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古楠木群:人與神的交易
今天的人們追捧紅木如癡,一個桌幾就能價值十幾萬,其實在傳統的名木中,紅木算不了老幾。楠、樟、梓、椆,在歷史上并稱為四大名木,它們都活生生地立在那里,遮陰蔽日,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楠木其色淺橙黃略灰,木性溫潤平和細膩通達,紋理淡雅文靜,有的顯現山水或虎斑紋。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燦若云錦,高貴華美,攝人心魄。木質堅硬耐腐,自古有“水不能浸,蟻不能穴”之說。其不宣不燥,經久耐用的屬性而被冠以其首,足見人們對楠木喜愛程度有多高。晚明謝在杭《五雜俎》提到:“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紋理,堅如鐵石。試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我記得小時候家里就有一口用楠木做成的大木箱,外婆家也有一口這樣的箱子,好像是引以為傲的寶藏。不僅家俱,在中國建筑中,楠木一直被視為最理想、最珍貴、最高級的建筑用材,在宮殿苑囿、壇廟陵墓中廣泛應用。古代封建帝王龍椅寶座都要選用優質楠木制作,就連他們死了,棺槨也要用楠木來制作,在北京的定陵發掘出來的永樂皇帝的棺材槨板就是保存完好的楠木,所以說楠木是古代修建皇家宮殿、陵寢、園林等的特種材料,北京故宮及現存上乘古建多為楠木構筑。如文淵閣、樂壽堂、太和殿、長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裝修及家具。這種既高貴又豪華的名木,在大自然中卻并不嬌生慣養,它喜歡溫暖濕潤環境,但又能耐熱抗寒。多分布于蔭濕的山谷、山洼和河溝邊,還可忍受間歇性短期水淹。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沖積土或壤質土上生長最好,干旱瘠薄或排水不良處也能生機盎然。成木高大秀于林,幼年期又耐蔭蔽,而且是喜蔭蔽。主根明顯,側根發達,盤根錯結,恰適了最美的雕刻所需。根深達遠,萌芽性強,一條根也許就能成就一片林。盡管它的抗逆性強,但它生長卻相對緩慢,要長成一棵棟梁之材,得經歷上百年的風雨。明清時期皇家宮廷雖然遠在北京,楠木的風采讓人們克服了路途遙遠,風塵仆仆來到四川、貴州等地采集。也許正因為這些,自清代起楠木就成了稀缺資源。
在貴州省思南縣有個青杠坡鎮,卻扎扎實實地成為了楠木的博物館。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巨大的巖石形態各異,石人山狀如一粗獷男子雄踞峰頂,頭、頸、胸、腹層次分明,栩栩如生,神形兼備,稍一調整角度,宛如仙人駕臨,盡顯仙風道骨。天筍峰狀如巨筍,雄、奇、險、峻兼備,峰頂灌木叢深,別有情趣。有一處巨石被命名為“員外思鄉”,形如一位著古代員外冠帶的巨人眺望遠方,高高帽子及寬大的衣袍形態逼真。這里生活的群眾,不管是漢族、土家族,還是苗族和仡佬族,都對古樹情有獨衷。特別是楠木,在這里已成神話。
最為壯觀的莫過于核桃坪的那株古楠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樹高25米,胸圍8.92米,樹冠覆蓋面積1784平方米,盡顯斑駁滄桑,是目前發現楠木中最大的一株。與之相距不過百米的地方,還有兩株胸徑超過1.5米的,據說是楠木王的兒孫。這株楠木被當成神是有來歷的,相傳明末時的白蓮教組織了一支白號軍,軍首看中了這株巨大的楠木,想砍來制作成軍隊的斫板,便命三名士兵去砍樹,當這三名士兵揮斧砍向大樹時,斧柄突然脫落,斧頭飛出去砍死了其中一人,還砍傷了另一人,揮斧之人當即嚇瘋,沒幾天也在一處懸崖摔死,從此便沒有人敢再去砍樹,當地群眾便視若神靈。另一說法是當時派去砍樹的士兵砍了一天,將樹砍開了一條口子,但因樹木實在太大,相比巨大的樹干,那個口子顯得極端渺小。他們決定休息一晚后第二天繼續,但是等到第二天去看,前一天砍開的口子幾乎又長滿了,而且在傷口處流淌著鮮紅似血的液體。士兵們將這一奇事報告給軍首,軍首也倍感神奇,認為是天意,命令不再砍伐此樹。是否真有其事,不得而知,也許機緣巧合,讓這棵楠木古樹逃過一劫。但三十年前的那件事卻是千真萬確,至今那條長長的圍墻就能說明一切:當時改革開放初期,有一福建商人因經營不善而公司倒閉,便投奔一做木材生意的朋友,幫其到全國各地收購楠木。那一天他來到了思南青岡坡的核桃坪,一眼就被那棵巨樹所吸引,給當地人開出了大價錢,并交了兩萬元的訂金。盡管當地群眾心中對古樹充滿了崇敬,但貧困與欲望還是讓他們動了心,收下了訂金,答應第二天幫忙砍樹。就在那天夜里,福建人在樹旁的人家吃完晚飯住下,夜里卻夢見一位白發白須的老翁告訴他,那棵樹是神靈,不能砍。讓他乘乘地回去,他的生意一定會東山再起,做啥啥成,如若不聽勸告,將會給他全家帶來滅頂之災。福建商人從夢中驚醒,將信將疑,但還是決定暫不砍樹,便與村民三月為期,若三月內不來砍樹,那兩萬塊訂金全歸村民。他回到福建,含糊其詞地向他的朋友說了一些情況,想自己一試究竟,就去做了一樁紙生意,果然賺了錢,接連幾樁生意都是做啥啥成,他就對那個夢深信不疑了。發了財的他千里迢迢又送來幾十萬元,要求村民精心保護神樹,還壘起一圈矮墻,將神樹圈起來,讓村民設置香案,焚香禱告,發誓不得再打砍伐的主意。村民們引以為奇,回想起那個白號軍的傳說,從此打消了賣樹的念頭。如今那矮墻仍在,香火尤明。就連那個村莊,都干脆改名為楠木王村。那些慕名而來的客人們,給這里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讓這個偏僻的村莊也發展起了旅游經濟。特別是那些求前程的人們,在關鍵時候總不忘記來拜上一拜,據說非常靈應。
就在距楠木王不遠的龍家寨有一處被稱為老林的地方,有古樹56株,其中,有千年楠木39株,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群內最大的古楠木樹高近50米,胸圍7.26米,冠覆687m2。當地村民對楠木林視若神靈,曾有一株古楠木被雷擊,村民多次到林業局要求技術人員去救助。四野屯村的李家屋基有古楠木樹15株,占地面積970平方米,群內楠木樹平均胸徑0.81米,平均樹高31米,平均樹齡350年,不知何故,這里的地名被稱為搖錢樹。合同壩村朱家寨有古楠木樹17株,占地面積34500平方米,群內楠木樹平均胸徑0.59米,平均樹高32米,平均樹齡340年,最為珍貴的是,這個群內楠木幼樹也很豐富,大大小小有幾百株,可謂兒孫滿堂。隴水村鳳窩林組有古樹52株,其中黃蓮樹34株,占地面積14300平方米,平均胸徑1.12米,平均樹高26米,平均樹齡450年,樸樹12株,占地面積2350平方米,平均胸徑0.62米,平均樹高17米,平均樹齡180年。其中群內楠木古樹有7株,最大株胸徑1.64米。除了成群生長的古樹外,在這個不足100平方公里的小鎮,還有散生楠木古樹107株。除了青岡坡,其他的鄉鎮楠木也不少,只是沒有青岡坡的楠木集中、傳神,所以思南被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命名為“中國楠木之鄉”。既然有了這光環,就應該讓它發揚光大。現在每年這些楠木的種子,被培育成上百萬株小苗,種植到周邊地方。
有這么多的古木,必有與之相伴的動物生靈。經常可見紅腹錦雞從村旁飛起,雀鷹、松雀鷹在空中盤旋。特別是住在那棵楠木王上的斑頭鵂鹠,好像從來不知疲倦,時而看到它抓起耗子飛遠。在古木叢生的小羅映,幾千只白鷺棲息于樹上,嬉戲成趣。當地人愛鳥,人鳥和睦為鄰,其樂無比。無論春暖花開季節,還是月明星稀的夜晚,都能觀賞到成群可愛的白鷺群。這一切,就是當地經濟起飛的基地,那些神樹,一定會對人們的保護回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