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物種資訊 > 植物資訊

密林深處 一場驚心動魄的發現之旅【四川日報2020/12/20第四版】

媒體:四川日報  作者:王代強   專業號:四川省林草宣傳 2020-12-21 10:35:54

花斑煙桿蘚整株。

耳墜苔生境照(腹面)。

科考途中細心觀察、辨識。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代強

在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植物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博士葉文工作的實驗室里,保存著兩種珍稀瀕危苔蘚植物:一種是一根“棍子”,像蟲草,分兩節上粗下細,又像刻了斑紋的綠棕色煙桿,叫花斑煙桿蘚;另一種“枝葉”繁茂,厚厚的“葉片”斜著向上伸展,像毛茸茸的綠色耳墜,叫耳墜苔。

這兩種植物,是由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省林科院組建的科考團隊,在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的。葉文是科考團隊成員之一。

苔蘚植物,公認的最敏感的大氣污染指示植物之一。這兩種苔蘚植物在四川乃至全國都十分稀有,是此次科考最重要的發現。近日,記者走訪科考團隊,還原了這場密林深處的發現之旅。

再進九寨

與花斑煙桿蘚擦肩而過,櫛風沐雨也要找到你

雷聲轟鳴、雨聲淅瀝中,團隊向大致符合照片上植物海拔要求的地方前進。途中,大家幾乎是逢腐木必趴,向陰面向陽面都仔細搜尋

去年底,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省林科院共同啟動實施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項目,苔蘚植物考察是任務之一。為此,省林科院牽頭組織該院及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專家組成科考團隊。科考團隊共8人,從今年4月開始,團隊多次進入保護區進行動植物科考,摸清保護區“家底”。

“一般每年5月至8月是植物生長最旺盛的時期,最適宜觀察苔蘚植物。”團隊領隊、省林科院生態所副研究員潘紅麗介紹,7月中旬,團隊全副武裝進入九寨溝。盛夏的九寨溝鳥語花香、美不勝收,大家卻顧不上欣賞沿途風景,翻越懸崖峭壁,穿過山洞河流。

在野外,絕大多數苔蘚植物難以用肉眼直接鑒定,只能收集后在實驗室利用專業設備進行鑒別。團隊邊走邊看邊拍照,盡可能抵達更高地區。更高的海拔落差、更廣的考察區域,才更能反映生物的多樣性、科學考察苔蘚植物的生存環境特征。

考察中,團隊特別留意我國特有的花斑煙桿蘚。據記載,四川就有這種苔蘚,多生長在人跡罕至的高山林地,常以腐木作為生長基質,零星散生。其綠色絲狀原絲體特別發達,配子體極度退化,孢子體發達并高度分化,煙桿似的外形極具辨識度。

“花斑煙桿蘚的模式標本(即作為規定的典型標本,在確定及發表某一群生物的學名時,應指出此學名的特征與作為分類概念標準的模式標本,但并不一定限于此群的典型代表),發現于馬爾康王家寨,當時恰好是7月,所以我們特別留意它。”潘紅麗說,每遇到一處疑似植物,大家就趴在地上,細心觀察辨識,但直到兩周后科考結束也沒有發現花斑煙桿蘚。

幾天后,當葉文正在廣州的實驗室里鑒定植物時,收到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張躍發來的照片。照片上,模糊的植物中混生著多種苔蘚,張躍特意圈出照片右下角一種綠棕色植物,“是不是煙桿蘚?”

“就是!”細細打量過后,葉文確認保護區內有此植物。

“一定要找到你!”9月,團隊再次集結出發。

再進九寨溝時,溫度大降,并進入雨季。雷聲轟鳴、雨聲淅瀝中,團隊向大致符合照片中植物海拔要求的地方前進。途中,大家幾乎是逢腐木必趴,向陰面向陽面都仔細搜尋。

雷越打越響,雨越下越大。“最后這一根看完就撤了!”張躍話音剛落,一株花斑煙桿蘚突然出現在這根腐木上。大家馬上聚攏,對比照片再三辨認,“就是它!”將腐木翻身七八遍,團隊在上面發現了6株花斑煙桿蘚。

“太幸運了!”一位成員激動得差點跳起來。

熊口脫險

攀山之際驚聞猛獸咆哮,行程中止竟有意外收獲

大家手牽手,踩著密集的碎步,緊急向山下折返。原以為被迫中止的這趟行程,勢必收獲有限,然而令大家驚喜的是,在進行室內鑒定時發現了耳墜苔

相較于對花斑煙桿蘚的執著,耳墜苔的發現則更偶然一些。

考察行程中,團隊有一次去九老洞(這是個遠離游客開放區的區域),當天連續翻越幾處碎石灘抵達一條溝里。

“我們的目標是海拔近4000米的高山草甸,從溝里出發,中午時分抵達一處隘口。我們吃了干糧,打算一鼓作氣攀過最陡的那段路,沒想到出現意外。”張躍回憶。

談笑中,突然從不遠處的茂密森林中,傳出野獸的咆哮聲,一聲接一聲,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響亮,有人被嚇得臉色發白。

“慢著!”擁有豐富野外工作經歷的張躍,示意大家停下腳步,“是熊,快下山!”

在他的帶引下,大家手牽手,踩著密集的碎步,緊急向山下折返。咆哮聲越來越小,然后逐漸消失,大家心中的石頭終于落下了。

“野外工作就是這樣,經常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需要快速做出正確決定。”談到這段經歷,潘紅麗驚魂未定。

原以為被迫中止的這趟行程,勢必收獲有限。然而,令大家驚喜的是,葉文回到廣州進行室內鑒定時,發現了耳墜苔。

耳墜苔屬,是一個單種屬,只有耳墜苔一個種。其植物體呈深綠色至棕色,略帶光澤,在顯微鏡下能觀察到腹葉和腹瓣基部的囊狀結構,以及側葉和腹葉邊緣的纖毛狀齒。

曾經,耳墜苔的模式產地(即對物種定名時,用來定名的原始標本產地)在陜西,在相當長一段時期中被視為中國特有,后來在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地均有發現。葉文表示,此次在九寨溝發現耳墜苔,證明了此區域物種的豐富性和生態環境的完整性。

多位植物學專家表示,花斑煙桿蘚、耳墜苔等苔蘚植物的價值,遠遠超出普通公眾的認知。苔蘚植物是一類古老而獨特的高等植物,被譽為“大自然的拓荒者”,能生長于惡劣的環境中,如裸露的巖石表面、極地、荒漠、凍原等,成為這些地帶的先鋒植物,能促進巖石的風化、固定沙土、保持水分,從而為種子植物的生存創造條件;苔蘚植物對大氣和重金屬的污染反應非常敏感,是種子植物的10倍,是環境污染的良好指示植物,對于研究生物多樣性、小氣候變化、水土流失等具有重要價值。

“團隊將對兩種苔蘚植物進一步觀察研究,力爭形成科考報告,將研究成果集結發表,揭開珍稀瀕危苔蘚植物更多神秘面紗。”潘紅麗說。

考察啟示

四川苔蘚植物研究潛力巨大,但“長路漫漫”

國內東部沿海及華南地區,對于苔蘚植物的保護研究起步相對較早,既有深厚研究積淀,又有大量專業人才,這都是四川所欠缺的

在收獲喜悅的同時,此次科考之行,也帶給團隊對于苔蘚植物保護研究的深入思考。

資料顯示,全世界約有苔蘚植物17900種,我國約有3074種,廣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山川河谷、湖泊沼澤、田野道旁和庭院墻角等地。憑借其獨特的性質和功能,苔蘚植物能在環境、醫藥、農業、園林等許多領域廣泛應用,且不可被輕易替代。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微小、難以鑒別等原因,苔蘚植物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對其功能的利用十分有限。

“當前,國內苔蘚植物學研究正處于發展最蓬勃的階段。”葉文介紹,目前國內出版的相關研究成果已經較為豐富,比如《中國苔蘚志》已出到第十卷,蘚類部分已經出齊,英文版《Moss flora of China》已出八卷。

在葉文看來,四川的苔蘚植物研究面臨非常廣闊的前景。一方面,四川的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海拔落差大、微生境類型極其多樣,生態保護工作卓有成效,“近年來針對四川省內和省外鄰近地區的苔蘚植物調查,總有令人興奮的新發現。”另一方面,四川苔蘚植物保護研究還有大量空白,比如尚缺乏一份最新正式出版的省內苔蘚植物名錄,也尚未出版過省一級的苔蘚植物志或圖鑒。

“國內東部沿海及華南地區,對于苔蘚植物的保護研究起步相對較早,既有深厚研究積淀,又有大量專業人才,這都是四川所欠缺的。比如在省林科院,目前還沒有專門研究苔蘚植物的專家。”在潘紅麗看來,推動苔蘚植物保護研究,首先要依托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護,其次要加大相關投入,引進專家人才。同時,依托科研項目多方協作,加深相關領域研究,并加強對苔蘚植物的科普推廣力度,提高公眾認知。

“研究珍稀苔蘚植物,既要堅持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又要有開放、合作的視野。”葉文建議,四川除了開展系統性的大規模調查,補充完善基礎數據,爭取完成全省性的苔蘚植物志外,還要重視重點類群、瀕危種類。“以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例,科考之外,建立長期監測系統才更有利于加深研究。”

你知道嗎?

苔蘚植物

是一類古老而獨特的高等植物,被譽為“大自然的拓荒者”,能生長于惡劣環境中,對大氣和重金屬的污染反應非常敏感,是種子植物的10倍,是環境污染的良好指示植物,對于研究生物多樣性、小氣候變化、水土流失等具有重要價值。憑借獨特性質和功能,苔蘚植物在環境、醫藥、農業、園林等領域廣泛應用,且不可被輕易替代。全世界約有苔蘚植物17900種,我國約有3074種。

花斑煙桿蘚

我國特有品種,多生長在人跡罕至的高山林地,常以腐木作為生長基質,零星散生。其原絲體特別發達,配子體極度退化,孢子體高度分化,煙桿似的外形極具辨識度,生物學特征極為罕見和特殊。

耳墜苔

相當長一段時期被視為我國特有品種,分布區極為狹窄,種群數量較稀少,采集和報道均很有限。其植物體呈深綠色至棕色,略帶光澤,形似耳墜。

如何推動苔蘚植物保護研究?

●依托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護

●加大相關投入,引進專家人才

●依托科研項目多方協作,加深相關領域研究

●加強科普推廣力度,提高公眾認知

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01220/247286.shtml

閱讀 856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