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雪山之王”?
在地球的“第三極”——青藏高原上,高寒缺氧的環境孕育出獨特的高原生態系統,而站在這一生態系統頂端的則是“雪山之王”——雪豹(Panthera uncia)。
雪豹生活的地方遠離人類,這讓它們獲得了相對安全和完整的廣闊棲息地,成為中國種群最完整、最健康的大貓。
雪豹的足跡遍及青藏高原和周邊山脈,從西南的喜馬拉雅山脈到西北的天山山脈和阿爾泰山脈,乃至中部的賀蘭山脈,海拔2000~5000米的高山地帶都有雪豹的身影。
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雪豹分布區和數量最多的雪豹種群,可以說,中國的雪豹保護將決定這個物種的未來。
毫無疑問,中國正在做出努力。2021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組織力量開展雪豹棲息地適宜性評價研究,確定了國家公園內雪豹部分重點分布區,準確定位255個具體分布位點。基于野外監測的模型推算,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雪豹種群數量達到1000只,被全球學界公認為世界雪豹分布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1
何為雪豹?
雪豹與虎一樣屬于貓科豹亞科,也就是大貓家族。由于與其他大貓形態差異顯著,不能像其他大貓一樣“吼叫”,雪豹曾被列為獨立的雪豹屬(Uncia)的唯一成員。
但基于最新的系統發育學分析,科學家最終將雪豹與其他大貓一起歸入了豹屬(Panthera),而在這個同時囊括了虎、豹、獅和美洲豹的大貓家族中,雪豹與虎的關系最為接近。
*形態
在所有豹屬動物中,雪豹是體型最小的:成年雄性的體重為37~55千克,雌性為35~42千克;肩高約60厘米,頭體長100~130厘米,尾長80~100厘米。
雪豹有著典型的大貓形態,從中可以看出它們對于亞洲中部高寒山地環境的完美適應:煙灰色或奶黃色的皮毛點綴著酷似石塊的豹紋,這使它們能輕易融入高山裸巖環境;厚且長的毛發則幫助它們在酷寒的氣候下有效保暖;前肢較短而后肢較長,腳掌異常寬大,便于它們在山地行進;獨特的肌肉和骨骼構造,使它們能夠在陡峭的地形中完成加速、轉身、跳躍等動作;幾乎與身體等長的尾巴則幫助它們在運動過程中保持平衡;上下頜骨可以張開到70度以上,配上圓錐形犬齒,便于它們利用山地地形從不同角度伏擊獵物。
*分布和棲息地
今天,雪豹分布在以青藏高原為中心的亞洲中部廣大山地中,從南西伯利亞到喜馬拉雅山脈南麓范圍內的各大山脈都可能是它們的家園,包括薩彥嶺、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帕米爾高原、橫斷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此外,在內蒙古和蒙古國的一些戈壁也有雪豹棲息。科研人員估算,雪豹潛在棲息地的面積大約有200萬平方千米。
捕食巖羊的雪豹。圖源:駱曉耘
成年雪豹一般保持獨居,只有在交配季節或母豹帶崽時,才出現多只雪豹一同活動的情況。同性雪豹之間有著強烈的領域性,強壯的個體會嘗試占據更大、更優質的棲息地。
雄性雪豹的家域大于雌性,而且一只雄性雪豹的家域通常會與數只雌性的家域重疊,這些雌性就是其潛在的交配對象。交配通常發生在1月到3月中旬,這段時間,雪豹通過更頻繁地標記領地(如刨坑、排便、泌尿等)和聲音呼喚來尋求配偶。交配結束后,雪豹立即回歸獨居狀態。雌性雪豹經過93~110天的懷孕期,于5、6月間誕下幼崽,一胎可產崽1~5只,通常為2~3只。小雪豹由雪豹媽媽獨自撫養,直到它們成長到19~22個月,擁有獨立生活能力后,便會離開母親開始擴散。
確切有雪豹分布的國家有12個: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和蒙古國。此外,緬甸北部也存在一小塊潛在分布區。
中國是雪豹的分布中心,超過60%的雪豹潛在棲息地位于中國境內。從行政區劃來看,雪豹在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云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這7個省(自治區)有分布。而這些分布區又可劃歸9個自然地理單元:帕米爾高原-昆侖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可可西里-岡底斯山脈-巴顏喀拉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陰山山脈和賀蘭山脈。
雪豹主要棲息在林線以上、雪線以下的高山帶和亞高山帶。崎嶇陡峭的山地、破碎的裸巖地貌是它們偏愛的環境,稀疏開闊的林地中也偶爾有它們的活動蹤跡。大多數雪豹活動記錄出現在海拔3000~4500米,極限海拔高達5800米,但在分布區北部和戈壁沙漠中,它們也會出現在較低海拔處(900~1500米)。
*食性與習性
作為高寒山地生態系統的頂級捕食者,雪豹的獵物包括生活在這些區域中的諸多物種,其中最主要的是兩種野生山羊:北山羊和巖羊,這兩個物種基本是各自分布范圍內雪豹的首選獵物。例如,在中國新疆,雪豹主要捕食北山羊,而在青藏高原,則主要捕食巖羊。在北山羊和巖羊數量不占優勢的局部區域,習性與它們相近的其他野生山羊成為雪豹的主要獵物:在巴基斯坦奇特哈爾和吉爾吉特地區是捻角山羊,而在尼泊爾珠穆朗瑪國家公園一帶則是喜馬拉雅塔爾羊。
除了這些野生山羊,雪豹的食譜也覆蓋了它們活動范圍內的其他野生有蹄類,如盤羊、鹿、馬麝、斑羚等。此外,旱獺、野兔、鼠兔等中小型哺乳動物,鳥類,甚至體型較小的食肉動物,都可能成為雪豹的盤中餐。在一些區域,雪豹也會捕食牦牛、山羊、綿羊等家畜。
雪豹媽媽獨立撫養幼崽。圖源: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種群現狀和保護
雪豹絕大多數活動區域都位于對人類來說條件惡劣的崇山峻嶺中,這使得它們受到的人類影響遠小于虎、豹等其他大貓。然而,這也給雪豹研究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加之雪豹種群密度普遍較低,且行蹤隱秘、難以偵測,使得準確評估雪豹數量成為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現有的雪豹種群數字基本都是粗略的推測: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簡稱IUCN)所采用的數字是基于2016年的一次評估,認為全球雪豹數量為7367~7884只。
至于中國雪豹的數量,目前的評估認為在4000只以上。這一數字同樣較為粗略——根據中國雪豹保護聯盟的統計,截至2018年,中國的雪豹調查僅覆蓋了境內雪豹潛在棲息地的1.7%。
雪豹和許多大貓一樣曾受到獵殺的威脅,其中部分來自牧民對其捕殺家畜的報復,更多的情況則是為了獲取其毛皮和骨頭。如今,這些行為都已被法律嚴格禁止。早在1975年,雪豹就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雪豹及其制品的國際貿易被嚴格禁止。國際雪豹基金會、雪豹網絡、大貓基金會等國際組織也在全球范圍內努力推動雪豹保護。但是,盜獵和非法貿易等問題仍不容忽視。
棲息地退化和破碎化則是雪豹面臨的最主要的威脅。雪豹生活的高寒山地生態系統本身就相對脆弱,過度放牧、礦產開發、道路建設等活動都在侵占雪豹現有的棲息地。
全球氣候變化令棲息地喪失的威脅更為嚴峻:不斷上升的氣溫將推動林線向山頂移動,進一步壓縮雪豹的棲息地,而青藏高原等雪豹分布區的升溫速度達到了北半球平均升溫速度的兩倍。此外,氣候變化帶來的疾病、種間競爭和人類活動變化的影響都難以估量。
2
一代豹王“冰冰”
除青藏高原之外,新疆擁有中國最大的雪豹種群。在烏魯木齊市的郊區,南山和博格達山上就棲息著全世界距離大城市最近的雪豹種群。
2013年以來,新疆當地的民間環保公益組織“荒野新疆”持續在這里追蹤雪豹的足跡,收獲了大量寶貴的雪豹“生活照”,并初步建立了烏魯木齊市周邊區域雪豹個體的數據庫。這些影像和數據記錄了一個雪豹王朝的崛起與落幕。
*被誤判的性別
新疆豹王“冰冰”是烏魯木齊南山的一張名片。
2014年4月,“荒野新疆”研究人員監測并識別出第一只雪豹。當時它身邊還有一只小雪豹,拖家帶口的樣子頗有母親的風范,被命名為“冰冰”。
豹王“冰冰”初亮相。圖源:環保公益組織“荒野新疆”
在對大型貓科動物進行個體識別時,基本上要依靠其身上的斑紋,這不僅包括斑紋的形狀,也包括其排列組合。只有特定角度和形變比較小的部位才便于識別。由于雪豹的斑紋比較大,其個體識別相對于豹來說更容易,尤其是尾巴,花紋和排列都相當清晰好認,常常成為用于識別的重點部位。
“冰冰”也是這樣,它的尾巴根部鋪著一大兩小的一列斑點,非常惹眼。不過,隨著影像資料中“冰冰”被識別出來的次數越來越多,大家逐漸發現:這娃兒其實是只雄性雪豹。
在做雪豹個體識別時栽在性別上其實是常有的事——體毛太長,性征都被遮住了。出于類似的原因,一只雌性雪豹被取名“解放”——它正是“冰冰”的配偶之一。
古人認為“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是富貴雙全的面相。“冰冰”就有這樣的面向,它的鼻腔(腦袋)很大,這可以幫助它在高山上運動時獲得更多的氧氣,上揚的眼角配上有著黃綠色虹膜的眼睛,使得它的眼神十分犀利。
*王者爭霸
雪豹具有領地意識,為了占據最好的領地,雄性雪豹之間競爭激烈,都想爭坐豹王的“寶座”。
根據志愿者的監測,“冰冰”的家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千米,位于南山的一號冰川附近,橫跨三條溝,這里也是烏魯木齊河的發源地,有大群的北山羊。在“冰冰”之前,這片區域的主人是一只名叫“五月”的雄性雪豹。
“五月”是曾經的豹王,年紀較大,早在人們第一次拍攝到“冰冰”之前,兩只雪豹已經開始相互爭斗。最終,勝出者“冰冰”得到了條件最好的領地,而膀大腰圓的“五月”則在稍次一等的領地上來回巡視,仍對隔壁“冰冰”的地盤虎視眈眈。
生態學中有句俗話:“公的跟著母的走,母的追著食物跑。”這句話用在雪豹身上是有些道理的。雪豹爭奪領地不僅是出于捕獵的需要,也是為了爭奪更多的雌豹,以延續自己的基因。雌豹“解放”“白鼬”“小妾”“屬兔”都是“冰冰”的配偶,它們共同生活在這片領地之中。在“五月”的領地內,則活躍著“柱子”和“巖蜥”兩只雌豹。
每到繁殖季節,“冰冰”和“五月”就會頻繁巡視自己的領地,并在領地邊緣對所有前來挑戰的雄豹予以痛擊。作為“鄰居”,它們明顯沒少打架——“冰冰”的鼻子被撓出了一道明顯的傷疤,“五月”在打斗中缺損了半只耳朵。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大小小的斗爭中,它們的關系都維持著微妙的平衡,“冰冰”不會吞并“五月”的領地,“五月”也沒能成功進犯“冰冰”的“帝國”。這種平衡一直持續到2017年,“五月”的身體狀況已不復當年,其大部分領地已經被“冰冰”的兒子“C仔”(生于2015年)占領。
進入2018年后,“五月”不見了,它的妻兒也一并消失了。它大概并沒有死,而是帶著家眷去了更偏遠的地方。
“冰冰”的家族取得了最終勝利。
*罕見的分食行為
由于分布區域的冬季十分寒冷,雪豹的繁殖具有高度的季節性。2015-2016年的冬季,“冰冰”的家族經歷了一場浩劫,而人們也得以觀察到“冰冰”對孩子的“呵護”行為。
雪豹最重要的獵物是北山羊和巖羊。“冰冰”所在的新疆天山南山是北山羊的聚居區,愛吃羊的它常常蹲在離北山羊幾十米遠的石堆后面偽裝埋伏,以便趁其不備發起突襲。雖然愛吃羊,但雪豹生性謹慎,資料顯示,即使是在家畜數量豐富的情況下,雪豹也更偏好捕食野生有蹄類。
蒙古國南部戈壁沙漠中托斯特山脈的雪豹項圈跟蹤數據顯示,盡管該地區家畜數量比野生有蹄類多10倍,但野生有蹄類還是占據了雪豹獵物總數的73%。在新疆天山,情況同樣如此,研究顯示,北山羊可以占雪豹食物總量的60%。
2015-2016年的冬季,天山的北山羊種群發生了瘟疫。由于大批北山羊死亡,找不到食物的雪豹不得不下山偷襲牛羊家畜,南山地區的村落頻繁發生牛羊被雪豹襲擊的事件。為了解決雪豹食物匱乏的問題,新疆天山林業管理部門和志愿者展開了救助行動,對特殊雪豹個體進行定點定量的投食補飼。
比如,一只活羊被送進白鼬溝,這里生活著雌豹“白鼬”和它的兩個一歲半的孩子,冬季沒有牧業活動,也很久沒有記錄到北山羊,食物非常稀少。一歲半的雪豹幼崽盡管體型已經與成年雪豹相當,但捕獵技能還不熟練。而作為母親“白鼬”則更加謹慎,面對河谷里拴著的家羊,它始終帶著兩個孩子在山坡上徘徊觀察,并未主動發起攻擊。
帶著兩個孩子的“白鼬”。圖源:環保公益組織“荒野新疆”
直到第二天入夜,這只家羊附近終于出現了一只雪豹——是“冰冰”,它輕易獵殺了家羊并開始大快朵頤。值得注意的是,隨后“白鼬”和兩只幼崽也一起“用餐”,而“冰冰”似乎并不在乎獵物被妻兒分食,它只是飽餐了一頓,便離開了。
除了有群居習性的獅子,這樣的分享,尤其是在異性之間分享食物的行為在其他貓科動物中十分罕見。
*“王朝”的落幕
鑒于雪豹的生存環境大多偏遠且惡劣,目前人們對雪豹的調查和了解還極其有限。圈養情況下,雪豹的壽命可以達到20年,如西寧野生動物園的雄性雪豹“大豹”今年已經22歲(推測其生于2000年,換算成人類的年紀相當于110歲)。
但在野外,由于環境、獵物的影響和領地之爭等因素,雪豹大多不會“壽終正寢”。在蒙古國,人們曾經監測到小雪豹在18~24月齡時離開母親獨立,雌性雪豹生育頭胎的年齡在3~4歲。
正常情況下,一只雄性雪豹在稱王期間,會繁衍3~4批雪豹寶寶。在2014-2019年的監測中,“冰冰”和它領地內的4只雌豹總計繁殖了7次共14只幼崽,這是一個相當輝煌的“成績”。
“C仔”的母親“解放”,在2013-2018年先后生育了3胎共7只幼崽,前5只都已長大并成功擴散,“C仔”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出生的雄豹“望峰”也已在臨近南山的托克遜縣定居。
“2019年夏天,“冰冰”最小的孩子離開母親獨自生活,去尋找新的領地,烏魯木齊南山豹王的暮年即將到來。當年6月,“冰冰”從南山消失了。
新的豹王很快接手了“冰冰”曾經的地盤,它高高地翹起后肢和尾巴,在大石頭下做著標記,宣示自己的主權。南山也迎來了新的雌性雪豹“恰依”。在哈薩克語里,“恰依”是奶茶的意思。
跟早前離開的“五月”一樣,“冰冰”或許沒有死,只是去了更遠的地方。最好的領地會由最強大的雄豹守護,新的豹王會將自己的基因延續擴散,這樣的輪回,在雪山自古如此。
臨行前,“冰冰”站在冰川上,向著自己王朝的最后一抹余暉告別,然后離開。
3
游走在分布區東緣的雪豹
內蒙古是中國雪豹分布區的東緣,歷史上,賀蘭山、陰山、雅布賴山、狼山等山脈都有雪豹的分布,
但是近半個世紀以來,這里總共只記錄到5次雪豹。
2021年9月5日,一只雪豹突然出現在了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的巴音敖包蘇木,隨后被救助到了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并引發了是否要將其圈養的爭論。
*追尋豹蹤
2020年9月22日,一只雪豹趁著夜色路過賀蘭山中的一臺紅外相機,它炯炯有神地注視著鏡頭,晃動的大尾巴尖繞成一個環。這是賀蘭山內蒙古段時隔67年再次記錄到雪豹。
燕山、陰山、賀蘭山、雅布賴山是內蒙古境內一道古老的地塊縫合線,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的5次雪豹記錄,從大興安嶺南部橫跨到陰山山脈的大青山和烏拉山,再到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彼此之間相隔很遠,而賀蘭山正是當時內蒙古雪豹的最新發現地,這也證明了這條縫合線上的山脈很可能還保留著一些雪豹的適宜棲息地,甚至仍是現存幾個雪豹大種群之間交流的通道。
由此,2021年8月22日,貓盟踏上了追尋內蒙古大貓的旅程。但是,當一行人真正踩在內蒙古西部的土地上時才發現,這里的情況比想象的惡劣得多:山不高,水不多,樹也稀疏,僅存的一些青草也被各種食草動物啃食得像扎手的胡茬兒。
一個地方要想維持大型貓科動物的生存需要足夠多的獵物,雪豹主要以大中型有蹄類為食,內蒙古西部水熱條件有限,區域內大型有蹄類的數量太少了。相比之下,南部的賀蘭山條件要優越得多,這里巖羊的數量十分龐大,僅在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巖羊的數量就超過了10000只,更有2000只以上的馬鹿種群。如果按現有研究中雪豹每100平方千米1~3只的密度計算,賀蘭山區可以供養30~90只雪豹。
內蒙古西部之行的考察結果并不讓人意外:這里野生貓科動物很少,確定存在的只有兔猻和猞猁。8月29日,返程的高鐵途經內蒙古中部的大青山,這里近期沒有發現過雪豹,不過山林看起來很蔥郁,大家在路上不由得暢想,下回是不是該來這里尋找雪豹。7天后,內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突現雪豹。
*放歸之爭
考慮到當地群眾的安全,四子王旗的雪豹很快被救助到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
此前,中國已經有不少雪豹放歸的經驗,對于救助雪豹的處理也有前例可循:首先是體檢,評估其健康狀況,如果不適宜放歸,則需要進行治療或休整;如果并無健康問題,建議給它佩戴衛星跟蹤項圈,擇時擇地科學放歸。
至于放歸的地點,常年關注雪豹研究的“大牛”表示,從避免人豹沖突的角度來看,盡管并沒有明確的雪豹攻擊人的記錄,但內蒙古賀蘭山和大青山有面積較大的自然保護區,更有利于避免雪豹捕食家畜的情況,再加上獵物豐富度的影響,賀蘭山是最適合放歸的地方。
事實上,這只雪豹的確很健康,野外放歸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在這只野生雪豹被救助兩周后的中秋節假期,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卻疑似要將它圈養起來,并直接用于展出——動物園號召網友給該雪豹取名,甚至聲稱它“即將與觀眾見面”。這引起了動物愛好者的憤怒,也讓所有關心雪豹的保護工作者擔心不已——它還能回到野外嗎?
在貓盟負責人“大貓”看來,這只雪豹無疑應當放歸。
首先,四子王旗的這只雪豹是近幾十年來中國乃至世界雪豹分布最東端的紀錄。在這之前,根據學者朱珠(JustineShantiAlexander)在蒙古國的雪豹研究數據,蒙古國境內明確的雪豹分布的最東端,也僅在南戈壁省的托斯特山(狼山山脈的正北方)附近。四子王旗雪豹的出現將雪豹分布邊緣一下子向東推進了約300千米,這對中國和世界的雪豹研究來說都是令人振奮的,其中的生態意義和保護意義非常重大。
此外,鑒于中國與蒙古國邊境鐵絲網等障礙物的存在,雪豹要想穿越國境線有一定難度。2008年在蒙古國南部托斯特山啟動的雪豹研究也證實,所有佩戴項圈的雪豹個體均未能越過邊境圍欄。這也意味著,四子王旗的雪豹很可能就來自附近的原生種群,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雪豹。
而內蒙古地廣人稀,土地遼闊,很多地方雖然有部分有蹄類能夠作為大型食肉動物的獵物,但能供養的頂級捕食者數量并不多,一片山頭也就一兩只,這只雪豹可能關乎當地生態系統的完整與健康。
與此同時,作為擁有全球最大的雪豹潛在棲息地的國家,中國對雪豹的基礎研究仍然相當缺乏。這只健康的野生雪豹若能順利戴上衛星跟蹤項圈返回野外,將給研究者提供關于雪豹活動和擴散的寶貴科研數據,對于了解和保護雪豹野外種群來說意義重大,遠比被動物園圈養要有用。
在原本雪豹種群數量較少的地區,如果一只野生雪豹的生活就這么終結于動物園,不僅無視了動物個體福利,也不利于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發展,更會給全國范圍內的野生動物救助帶來消極的影響。
狼山地區的巖羊(左)和雅布賴山區的盤羊(右)。圖源:貓盟
法律上,如何處置野生動物也是一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事情。于理、于情、于法,這只雪豹都應當早日野放回家。
*未來何處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雪豹分布廣、數量多,三江源、天山、祁連山等地區的雪豹,都沒有面臨最糟糕的保護問題:棲息地消失、盜獵。而在一個物種的分布區邊緣,保護形勢要嚴峻得多:這些地方的棲息地和獵物條件大多不甚理想,物種種群也通常是小而孤立的,這就是內蒙古雪豹的真實現狀。
全球60%的雪豹棲息地位于中國,然而根據中國雪豹保護網絡在2018年發布的《中國雪豹調查與保護報告》,即使是在國內研究比較集中的5個雪豹主要分布省區(新疆、甘肅、青海、西藏、四川)里,也只有1.7%的棲息地得到了針對性種群調查。已調查面積最大的青海,實際調查的覆蓋面積也不過14680平方千米(占青海雪豹棲息地總面積的4.44%)——還沒有北京市大。而在內蒙古,21762平方千米的潛在棲息地,沒有開展任何正式調查。
我們正在留意和關注雪豹,但要想真正了解雪豹,仍需要長期工作。
在各方的努力下,2021年9月22日,這只突現于四子王旗的雪豹最終在賀蘭山被放歸。這只雄性雪豹在賀蘭山生活得非常滋潤,跟蹤項圈的資料顯示,它幾乎每隔三天就能夠捕到一只巖羊,并且每日活動頻繁,少則三五千米,多則十余千米——這說明它很強壯,也很出色,正在游蕩,試圖建立自己的新領地。
它最終會在賀蘭山中建立領地,接著成家立業,在這片東部邊緣的分布區打下自己的江山,將雪豹的血脈繼續傳承下去……
(本文圖片均來自《中國大貓》一書。)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