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傳真 | 野外消失近40年的鳥類在帕邁拉環礁島嶼成功產卵
? Martin Kastner
關島密克羅尼西亞翠鳥(Sihek)是一種最近重返野外的瀕危鳥類,它們在帕邁拉環礁(Palmyra Atoll)新太平洋島嶼上成功產卵,這是近40年來該物種的第一個野生鳥蛋。
2024年9月,關島密克羅尼西亞翠鳥恢復計劃在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帕邁拉環礁保護區放生了9只由動物園管理員親手飼養的幼年關島密克羅尼西亞翠鳥,Sihek也被稱為Guam kingfishers(學名Todiramphus cinnamominus),這是一個由自然保護工作者組成的全球合作項目,致力于讓這些壯觀多彩的鳥類回歸野外。
去年秋天,這4只雌性和5只雄性鳥類被放歸后,迅速探索了它們的新家園,學習如何在熱帶森林中尋覓和捕獲新獵物。此后,4對鳥兒建立了領地、筑巢,其中三對已經產卵,這標志著該物種自20世紀80年代從關島本土滅絕以來首次在野外繁殖。
TNC島嶼恢復戰略和ZSL(倫敦動物學會)鳥類保護科學家Caitlin Andrews博士說:“很高興這9只鳥不僅在帕邁拉環礁上幸存下來,而且它們已經開始了下一階段的旅程,因為我們正在努力在野外重建一個繁榮且完全自給自足的關島密克羅尼西亞翠鳥種群。經過多年的計劃才得以實現,看到它們捕捉壁虎、蜘蛛和挖掘巢穴的本能發揮了作用真是太棒了。它們的力量將使它們有一天會重返關島。”
由于交配時不到一歲,這是它們第一次孵化,這意味著它們可能需要幾輪產卵才能磨練技能并孵出小鳥。盡管如此,在野外產卵既展示了這些非凡鳥類的巨大適應力,也展示了保護工作為瀕臨滅絕的物種創造第二次機會的能力。
關島密克羅尼西亞翠鳥,關島原住民CHamoru人(也稱為Gu?han)所稱的鳥類,在20世紀40年代褐林蛇被意外引入該島時被大量捕殺。最后一次看到野生關島密克羅尼西亞翠鳥是在1988年。但隨著種群數量的急劇下降,關島生物學家將29只關島密克羅尼西亞翠鳥置于人類護理之下,在美國各地獲得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AZA)認證的動物園啟動了一項保護繁殖計劃。
帕邁拉環礁被選為近40年來第一只野生關島密克羅尼西亞翠鳥的家園,因為那里基本上沒有捕食者,并且受到充分保護。TNC帕邁拉保護區被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帕邁拉環礁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延伸至12海里)和太平洋島嶼遺產海洋國家紀念館(延伸至50海里)所包圍,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和島嶼保護區之一。由于全球野生動物繼續面臨棲息地喪失和氣候變化等威脅,帕邁拉環礁等保護區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