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時間!騰訊戰疫力助新冠識別提速
2月18日,鐘南山院士在廣東省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點名感謝騰訊:“很感謝企業對我們的支持”。疫情形勢嚴峻,快速識別新冠肺炎的需求仍迫在眉睫。在這個抗疫的核心節點上,騰訊加大加快投入,雙引擎共同輔助新冠肺炎識別的提速。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捐助的CT檢查艙深夜待發,馳援武漢抗疫前線
1. 每一臺捐助到前線的CT檢查艙都彌足珍貴
前面還有40公里就到武漢,老顧和他的車卻不得不停在了湖北鄂州服務區,焦急地等著新指示。在剛過去的30多個小時里,老顧已馬不停蹄地在中國地圖上穿梭了近3000公里。
2月16日早上6點,老顧就從貴州安順的老家村里出發了,因為疫情封路,他帶著通行證輾轉出了村包上車,直奔貴陽機場飛到杭州,出了杭州機場又坐上車直奔紹興。下午6點,老顧趕到了單位明峰醫療開始裝車,晚上11點裝車完畢。
老顧匆匆吃了碗方便面,凌晨12點跟車出發,目的地湖北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改建的江漢方艙醫院。17日下午1點多,到達湖北鄂州服務區。
雖然同事愛叫老顧,其實他是個年輕的醫療設備售后工程師,看到好哥們早就去支援武漢,也主動報名到抗疫最前線。他的車上,運送的正是前線最緊缺的CT檢查艙,由騰訊慈善公益基金會出資向明峰醫療購買,最快時間送到武漢,馳援抗疫一線。
截至2020年2月19日,全國現有確診的新冠肺炎57500例,其中50555例在湖北,其中又有37974例在武漢。武漢是前線中的前線,臨床診療的壓力如山大,如何加速識別大規模新冠肺炎病例仍迫在眉睫。
2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將“疑似病例具備肺炎影像特征者”作為其診斷標準,這意味著CT影像結果被認為是“臨床診斷病例”的判定依據。此前,PCR(聚合酶鏈式反應)試劑盒核酸檢測一直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確診方法,但即便武漢火眼實驗室投入運行后,檢測日通量已可達萬人份,仍無法滿足大規模疑似病例待確診的迫切需求。
CT影像輔助核酸檢測確診新冠肺炎,可以有效縮短新冠肺炎識別時間,降低核酸檢測假陰性的風險,緩解一線醫生的繁重工作壓力。然而,緊急搭建的方艙醫院根本無法實現CT機房的嚴格屏蔽防護要求,即便是現有醫院的放射科,也面臨著住院病人和門診病人共用掃描設備而極易交叉感染的痛點。
獨立的CT檢查艙裝備齊全,醫患隔離,插電即用,在抗疫前線的價值就尤為凸顯起來。每一臺捐助到武漢前線的CT檢查艙都彌足珍貴。
當老顧的車橫穿中國時,國家衛健委和相關醫院已在緊急協調中,最終決定更改騰訊捐助的這臺CT檢查艙的目的地。下午6點,在鄂州服務區焦急等待了4個多小時的老顧終于接到電話,改去即將正式投入使用的武漢光谷日海方艙醫院。
這家用廠房改造的新方艙醫院預計于一周內開始運行,CT檢查艙通電調試后,約3500名病患將集中到這里診治。
到達武漢前線的CT檢查艙正在通電調試,即將投入臨床診斷
2.輔助醫生診斷CT影像就是人工智能的責任
2月19日,老顧在日海方艙醫院忙著給CT檢查艙通電調試時,他的同事已跟隨騰訊捐助的第二臺CT檢查艙,從紹興趕到武漢協和醫院,當天夜里,騰訊捐助的第三臺CT檢查艙也從紹興出發,疾馳湖北荊州洪湖市人民醫院。
疫情防控,湖北境內關卡路障較多,捐助CT檢查艙進入洪湖需要提前溝通好大量細節,到了當地還需要協調卸載CT檢查艙。朱艷春一整天都在不停地協調,一再確認第三臺CT檢查艙可以順利發車的時間。
作為北大醫學影像物理專業的博士,這都是他從未做過、也未曾想過的。從2月4日起,在騰訊醫療人工智能團隊擔任高級研究員的朱艷春,開始投入到騰訊戰疫基金的工作,負責CT檢查艙行業的調研、溝通醫療設備廠家的技術指標以及協助騰訊捐助物資的落地部署等。
捐助CT檢查艙可以加速對疑似患者的影像檢查,而檢查之后還是要靠醫生診斷,抗疫前線影像科醫生讀片的工作量驚人,早已超負荷堅強支撐。以騰訊捐助的CT檢查艙為例,一天可不間斷地為約150名患者做胸部掃描,按照每個患者一次胸部CT檢查產生300張影像計算,單純依靠醫生肉眼閱片將耗費5到15分鐘。此外,治療期中的患者平均每5天還需要做一次CT檢查。
換句話說,即使前線CT檢查設備足夠,看片的醫生也依然短缺,CT影像的及時診斷依然是個痛點。而這正是人工智能可以發揮所長的地方。
從春節期間開始,朱博士的科學家同事們已緊急行動起來,迅速投入AI輔助新冠肺炎CT影像診斷的專項研發。騰訊作為“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承建方,其醫療AI團隊正在另一條路上狂奔,他們的目的地是要找到人工智能技術和新冠肺炎CT影像結合的方法。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用AI和醫生協作的方式,提升CT影像診斷的效率,這就是騰訊醫療AI的責任擔當。
作為國家級醫療AI平臺,騰訊在AI分析CT影像方面已積累領先的技術優勢,可通過AI分析精確區分肺炎和非肺炎,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其他類型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準確區分。目前騰訊已推出AI輔助診斷工具1.0版本,可在患者完成CT檢查后數秒內完成AI判定,不足一分鐘即為臨床醫生提供輔助診斷參考。
2月6日,騰訊醫療AI團隊還聯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等多家單位發起倡議,呼吁加強醫療影像人工智能行業合作,一同推動醫學影像人工智能的算法研發、倫理審批、標準建立、產品開發和合理試用,推進醫療影像AI在合規的條件下,在在抗疫前線更快、更大地發揮價值。倡議發出后24小時內,已有近百家相關機構表示積極加入。
新的版本已經在升級中。利用長期積累的深度學習技術和自監督學習方法,騰訊努力在低訓練數據依賴下,快速開發迭代新冠肺炎影像識別模型。
部署在日海方艙醫院空地處的CT檢查艙,后方D號廠房已改建為病房
3.雙引擎助力打通輔助新冠肺炎識別的鏈條
在輔助新冠肺炎識別這個抗疫的關鍵問題上,騰訊的戰疫思路已經清晰,一方面捐助CT檢查艙,解決前線對于疑似患者CT影像檢查的需要,一方面研發AI輔助診斷工具,幫助加速CT影像的輔助診斷。
雙引擎推動,助力打通從CT影像采集到影像輔助診斷的鏈條,馳援抗疫前線,勇擔社會責任。
2月19日晚間,騰訊戰疫基金決定繼續追加捐助三臺CT檢查艙。疫情發生以后,騰訊已宣布設立15億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綜合保障基金”,簡稱戰疫基金,在物資支援、在線小程序開發、科研開發支持、人員關懷等領域持續提供戰疫支持。
截至2月18日,騰訊戰役基金已捐贈382萬個口罩、26.6萬套防護服、120噸75%乙醇、6.2萬份檢測試劑盒、43.2萬份防護手套、2.25萬片成人紙尿褲等在內的大批物資,已經抵達前線完成發放,更多防護口罩等支援物資仍在緊張采購和發放中。
除了自身捐贈外,騰訊公益平臺還第一時間設立“馳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專題,為慈善組織開展募捐提供技術保障。截至2月18日20時,在愛心網友的共同助力下,騰訊公益平臺為馳援戰疫籌集善款已經超過5.5億元,累計1108萬人次。平臺上已有超過74家慈善組織啟動執行工作。
2月18日,鐘南山院士在廣東省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點名感謝騰訊:“很感謝企業對我們的支持”。
醫療售后工程師、人工智能科學家、呼吸病學家、互聯網戰疫基金以及互聯網公益平臺背后的萬千網友,命運交織在了一起,只為一個共同的目標:抗疫,我們一定能贏。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