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植物園參加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并主辦生物技術助力可持續發展論壇
6月9日至12日,第十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作為中國生物產業領域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會議,本屆大會由湖北省人民政府聯合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等18家國家級學(協)會、中國科學報社共同主辦。近萬名國內外生物領域院士專家、行業領軍企業家、生物科研機構負責人圍繞“新格局、新起點,構建生物經濟發展新引擎”大會主題,為全球后疫情時代下生物經濟促進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大會設有生物經濟高層論壇、十余場專題分論壇等活動,推動高端人才、海內外資金、優質企業項目、新興技術集聚,促進前沿科技成果轉化。
在6月9日舉辦的“中醫藥與免疫性疾病防治產學研融創”高峰論壇上,武漢植物園副主任黃偉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活動。武漢植物園張燕君研究員做了題為“藥用植物淫羊藿資源創新與利用”的專題報告,她圍繞淫羊藿種質資源的收集與評價、新種質創制與產業種植、功能化合物合成機理解析與開發利用等方面介紹了相關科研成果,受到了與會嘉賓的關注。
6月10日,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主辦的生物技術助力可持續發展論壇舉辦。ANSO秘書處執行主任曹京華,塞爾維亞科學技術發展和創新部助理部長Marina Sokovic以及武漢植物園主任、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青鋒參會并致辭。
曹京華表示,作為國際組織,ANSO在生物科學方面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并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更好地推動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Marina Sokovic介紹,塞爾維亞科學技術發展和創新部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合作,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實施了科學技術發展項目,與科協、中國科學院開展聯合研究,為中-塞兩國的科學合作搭建了橋梁。王青鋒介紹,武漢植物園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在非洲、南美洲等均有合作項目及試點項目,并取得諸多成果。隨后,他作了“筑夢非洲,共創未來”專題報告,介紹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始終致力于促進中非科研合作及能力建設,獲得了ANSO等國際組織的大力支持,并希望未來會有更多機構、組織加入中心的建設。會上,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炎癥與疫苗研究室首席科學家Aldo Tagliabue等多位專家圍繞疫苗開發的前景、生物轉化、生物技術安全的可持續發展、生物制造業與經濟發展等議題做主旨匯報。對話環節,來自多家機構的科研人員、企業代表、博士生先后就自身工作經驗,分享了生物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及發展前景。本活動作為大會的分論壇之一,為大會增添了國際化的氛圍,受到了海內外關注,來自生物技術領域多家單位的代表參會。
參會嘉賓合影
曹京華致辭
Marina Sokovic致辭
王青鋒致辭
張燕君作報告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