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植物志-紅藨刺藤(疑似)
媒體:大理州林草局 作者:內詳
專業號:劍湖濕地管護局
2023-11-13 14:26:32
植物志-紅藨刺藤(疑似)
大約去年這個時候,我在寫“藨”時大概提到過,在我的故鄉把很多物種叫做什么藨,但這種叫法很多時候不太官方,又因為藨和泡的讀音也只有音調上的不同,有時很難分辨出應該是哪一個字,以及它真正的中文名,但我還是堅持認為大部分時候應該用藨。它在一些時候對應莓,比如蛇藨其實是是我故鄉對于蛇莓的稱呼,烏藨極有可能是川莓。另外,高粱藨、紅藨刺藤之類的物種,《中國植物志》中收錄的是高粱泡、紅泡刺藤,可能后來一些學者也早就意識到了兩個字的不同,所以用“藨”字約莫是成了主流,倒是讓我誤打誤撞了。
自幼時起,田野鄉間就有非常多種可食用的“藨”,但它們的產量并不高,也不便于保存,往往在摘取時手勁稍用大一些,就會被捏爆,然后沾上一手的或紅或黑的汁水。然而,市場上可以買到的類似果子,按我個人不完全也不那么嚴謹的統計,基本上是被國外來的品種所壟斷,Rubus比中文的“藨”字可能更風行。
說回到這個物種。它屬于懸鉤子屬大家庭,從資料上我基本無法很有把握地將紅藨刺藤與弓莖懸鉤子、插田藨區分開來,只能用描述內容中更多相符之處來大體作個判斷。此外,地方叫法“刺藤”也有一點影響,我們會在春天它的枝條剛剛長出來不久時,將它還柔軟脆嫩的小枝摘下來,從基部剝開外皮,把里面剩下的嫩綠的“芯”送入口中,就是春天難得的零食。但它到底是不是紅藨刺藤呢?
https://mp.weixin.qq.com/s/mG8bZ3-8POV_aSqc4rIA1Q
閱讀
32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