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
【別名】酸胖、哈爾馬格、唐古特白刺
【來源】蒺藜科白刺屬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以果實入藥。秋季果實成熟采收,曬干。
【性味】甘、酸,溫。
【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解表,下乳。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神經衰弱,感冒,乳汁不下。
形態特征
高1—2m。多分枝,平臥,先端刺針狀。葉通常2—3片簇生,寬倒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18-25mm,寬6—8mm,先端鈍圓或平截,全緣。聚傘花序生于枝頂,較稠密,萼片5,綠色,花瓣5,白色,雄蕊10—15,子房3室。核果卵形或橢圓形,熟時深紅色,長8—12mm,直徑8—9mm,果核窄卵形,長5—6mm,先端短漸尖(圖135)。與本種相近的有2種:小果白刺(N.sibirica Pall.)果較小,果徑6—8mm;核長4—5mm;嫩枝上葉4—6片簇生。大白刺(N.roborowskii Kom.)果徑8—15mm,核長8—10mm;嫩枝葉2—3片簇生。
在白刺中,大白刺的果個頭最大,直徑15~18毫米,且酸甜可口,故有“沙漠櫻桃”之稱。另外,還一種常見的叫小果白刺,又叫西伯利亞白刺。顧名思義,它的分布遠及西伯利亞,在我國華北及東北沿海鹽堿沙灘也有。它同白刺、大白刺的區別除果實小一半之外,葉片以多一倍的數量簇生在一起,白刺、大白刺2~3枚簇生,小果白刺4~6枚。
用途
白刺、大白刺和小果白刺都是沙漠和鹽堿地區重要的耐鹽固沙植物。它們耐鹽堿、耐沙埋;它們積聚流沙和枯枝落葉而固定的沙丘人們稱之為白刺包。據觀察,白刺包固定的沙丘和其它的沙生相比是最牢固有效的,別的植物的枝條多高傲地向上伸展著,只顧生長自己的,而白刺卻不同,它用全身的枝條護壓著沙丘,它要同沙塵暴作斗爭。
在白刺的同屬兄弟中,大白刺的果個頭最大,直徑15~18毫米,且酸甜可口,故有“沙漠櫻桃”之稱。如果讓豬吃大白刺果,有催肥之效。人類現在都流行減肥,也許就不適合吃了。另外,還一種常見的叫小果白刺,又叫西伯利亞白刺。顧名思義,它的分布遠及西伯利亞,在我國華北及東北沿海鹽堿沙灘也有。它同白刺、大白刺的區別除果實小一半之外,葉片卻以多一倍的數量簇生在一起,白刺、大白刺2~3枚簇生,小果白刺4~6枚。
無論白刺、大白刺,還是小果白刺,它們都是沙漠和鹽堿地區重要的耐鹽固沙植物。它們耐鹽堿、耐沙埋;它們積聚流沙和枯枝落葉而固定的沙丘人們稱之為白刺包。據觀察,白刺包固定的沙丘和其它的沙生相比是最牢固有效的,別的植物的枝條多高傲地向上伸展著,只顧生長自己的,而白刺卻不同,它用全身的枝條護壓著沙丘,它要同沙塵暴作斗爭。[1]
白刺是一種典型的荒漠植物。它葡散的身軀,多而又密的分枝,護住一個個小沙丘、小荒坡。它不怕沙埋土掩,枝條在被沙埋土掩之后,極容易向下生出不定根,向上萌生不定芽,枝端也繼續向上生長。這樣沙積多高,它就爬高多少。它的枝條白白的,長著一簇一簇肉嘟嘟鮮嫩可愛的小葉片。這些鮮嫩的葉片營養豐富,本是牛、羊、駱駝喜食的很好的飼料,但無奈白刺它只肯一點一點地施舍給它們,因為小枝頂端幾乎無一例外地都硬化成的枝刺不答應。白刺不炫耀它的的花朵,它的花小,5個白色的小花瓣。許多小花組成蝎尾狀聚傘花序,看上去密密的一小片。白刺結的果肉質多汁,里面含一粒種子,可稱為漿果狀核果,熟時暗紅色,汁液豐富。白刺果實酸甜可食,可治肺病和胃病;也能用以釀酒和制醋;果核還可榨油。
分布
白刺分布于我國的西北沙漠地區及華北、東北沿海地區,張家口壩上、天津、滄州、壽光、東營等地都有野生,主要有白刺(Nitraria schoberi L.)和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兩種。
【用法用量】1~2兩,水煎服或研末泡酒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