將繼續支持在整個長江流域包括鄱陽湖和洞庭湖兩個通江湖泊和一些支流,建設一批公益放流站,計劃為每個公益放流站提供15萬元的公益資金資助。
2019年,CCF聯合湖北省慈善總會、上海長魚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基金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共同發起“長江有魚”項目,通過建設公益放流站,開展瀕危珍稀魚類示范性科學放流活動和科普教育等多種形式,助力長江瀕危魚類資源恢復,積極踐行“長江大保護”。4年來,項目成功在武漢建立了首個公益放流站,舉行了多場科學放流示范活動,助力16萬余尾各類瀕危本土魚類重歸長江,并聯合開展公眾宣傳活動近百場,影響大批公眾參與。
昆明站
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是昆明站的主要承辦方,此次攜手在地伙伴昆明中遠環境保護科技咨詢中心共向滇池草海放流18,000尾滇池原生的珍稀瀕危土著魚類——滇池金線鲃。從2015年開始,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為保護長江上游的土著魚類資源,持續支持了“迪慶香格里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等民間保護力量。
除滇池金線鲃放流外,長期致力于長江上游金沙江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的迪慶香格里拉土著魚類保護和恢復協會,在瀾滄江的支流黑潓江,放歸10,000尾云南四須鲃魚苗。
重慶站
阿拉善SEE重慶項目中心是本次活動重慶站的主要承辦單位,攜手重慶市釣魚協會向長江投放長江鱘、胭脂魚、巖原鯉、黃顙魚等共計110468尾。
2019年,重慶項目中心發起 “送長江鱘回家”公益項目,目前分別開展了長江鱘增殖放流、支持守護長江鱘協助巡護志愿者隊伍、長江鱘適宜生境區域識別科研工作、送長江鱘回家環境教育課程等系列項目,以多種角度促進長江淡水生態系統的保護與恢復。
上海站
上海站的放流活動在青浦區東方綠舟舉行。阿拉善SEE東海項目中心、上海青浦區永晟漁業生態保護中心等公益組織積極參與“長江有魚”項目籌款和宣傳,支持放流活動。現場,諾亞員工、客戶、環保志愿者及上海政法大學學生共同參與了“河川沙塘鱧“的放流活動,現場共放流沙塘鱧超過52,000尾。
南京站
在南京站,阿拉善SEE、CCF在地伙伴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聯合當地政府部門,共放流5000尾胭脂魚、5000尾銅魚、22000尾長吻鮠。現場除放流活動外,南京長江增殖放流站正式揭牌,放流站將在未來承擔科學放生公益咨詢和服務,定期開展放流放生活動,引導社會公眾科學放流、規范放生。
2021 年12 月10 日,“阿拉善SEE 長江大保護議題聯盟”發起成立,本次沿江項目中心開展的聯動放魚活動,也是為推動科學放魚等長江大保護項目在各項目中心落地,通過在流域應用推廣,持續擴大影響,以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長江大保護,推動長江流域經濟帶高質量與可持續發展開放性交流。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