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億年前,中國最大化石鱟或曾游嬉陜西榆林古湖中
日前,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在陜北鄂爾多斯盆地發現了十分罕見的、約2億年前的鱟和魚類遺跡化石組合。論文發表于本期的國際古生物學期刊《歷史生物學》雜志。
▲復原圖,晚三疊世晚期,身形巨大的鱟和輻鰭魚類暢游于鄂爾多斯盆地淺水湖中(繪圖/神棘)
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是我國重要的晚三疊世遺跡化石產區,其化石發現歷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夏季。當地采石場在生產石材的過程中陸續發現了巖板上的無脊椎動物遺跡。這些石材曾作為建筑材料,被當地居民廣泛用作地板磚和墓碑,并用于鋪路等。
次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盧宗盛副教授等首次描述了該區廟溝村窯堡組地層中發現的魚類游泳遺跡化石,這在中國中生代地層中也是首次記錄。此后,盧教授攜團隊多次赴橫山地區進行發掘,獲得了大量標本,并進行了魚類遺跡形態學等方面的研究。
此后,盧教授攜團隊多次赴橫山地區進行發掘,獲得了大量標本,并進行了魚類遺跡形態學等方面的研究。
2006年5月,榆林市民間收藏協會高俊民先生、趙綏琴女士等在距離廟溝村約6公里處的高崖畔村采石場區域發現了一批新標本,共計30多塊石板,這些石板上不僅識別出了魚類造跡,還存在大量疑似四足動物留下的足跡。
2019年5月,邢立達副教授帶隊考察了采石場及周邊地層,并對協會收藏的這批標本進行了研究。標本主要研究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生王妙言表示,研究表明這些足跡的制造者并非四足類,而是我們所熟知的“活化石”——鱟。
▲鱟行跡,四種顏色分別代表四條鱟行跡,箭頭指示行進方向。
鱟,俗稱馬蹄蟹,是一種節肢動物,其身體分為三部分——頭胸部(前體)、腹部和尾刺,并且具有六對附肢(一對螯肢與五對步足)。鱟遺跡化石大多是由步足、尾刺以及前體的印痕所組合而成的。
橫山鱟足跡多與魚游跡伴生,這些遺跡均顯示出了顯著的形態多樣性。橫山標本包含了17條可識別的鱟行跡和至少60個孤立足印。橫山鱟行跡通常由最后一對步足的印痕組成,偶爾也會出現其他步足的痕跡。
這些足跡輪廓和四足動物的足跡相似,呈“雙趾–四趾式”,趾痕”指向前方,足跡或左右對稱排列,或呈現出左-右-左的交替運動模式。而能夠將其與四足類足跡明顯區分開來的特征是足印后方通常具有較長的、呈分叉狀的痕跡,研究團隊以此將其暫時歸為鱟運動跡一未定種Kouphichnium isp.。
研究人員表示,根據不規則的尾刺痕跡和略微左右交替的足跡模式可以判斷,陜西橫山瓦窯堡組的鱟足跡是由漂浮或游泳著的個體和在湖底行走的個體各自留下的。
與之前報道過的類似的鱟運動跡相比,橫山標本中的晚三疊鱟造跡者的平均尺寸要大得多,根據長度公式估算個體的最大尺寸可達89厘米,這或成為中國化石記錄中最大的鱟。
橫山魚類游泳遺跡化石同樣產出豐富,這些魚游跡在系統分類上均被歸為波形跡屬(Undichna)。魚游跡是魚類在游泳時腹鰭、胸鰭、尾鰭或身體的其他凸起物在沉積物表面拖曳形成的遺跡,通常是由各種波長、振幅的正弦波波痕組合而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魚類形態和生態學特征。
▲豐富鱟足跡與魚游跡伴生
據介紹,這批新標本主要包括四種不同的波痕組合類型,分別代表了不同的遺跡種:
單一的正弦波波痕——單槽波形跡;平行波痕——雙線波形跡;交織在一起的蜿蜒而連續的波痕——不列顛波形跡和三脊波形跡;由一系列短段的豆莢狀印跡組成的單一波痕——波形跡未定種,有可能屬于單槽波形跡。
王妙言介紹,它們可能代表了3–5種底棲魚類,具有不同的鰭部發育模式和運動模式,其中可能包括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地層中常見的古鱈類。除此之外,地層中沒有留下其他潛在獵物的痕跡,說明在水體中漂浮和游泳的生物,例如甲殼類和小魚,是這些造跡者食物鏈的一部分。
總而言之,橫山遺跡化石組合的新發現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是首次在陜西橫山地區上三疊統中識別出鱟的足跡化石,不僅拓展了我國鱟遺跡化石的地理和時代分布,還對當地古動物群落和古環境的恢復有著啟示作用。其不尋常的多樣性表明存在一個豐富的、由鱟與魚類組成的淺水動物群落,而古環境可能是一個淡水到咸水的淺水湖泊,有硅質沉積物的輸入。
▲豆莢狀魚游跡與鱟足跡伴生,魚游跡以紅色填充輪廓,箭頭指示鱟行跡方向。
研究人員包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妙言博士生、邢立達副教授,德國足跡學者亨德里克·克萊因(Hendrik Klein)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