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特別報道 | 為了滇金絲猴更廣闊的家園
2021年3月1日
云南麗江老君山保護地上線螞蟻森林
僅需1900g能量就能守護
一平方米的滇金絲猴棲息地
為什么要在云南老君山開展工作?
滇金絲猴 | 圖源:麗江老君山保護中心
滇金絲猴(Rhinopithecus bieti)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總數約3500只,與大熊貓一樣被譽為“國寶”。滇金絲猴全域種群分布在2省(自治區)5市(州)6縣,自南向北分別是云南省大理州云龍縣、怒江州蘭坪縣、麗江市玉龍縣、迪慶州維西縣和德欽縣以及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棲息地面積超過7000平方公里。
麗江老君山 | 攝影:趙鍔
老君山地處滇西北4縣(玉龍、蘭坪、劍川、維西)交界處,是滇金絲猴的重要分布區之一,其核心區域——金絲廠和大坪子約150平方公里范圍內,分布有兩個滇金絲猴種群,總個體數量300余只,占滇金絲猴全部種群個體數量的十分之一,被科學家認為是滇金絲猴三大基因庫中最瀕危的一個基因庫。
老君山保護地紅外相機拍攝到的滇金絲猴 | 圖源:TNC
除此之外,老君山還生活著大量的原住民,僳僳、普米、彝、漢、納西、白等多個民族世代生活在這里,如何通過開展主題自然教育、社區文化營造、可持續生計發展等多種方法促進他們對滇金絲猴及棲息地保護的真正認可、支持和參與,在進行生態保護的同時促進社區的全面發展,同樣非常重要。
近20年來,云南和麗江各級政府部門大力促進社會公益力量和社區參與老君山的保護和發展工作,并逐漸發展成麗江老君山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現在,老君山公益保護地由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管理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老君山保護管理局)、麗江市老君山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老君山中心)、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YGF)等多家機構共同參與保護和管理。
除了老君山,
云南的這個保護地也曾上線螞蟻森林
2019年5月20日,螞蟻森林上線“德欽巴美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2700g能量可為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捐建1平方米保護地。大山深處的巴美村是滇金絲猴、鬣羚、巖羊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
參會人員合影 | 攝影:李純
同年11月26日,在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和螞蟻森林的共同支持下,巴美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項目在云南省德欽縣佛山鄉巴美村正式啟動。巴美成為云南省首個獲得螞蟻森林資助的公益保護地。
植樹造林、修復廊道……
為了給猴群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多年來,隨著滇金絲猴保護行動的持續推進,滇金絲猴種群個體數量逐步回升,但由于種種原因,滇金絲猴棲息地依然有一些“空白地塊”,限制了猴群的遷徙、擴散和基因交流,也無法滿足隨著種群個體數量逐漸增長而增加的采食和繁殖需求,迫切需要通過科學的植樹造林開展棲息地和廊道修復,進一步拓展滇金絲猴的生存空間和提供必要的遷徙通道。
針對滇金絲猴棲息地破碎化、斑塊化的趨勢,為擴大棲息地范圍、連通潛在棲息地,我們開始了漫漫長路的努力。今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第43個植樹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小自就講講這背后的故事。
滇金絲猴全域種群的棲息地呈現不連續和斑塊化 | 制圖:羅永梅/TNC
2015年,TNC與YGF等合作率先在麗江老君山地區實施了“6㎡——植被恢復項目”,在老君山地區完成了1400多畝的植樹造林,也正式開始了恢復和拓展滇金絲猴的棲息地和關鍵生態廊道的探索。
2016年起,我們把目光延伸到了滇金絲猴棲息地破碎化更嚴重的南部區域——云嶺拉沙山、云龍龍馬山兩個猴群的棲息地,由于歷史上毀林及開荒和放牧等原因造成了拉沙山和龍馬山的棲息地斑塊化嚴重,猴群適宜活動范圍極其狹小。TNC攜手云南云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云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在兩個猴群的關鍵棲息地啟動了植被恢復項目,以恢復滇金絲猴的關鍵棲息地和生態廊道,滿足兩個猴群逐年增長的棲息地和交流需求。
左:發生較嚴重破碎化的云嶺拉沙山猴群棲息地廊道 | 拍攝:劉寬新;右:云杉樹苗 | 圖源:TNC
2016-2018年間,TNC累計在兩個保護區實施了2134畝的植被恢復。由于滇西北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地帶性分布明顯,在植被恢復過程中,項目組在不同海拔自低向高選擇了當地原生的華山松、云杉、冷杉等針葉樹種,并利用滇楊扦插苗與針葉樹進行了不同比例的混交,以營造更好的近自然林棲息地景觀。
攝影:趙銘石/TNC
2019年7月15日,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正式成立。在螞蟻森林的支持下,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首個項目——大理云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造林項目正式落地,為被分隔的滇金絲猴猴群構建完整、自由的遷徒通道。作為項目科學顧問,TNC全程參與了造林地和樹種選擇、種植方案設計等工作,并在種植現場進行科學指導和技術培訓。
螞蟻森林項目地造林現場 | 圖源:TNC
2020年7月中旬,TNC與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伙伴及螞蟻森林合作,開展滇金絲猴棲息地植被恢復項目實施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造林活動,在滇西北白馬雪山維西片區、蘭坪云嶺、云龍天池三個保護區全面展開滇金絲猴棲息地和廊道恢復項目,共進行3200多畝植樹造林,種植華山松、云杉33萬株。項目的實施有助盡快恢復啦沙山、長巖山、龍馬山、天池等滇金絲猴種群的棲息地及連通重要生態廊道,為種群遷徙和交流帶來可能,同時惠及當地社區居民。
總結
2015年-2020年,TNC與合作伙伴共同實施的滇金絲猴棲息地植被修復超過11000畝,種植各種樹苗超過120萬株,覆蓋4個保護地的6個滇金絲猴種群,共計投入約1800萬元,項目實施為周邊社區村民提供了20000多個用工量,累計發放人工補貼超過450萬元,村民們通過實際參與植樹提高了收入,助力脫貧攻堅。
讓森林碳匯走到你我身邊
在螞蟻森林中,每個不同樹種的碳匯量是如何計算的?對于不同樹種,種一棵樹有多少潛在碳匯量至關重要。對此,TNC發揮了自身的獨特作用,提供了一套經螞蟻森林專家委員會認可的、用于計算不同樹種或保護地碳匯量的科學方法,幫助支付寶用戶將可持續的個人行為轉化為“綠色能量”,兌換為一棵真實可見的樹或守護一平米保護地,以實現規模化效益。
比如,一棵沙柳的碳匯量為19.68Kg,計算時不僅要考慮不同區域間的差異,還要考慮實際種植密度等因素,才能準確地衡量一棵沙柳樹的碳匯量。同樣,對于保護地的計算也要充分考慮林分類型、樹種、起源、林齡等多方面的信息。
TNC也是中國林業碳匯項目的最早參與者之一,致力于通過林業碳匯的方式減緩氣候變化、恢復重要棲息地。
早在2005年,TNC就與合作伙伴一同在云南騰沖實施了全球第一個CCB金牌認證的造林碳匯項目,正式拉開了中國TNC植樹造林(森林碳匯)項目的序幕。此后,TNC又引入諾華制藥集團和華特迪士尼等企業,在內蒙古、四川、云南等地開發了多個林業碳匯項目。同時,TNC與相關合作伙伴一道,開發了竹子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小規模非煤礦區生態修復方法學、濕地恢復碳匯項目方法學,為推動林業參與中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奠定了基礎。
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植樹造林,種下的是綠色樹苗,也是美好未來。我們期待與不同的合作伙伴繼續攜手努力,久久為功、善做善成,為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貢獻自己的力量。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