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物種資訊 > 動物資訊

蝎子的概述

媒體:動物世界  作者:小秋   專業號:錢佳弘 2023-03-08 08:45:20

圖片

圖片

蝎子,是有8只腳的掠食性蛛形綱節肢動物,它們廣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了南北極和其他寒帶地區),種類約1750種,主要分布于熱帶和溫帶。最早的蝎子出現于4億3千萬年前的志留紀。

志留紀(Silurian)是地質時代表古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于4.4億年前,結束于4.1億年前。志留紀地層在世界分布較廣,淺海沉積在亞、歐、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及澳大利亞的部分地區。非洲、南極洲大部分為陸地。

圖片

圖為:紅爪雨林蝎

蝎子的體長約在9毫米至23厘米(紅爪雨林蝎)之間。

紅爪雨林蝎(Heterometrus swammerdami),又稱為巨人雨林蝎,分布于斯里蘭卡以及印度,為世界上最大的蝎子之一,長達23厘米,重則可達56克。紅爪雨林蝎所具有的毒液一般并無法使人類致命,因為這種蝎子演化成依靠雙鉗而非毒液來捕捉獵物。

圖片

蝎的身體一般可分為3部分,即頭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

頭胸部和前腹部合在一起,稱為軀干部,呈扁平長橢圓形;后腹部分節,呈尾狀,又稱為尾部。整個身體極似琵琶狀,全身全表面為高度幾丁質化的硬皮。也有的把蝎體直接分為軀干部和尾部2部分。

幾丁質 又名甲殼素、幾丁聚糖、甲殼質或殼多糖,是一種含氮的多糖類物質,為蝦、蟹、昆蟲等甲殼的重要成分。甲殼素(幾丁質)是半透明,易彎和有彈性,和十分堅韌的。不過在節肢動物中它經常被更變,透過嵌入變硬的蛋白質基體里,形成大部分的外骨骼。通常昆蟲的外骨骼不會更換,但幼蟲或是蝦蟹類會換殼,因為甲殼素構成的外殼不會成長。

圖片

蝎子的尾部末端有一個毒囊,內有毒液,連一毒刺。蝎子就是用它來殺死獵物和御敵。

成蝎體長約50至60毫米,身體分節明顯,由頭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組成。蝎子體黃褐色,腹面及附肢顏色較淡,后腹部第五節的顏色較深。

圖片

蝎子雌雄異體,外形略有差異。頭胸部,由六節組成,是梯形,背面復有頭胸甲,其上密布顆粒狀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對中眼,前端兩側各有3個側眼。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

圖片

蝎子有附肢6對,第一對為有助食作用的螯肢,第二對為長而粗的形似蟹螯的須肢,可捕食、觸覺及防御功能,其余四對為步足。

螯肢 又稱為鉗角、鋏角,為螯肢亞門(一類包含蛛形綱、鱟、海蜘蛛在內的節肢動物)位于口器前的附肢。部分螯肢亞門的生物像是蜘蛛,其螯肢為中空并連結至毒腺,可以將毒液注入至獵物體內。

圖片

所有已知的蝎子種類均具有含有多種肽的毒液并利用毒液來麻痹或殺害獵物。

雖然蝎子可以利用毒液殺死獵物,但它們依然多半傾向使用蠻力,而毒液有時候則用來自我防衛上。儲存在蝎子尾節中一對毒囊的毒液含有多種化合物(包括神經毒素、酶抑制劑等),可對部分特定的獵物造成多種癥狀。

圖片

被蝎子蟄刺后的人類

在目前已知的眾多種蝎子之中,僅有25種能對人類的性命造成威脅,大部分均為鉗蝎科的成員,如:以色列金蝎。

圖片

圖為:以色列金蝎

 是天然存在的小生物分子,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質之間的物質。

神經毒素 是以神經系統為靶系統的毒性物質,其主要特征是干擾神經系統功能,產生相應的中毒體征和癥狀,嚴重時可致命。

酶抑制劑 是一類可以結合酶并降低其活性的分子。酶抑制劑與酶的結合可以阻止底物進入酶的活性位點和/或阻止酶催化其反應。并非所有能和酶結合的分子都是酶抑制劑,酶激活劑也可以與酶結合并提高其活性。

圖片

蝎子由于表皮內含有螢光化學物質,因此當暴露在某些波長下的紫外線(像是黑光燈)時會散發出藍綠色的螢光。目前所知的化學物質包含β-咔啉。手持紫外燈常被科學家用來在夜間田野調查中尋找蝎子。

圖片

這些螢光物質會隨著每一齡成熟骨片硬化時同時累加,也因此只有成蝎會發出比較明顯的螢光。透過身上的螢光,蝎子可以感測到原本不可見的紫外線,協助它們快速尋找到陰暗處。

紫外線 為波長在10納米至400納米(1納米指1米的十億分之一)之間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短,但比X射線長。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的紫外線,電弧、水銀燈、黑光燈也會發出紫外線。雖然紫外線不屬于電離輻射但紫外線仍會引發化學反應與使一些物質發出螢光。

圖片

一般情況蝎子在野外生活,從幼蝎到成蝎約需1000天,而在熱帶地區或溫室飼養可大大縮短生長周期。蝎子必須蛻去舊皮方能增長軀體,蝎子一生共蛻皮6次。蝎子的壽命一般為為8-9年,有的可達13年。

蝎子在野外生長一年中可分為生長期、填充期、休眠期和復蘇期。

生長期:從清明到白露(約150-160天),這是蝎子全年中營養生長和繁殖生長最佳時期。

填充期:從秋分到霜降(大約40-50天),蝎子積極貯備營養,做好入蟄前的準備。

休眠期:從立冬到雨水(約120-130天),蝎子的生長發育完全停頓,處于休眠蜷伏、完全不吃不喝的狀態。

復蘇期:從驚蟄到清明(大約30-50天),處于休眠狀態的蝎子逐漸開始蘇醒出蟄活動。

圖片

蝎子按生長發育階段為分為1-7齡蝎、孕產蝎。

其中1-7齡蝎的年齡不是按年度計算,而是按脫衣次數計算。在熱帶地區或溫室條件下

幼蝎4天左右可長到1-2齡

50天左右可長到2-3齡

105天左右可長到3-4齡

160天左右可長到4-5齡

215天左右可長到5-6齡

280天左右可長到6~7齡

在食物豐富,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一般經8-10個月,幼蝎便可長大。

蝎子為雌雄異體動物,性成熟的母蝎,一年有兩次發情期。一次是在5~6月份,這叫“產前發情”;一次是在母蝎產仔蝎后,仔蝎脫離母背不久,約在8月份后發情,這叫“產后發情”。

圖片

蝎子屬于晝伏夜出的動物,喜潮怕濕,喜暗懼怕強光刺激。喜群居,好靜不好動,并且有識窩和認群的習性,蝎子大多數在固定的窩穴內結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窩內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處,很少發生相互殘殺現象。但若不是同窩蝎子,相遇后往往會相互殘殺。

蝎子有冬眠習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驚蟄以后出蟄,11月上旬便開始慢慢入蟄冬眠,全年活動時間有6個月左右。在一天當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出來活動,到翌日凌晨便回窩棲息。這種活動規律一般是在溫暖無風、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低溫風大的天氣則很少出來活動。

圖片

蝎子比較耐寒和耐熱,外界環境的溫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夠生存。蝎子的生長發育和繁殖,與溫度有密切的關系。

氣溫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動了。

它們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溫度為25-39℃之間。

氣溫在35-39℃,蝎子最為活躍,生長發育加快,生產、交配也大都在此溫度范圍內進行。

溫度超過41℃,蝎體內的水分被蒸發,若此時既不及時降溫,又不及時補充水分,則蝎子極易出現脫水而死亡。

溫度超過43℃時,蝎子很快死亡。

圖片

蝎子的生長、繁殖與外界環境的濕度也有密切的關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無雨,就會鉆到地下約1米深的濕潤處躲藏、隱蔽起來;當陰雨天氣,地上有積水,它們會爬往高處躲避。

如果環境過濕,則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蛻皮也十分困難;如果蝎子的棲息地過于干燥,而且食物水分又不足時,也會影響到蝎子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還會誘發相互殘殺。

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強光的刺激,據報導和觀察,蝎子對弱光有正趨勢,對強光有負趨勢。

蝎子對各種強烈的氣味,如油漆、汽油、煤油、瀝青以及各種化學品、農藥、化肥、生石灰等皆會極力回避。蝎子對各種強烈的震動和聲音也十分敏感。

圖片

蝎子屬于肉食性動物,以各種節肢動物為食,如各種昆蟲、陸生軟體動物等,尤其喜食柔軟、多汁含蛋白質豐富的小動物。在食物缺乏、缺水、干燥或居住密度過大的情況下,蝎子之間會出現相互殘殺現象。

喜食各種蜘蛛、蝗蟲的若蟲、蟋蟀、地鱉蟲、蛞蝓、黃粉蟲、米蛾和玉米螟的幼蟲等。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蟋蟀是最理想的蝎子餌料。新鮮的肉類,如豬肉、牛肉、魚肉、蛙肉等蝎子也愛吃,但不吃熟食。

蝎子與文化

獵戶座和天蝎座的由來

在希臘神話中,俄里翁揚言自己是世上最偉大的獵人。宙斯的妻子赫拉聽到后就派出一只蝎子去殺死俄里翁。結果俄里翁被刺死,宙斯對此感到可惜,就把這名獵人放上天上。那只蝎子也被放上天而成為天蝎座。

圖片

圖片

17世紀天文學家

約翰·赫維所繪的

獵戶座和天蝎座

有趣的是當這兩個的其中一個從地平線升起的時候,另一個就已經落下,所以這對仇人就永遠不會再見。

埃及神話中

圖片

塞爾凱特女神常被描繪成一只蝎子或是一位頭頂蝎子的女性,被視為是法老的守護神,也作為保護人們免于毒害與蛇咬的女神。

閱讀 55615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