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峽漫話中草藥:數豆豆 說豆蔻
“腳蹬青龍(壟)馬,手使彎鉤槍(鋤),殺死曹兵(草)百萬,大破關東(罐洞)城,跑了湯元帥,捉住豆將軍。”
聽老輩子人講,當年有一伙給地主扛活的長工,大夏天在田里鋤草。午間送飯的人來了,人們蜂擁中弄翻了飯罐子,結果沒喝著湯水,只撈了點飯豆充饑。伙計們吃得甜嘴麻舌,還連聲感嘆:“豆飯,豆飯,救苦救難!”于是乎便留下了上面那首民謠。
據說,軍事家林彪生前有個愛好:吃黃豆。一邊嚼著炒黃豆,一邊在地圖上勾勾劃劃。黃豆吃完了,作戰方案也擬出來了。豆入胃腑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平津戰役,林彪把豆子撒向京畿。傅作義拿望遠鏡一看:哎呀媽呀,人頭攢動,草木皆兵,快投降吧!和平年代,林彪仍把黃豆當點心,真有點吃多少豆都不嫌腥的味道。不僅如此,他還給他的愛女取名“豆豆”,您瞧!
林彪為什么對黃豆情有獨鐘呢?翻閱了藥典,我似乎明白了個中緣故。原來《日用本草》上說:黃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腸經。健脾寬中,潤燥消水。治疳積瀉痢,腹脹羸瘦,瘡癰腫毒,外傷出血。在火線上爬出來的林彪,這些毛病或許都有,做為共和國的元帥,吃點黃豆總不算奢侈吧!
黃色五行屬土,居中央。那么黑、白、赤、綠四大將軍呢?下面接著講(概括)。
黑豆甘平。入心、脾、腎經。活血、利水、祛風、解毒。
白豆甘咸。性平,入脾、腎二經。調中益氣、健脾益腎。
赤小豆甘酸。性平,入心、小腸經。利水除濕,和血排膿。
綠豆甘酸。性涼,入心、胃經。清熱解毒、消暑利水。
有讀者問,你還能說出什么“豆豆”來?說實在話,叫“豆”的中藥太多了,讓我叨咕幾樣以點帶面吧:
木豆、刀豆;扁豆、巴豆;蟲豆、蠶豆、雀舌豆;豌豆、豇豆、沙棘豆;野扁豆、野大豆;假木豆、假地豆;水流豆、漂搖豆、回回豆……
說罷“豆”,再講“蔻”,合在一起叫“豆蔻”。有詩為證:“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您會說: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贈別》中的句子,“豆蔻年華”嘛!一點兒都不錯,可中藥中的豆蔻可不止一個啊。當年的大宋皇帝將“四大草寇”視為心腹之患,必欲翦除而后快;而中藥中的四種豆蔻卻被歷代名醫視作至寶,編入經方治病救人哩!
白豆蔻
白蔻味辛性且溫,
《本草拾遺》作家珍。
平胃止嘔化冷氣,
配方救腎有奇勛。
草豆蔻
草蔻性與白蔻近,
始載《雷公炮炙論》。
扶正培本固倉儲,
主治脾寒除胸悶。
肉豆蔻
肉蔻原本出南洋,
功能暖脾澀大腸。
干姜訶子共配伍,
久瀉久痢實堪嘗。
紅豆蔻
豆蔻果熟別樣紅,
醒脾解酒心轉寧。
紅豆斛滿牛郎意,
雨淚盆傾織女情。
您說,各種豆類確實沒少見,也沒少吃,豆蔻上哪兒淘動去?上藥店嗎?也未必。您去超市購物時,往賣調料的地方一拐,白豆蔻、草豆蔻早已封好小袋等您選購呢!不過美味不可多用,這兩種豆蔻入藥的常用量每次不超過6克。
2006年11月3日22:00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