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化養殖鰉魚技術探究
為了調整吉林省魚類養殖的品種結構,我們于2014年,在吉林省的長春市水產研究院實驗基地進行了工廠化養殖鰉魚試驗,共試驗養殖3個魚池,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一、材料與方法1.場地條件養殖區在長春市伊通河畔的長春市水產研究院試驗基地。魚池為室內水泥池,長方形。魚池面積10米2,深度2米。水深為1.2~1.5米。養殖水源為地下深井水,經過多級沉淀、曝氣處理后流入養殖池循環使用。2.苗種放養2014年7月2日,從黑龍江省引進鰉魚魚種505尾,魚種規格不是很齊,但活動力強,無傷無病。對引進的魚種抽樣8尾進行稱重,平均每尾體重206克。將所有魚種放在囤養基地8號池內飼養,放養密度為50.5尾/米2。3.飼喂情況(1)前期投喂:2014年7月4日開始投喂,日投喂3次,每次2千克。投喂的飼料為鱘鰉魚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大于40%。(2)第一次分池:2014年7月28日,對飼喂的鰉魚打樣9尾進行稱重,平均每尾體重為267克。將8號池內的鰉魚分出246尾,放入囤養基地的2號池內喂養。(3)第二次分池:2014年10月5日,從2號池和8號池分別打樣10尾,共打樣20尾進行稱重,平均每尾體重868克。其中最大個體1.5千克,最小個體0.6千克。分池由2號和8號挑選個體大的鰉魚共150尾放入囤養基地的5號池內喂養。2015年5月4日打樣30尾稱重,平均每尾重1.53千克。7月1日打樣26尾稱重,總重量65.25千克,平均每尾體重2.5千克。4.日常管理(1)水質調節:工廠化循環水高密度養魚日常管理的關鍵在于水質、水溫的調控,確保高溶氧量。我們在養殖過程中始終盡力將水溫控制在19~23℃,只有個別時間最高水溫達到了26.2℃,最低時達到12℃。養殖池水體始終保持循環狀態,一般水體每天 交換6次以上。溶氧大部分時間在6毫克/升以上,最高13.6毫克/升,最低4.2毫克/升。銨離子濃度≤0.0125毫克/升,亞硝酸根濃度≤0.2毫克/升,p H7.7~8.5。每天早、中、晚分3次進行魚池水溫和溶氧的監測。(2)飼養技術(1)投喂技術:鰉魚入池第2天后,待適應了新的水體環境后開始投喂。餌料投喂采用定時、定質、定量的原則。定時:每天投喂3次,做到定時,不隨意改變投喂時間;定質:顆粒大小應適口,營養全面,蛋白質含量為40%以上,采用質量有保障的飼料生產廠家生產的鱘鰉魚專用飼料投喂,并在喂養過程中定期添加一些能促進生長和提高抗病力的營養劑;定量:依體重按一定的投餌率投喂,一般日投餌率為4%~6%,每次投喂應在40~60分鐘內完成。鰉魚口下位,適于食用鱘魚沉性顆粒料。餌料粒徑因魚個體大小而異,投喂量和投喂次數根據魚體的生長情況靈活掌握。(2)分級養殖:隨著鰉魚的生長,要將不同大小的鰉魚分開,規格相接近的魚放在一起飼養。防止個體大小差異過大,影響養殖效益。(3)做好養殖記錄:在養殖全過程中,實行專人管理,24小時有人值班巡視。在正常情況下,鰉魚貼池底游泳,當水體缺氧或魚體生病時,鰉魚就會游到水體中上層,且表現出不安定狀,這時要及時檢測水溫和溶解氧量,檢查魚是否生病。5.疾病預防鰉魚抗病能力強,在養殖過程中,未發現有魚病發生。二、養殖效益1.養殖結果經過12個月的精心管理和培育,7月5日將鰉魚出池稱重:總產鰉魚1313千克,平均每平方米產鰉魚43.8千克。平均尾重2.6千克,最大體重3.5千克。養殖成活率100%,餌料系數1.3。2.效益分析總產鰉魚1313千克,按長春市實時價格60元/千克計算,總產值7.878萬元。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