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學 加速崛起!
從人造蛋、人造牛肉到人造蜘蛛絲,“合成生物學”一詞近期在學術刊物、互聯網上頻繁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作為21世紀生物學領域顛覆性創新和學科交叉融合的前沿代表,合成生物學受到各國政府、學術界、產業界高度關注。
我國《“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包括合成生物學在內的生物經濟是未來中國經濟轉型的新動力。5月21日-22日,第八屆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戰略聯盟年會暨2023年新發展論壇在上海寶山舉辦,業界專家共議合成生物學的機遇、挑戰及未來。我國合成生物學領域研究有望厚積薄發,上海合成生物產業正在加速崛起。
合成生物學引領科技新浪潮
合成生物學正在引領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是全球戰略布局的新興重點領域,將為滿足人類健康、綠色低碳、生物安全等需求提供顛覆性技術,為生物經濟飛躍發展提供重要支柱。
上海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吳旦表示,被稱為“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的合成生物學,深度融合了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工程學、生物化學、信息技術等多個尖端科學,突破了生命發生與進化的自然法則,不僅開拓性地躍升人類對于生命的認識能力,而且對揭示生命起源和探索生命活動基本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合成生物學在理論和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疊加其綠色環保、能耗少成本低的優勢,合成生物學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寬,涉及醫療、農業、食品、化學及能源等領域。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朱啟高表示,隨著AI技術、數據科學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相信合成生物學科學突破和技術應用能為醫藥、能源、化工、環境、農業、國家安全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作為國內實力雄厚的上海研究群體,具有超前的共識,集合上海市及長三角創新優勢力量,在2015年成立了國內首個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戰略聯盟,構建了產學研協同鏈條。近年來,聯盟突破了一系列科學技術壁壘,加速了上海全球科創中心的建設,在醫藥健康等國家重要戰略領域推動了產業升級和發展,支撐了我國生物產業的結構優化。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總工程師趙健介紹了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科研布局。未來的發力點將是從整個合成生物學的設計出發,建構相關的共性技術,如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開發;合成生物學相關的產業的應用升級,致力于達到更高的轉化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友好的路線;實現合成生物學的前沿探索和理論突破。此外,將進一步完善高能級科研平臺的建設,致力于高水平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創新生態的營造等工作。
合成生物學受到資本市場關注
“從國內到國際,資本市場都在收緊,但合成生物學方向的項目,資本市場還是非常認可的。”漢贊迪董事長趙吉斌介紹。
比鄰星創投合伙人李喆介紹,從2021年開始,合成生物學就一直站在行業高點。即便是在一級市場相當低迷的2022年,合成生物學的投資熱度也始終居高不下。據動脈橙數據庫不完全統計,2022年,我國合成生物學領域共完成54起融資,是醫療板塊融資次數最多的細分領域之一。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熊燕介紹了一組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初創公司籌集了約28億美元。合成生物學的應用領域獲得資金最多,為接近18億美元,其中健康與醫藥領域獲資14億美元,為應用領域獲得最多融資的方向。此外,2023年涌現出了20余家氣候技術相關的合成生物學企業。
上海合成生物產業加速崛起
我國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明確將“合成生物”列為科技前沿領域攻關方向之一。上海市相繼發布《關于促進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等政策,指出要突破合成生物學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共性技術問題,深入實施“張江研發+上海制造”,形成新興產業生態,提升合成生物學的國際競爭力。
“合成生物學是上海三大核心產業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未來發展的紐帶。”熊燕認為,合成生物學將是上海生物醫藥產業新一輪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朱啟高表示,上海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礎,從首次人工合成胰島素,到近期創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以及天然產物人工合成、智能診療新系統設計等,產生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成果,孕育未來發展新動能。同時,上海研究基礎雄厚,重大設施云集,產業前景廣闊,產學研合作活躍,未來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很大的科技成果轉化的潛力。
寶山是上海市合成生物領域布局最早的區域,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
上海市寶山區區委書記陳杰介紹,合成生物學發展潛力巨大。從2020年下半年起,寶山關注合成生物賽道,目前正在為寶山合成生物學發展“量身定制”專項行動方案和政策,用全國領先的合成生物產業政策體系,為企業和人才提供全要素保障,實現成長共享,互利共贏。
2021年9月,上海首個合成生物產業園“南大合成生物產業園”在寶山正式掛牌。南大合成生物產業園擬規劃建設國家級合成生物重點實驗室、設立院士工作站、構建創新孵化平臺、成立合成生物產業引導專項基金。
“上海具有著合成生物學發展的優良基因。”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趙國屏院士認為,合成生物學的三個源頭為合成有機化學、生物工程(代謝工程)、工程科學。上海在這三個領域都具有較強優勢。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