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物種資訊 > 動物資訊

說說麻雀

媒體:原創  作者:CC黎明   專業號:CC黎明 2023-09-21 18:00:02


_W9K0567 群飛的麻雀

 

說說麻雀

“你認識麻雀嗎?”要是問你,估計絕大多數人不會說自己不認識。

說來也是,無論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教科書里的典故、人類文明史上的事件和當下的網絡熱搜哪個方面,麻雀的名聲,可謂如雷貫耳、家喻戶曉,誰不知道麻雀?

不過,從物種生態學的科學要求來說,你不一定認識麻雀。

 

麻雀,是鳥綱雀形目雀科麻雀屬鳥類的通稱。全世界共有28種,中國產5種。這里說說中國產的5種,它們是:麻雀(樹麻雀)、山麻雀、家麻雀、黑胸麻雀和黑頂麻雀。

這個屬的5種麻雀,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我概括為四句話:外形相似有“三短”(嘴短而強健,腿短喜跳躍,翅短不遠飛),主食谷物兼昆蟲。與人伴生不遷徙,繁殖力強年多窩。


中國鳥類觀察手冊麻雀圖麻雀屬中國產5種麻雀圖

1

麻雀(英文名:Eurasian Tree Sparrow,學名:Passer montanus),中文名又叫樹麻雀,俗名就多了,各地都有不同的叫法。體長為14厘米,雌雄同色。外形顯著特征為黑色喉部、白色臉頰上具黑斑。麻雀是中國最常見、分布最廣的鳥類,廣布于中國全境,也廣布于歐亞大陸。

麻雀棲息于居民點和田野附近,白天四處覓食,活動范圍在兩三千米以內,不耐遠飛。鳴聲喧噪。主要以谷物為食,繁殖期食部分昆蟲,并以昆蟲育雛。繁殖力強,在北方每年至少可繁殖兩窩。在南方,幾乎每月都可見麻雀繁殖。大多筑巢于屋檐下和墻洞中,每窩產卵4-6枚,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雛鳥15天以后才能出飛,自行覓食。

1958年,中國將麻雀列為“四害”(蒼蠅、蚊子、老鼠、麻雀)之一,政府動員全國城鄉居民,在規定的日期和時間內,采用掏窩、捕打以及敲鑼、打鼓、放鞭炮等手段,把麻雀趕盡殺絕,一時間麻雀銷聲匿跡。我村里就有一位村民因消滅麻雀成績顯著當了4個月的鄉長。60年代初“四害”中的麻雀被蟑螂頂替,停止捕殺后,數量恢復正常。

《中國鳥類觀察2022年報》公布的公眾數據反映的中國各地2022年最常見鳥種,麻雀名列第一。但也有研究認為,必須關注的是近年來本物種的數量一直呈下降趨勢。


IMG_0859 ▲麻雀

麻雀集群2 ▲集群停息在電線的麻雀

2

山麻雀(英文名:Russet Sparrow,學名:Passer cinnamomeus),俗名有叫紅雀、黃雀的。體長14厘米,雄雌異色,雄鳥頂冠及上體為鮮艷的黃褐色或栗色,上背具純黑色縱紋,喉黑,臉頰污白。雌鳥顏值稍遜,具深色的寬眼紋及奶油色的長眉紋。山麻雀與麻雀的區別,在于白色臉頰有沒有黑斑,山麻雀無黑斑。鳴叫聲音較其它幾種更悠長。易與鹀類中的三道眉草鹀混淆。

山麻雀因多棲息于山地而得名。雜食性,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蟲為食。喜結群,除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集群活動,在樹枝或田野或灌叢間飛來飛去,飛行力較其他種強,活動范圍亦較其他種大。部分有垂直遷徙,冬季常隨氣候變化移至山麓草坡、耕地和村寨附近活動。

營巢于山坡巖壁、橋梁、屋檐和和墻壁洞穴中。繁殖期4-8月,年繁殖2-3窩,每窩產卵4-6枚。


山麻雀(雄) ▲在村莊道路上覓食的山麻雀(雄鳥)

山麻雀集群 ▲集群在油菜花田里飛來飛去的山麻雀

3

家麻雀(英文名:House Sparrow,學名:Passer domesticus),又稱英格蘭麻雀(English sparrow)、歐洲麻雀。體長15厘米。常與麻雀混群,易于混淆。雄鳥與麻雀的區別在頂冠及尾上覆羽灰色,臉頰無黑斑,且喉及上胸的黑色較多。雌鳥色淡,具淺色眉紋。

掠食谷物也食昆蟲及一些樹葉。與人類有共同的棲息生境。性喜結群,除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呈小群。筑巢地點很廣泛,繁殖期4-8月,1年繁殖1-2窩。

家麻雀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鳥類,種群數量大。在我國黑龍江、內蒙古、新疆、青海、陜西、四川、云南及廣西均有分布,為區域性常見留鳥,近年有向東擴的趨勢。


云南家麻雀 ▲我在云南西雙版納拍攝的家麻雀(雄鳥)

印度家麻雀  ▲我在印度拍攝的家麻雀(雄鳥)
 

4

黑胸麻雀(英文名:Spanish Sparrow,學名:Passer hispaniolensis),
體長15.5厘米,成年雄鳥頭頂及頸背栗色,臉頰白,上背及兩脅密布黑色縱紋,頦及上胸黑色。雌鳥較為單色,似家麻雀雌鳥但嘴較大且眉紋較長,上背兩側色淺,胸及兩脅具淺色縱紋。

地方性常見留鳥,棲于曠野及有樹的田地。集群活動,尤其是非繁殖期,常和其他種類的麻雀混群集成大群。分布于新疆南北部、甘肅西部及內蒙古西部,在新疆南部更為常見。鳴唱似家麻雀。


黑胸麻雀百度圖片j ▲黑胸麻雀(雄鳥),圖片來自網絡百度

黑胸麻雀分布圖
 黑胸麻雀中國分布圖

5

黑頂麻雀(英文名:Saxaul Sparrow,學名:Passer ammodendri),體長15厘米,繁殖期,雄鳥頭頂有黑色的冠頂紋至頸背,眼紋及頦黑,眉紋及枕側棕褐,臉頰淺灰。上體褐色而密布黑色縱紋。雌鳥色暗但上背的偏黑色縱紋以及中覆羽和大覆羽的淺色羽端明顯。棲于沙漠綠洲、河床及貧瘠山麓地帶等地。冬季常與黑胸麻雀混群。

主要棲息在中國西北地區,甘肅、內蒙、寧夏、新疆都有分布。為區域性常見留鳥。活動于海拔850米-1100m米的荒原戈壁。


黑頂麻雀 ▲黑頂麻雀(雄鳥),攝于新疆

IMG_1178 ▲黑頂麻雀(雌鳥),攝于新疆

以上,僅僅是從我國5種麻雀的野外識別聊點皮毛。“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創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語境下,我們認識鳥類、了解自然,不妨從關注、認識你身邊的麻雀開始。

 

參考資料: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2000版

《中國鳥類觀察手冊》2020版

《懂鳥·全球鳥類識別》小程序

 

閱讀 6498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