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評論 > 熱點評論

徹底取締野生動物養殖產業?你想過后果嗎?

媒體:生命的探討  作者:冉景丞   專業號:袁帥 2020-05-14 12:57:41

今年春節注定是一個不平常的春節,由于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影響,人們都宅在家里,不敢出門串門,不敢聚會,不敢舉辦一切集體活動。每天大家最關心的莫過于疫情的發展情況,以及各種防止疫情漫延的措施手段。手機更加成了人們離不開的信息來源,離不開的玩伴。

由于疫情暴發不久就有專家提出這次的病毒可能源于武漢市的華南海鮮市場交易的竹鼠、獾類等某種野生動物,理由是在華南海鮮市場有六家攤位販賣野生動物,且在環境中、攤位上采集到的樣品中分離出了新型冠狀病毒。雖然目前還沒有在哪種野生動物身上找到一樣的冠狀病毒毒株,也沒有發現哪個人工繁育野生動物場所的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但一是有專家的那個“猜測”,二是引起2002年的“非典”的病毒也是冠狀病毒,某只果子貍成了病毒的攜帶者,且最終在云南省的一個偏僻地方的山洞里的蝙蝠身上找到了非常相似的病毒毒株。2012年的“中東呼吸疾病”也被證實是冠狀病毒引起的,病毒的中間宿主是駱駝。不難看出,至少都是冠狀病毒引起,都是肺炎,人們理所當然會想起野生動物,只不過上一次先說是果子貍,這一次先說是竹鼠或獾類。于是,針對野生動物產業一片喊打喊殺聲。

大敵當前,人命關天,一切為了防止疫情擴散的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中央一聲令下,武漢封城,大家默默支持。宅家不出,自我隔離,大家默默支持。婚姻大事,往后推延,大家還是默默支持。講政治,講大局,這就是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這就是中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首先下令,在疫情沒有解除前,關閉一切野生動物的行政審批、運輸、販賣和經營利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養殖專業委員會也發出倡議書,呼吁在疫情期間停止一切野生動物運輸、販賣及經營利用活動。廣大養殖戶也紛紛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減少人員與野生動物的接觸,停止出售販賣人工繁育的動物。這是何等的偉大!

各種野生動物保護組織都在行動,網絡上的信息、討論滿天飛。有組織和個人甚至提出,“要充分利用這次疫情作為契機,逼政府就范,徹底取消野生動物產業。”保護野生動物非常正確,保護生態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這些都很正確,但怎么把全國全世界都為之心痛的疫情變成了“契機”?“逼”政府就范,意欲何為?許多的環境保護組織在生態保護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也為生態建設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但有極少數組織還是打著環保、人權等幌子,干著干擾政治、毀滅文化、影響發展的勾當。對于這樣一些指責和觀點人們不得不防。

本人最近在自己的公眾號“生命的探討”上寫了兩篇小文章,一篇叫《風險面前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及利用是否應該繼續?》,另一篇叫《肺炎疫情過后,是否還有野生動物產業?》,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有人說太不合時宜了,這種情況下,大家都在反對利用野生動物時,還去寫那種東西。也有很多人點贊,認為越是經歷了這兩次疫情,越應該搞清楚什么是野生動物,厘清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與人工繁育的動物之間的關系,嚴格市場管理,嚴厲打擊亂捕濫獵野生動物,規范人工繁育動物行業。特別是廣大養殖戶與底層群眾,養殖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我寫那兩篇小文其實就是想表達一個觀點:要把人工繁育的動物與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從法律層面就區分開來,實行分類管理。規范人工繁育利用行業,嚴格保護自然狀態中的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行為,加大破壞野生動物的犯罪成本,震懾對野生動物打歪主意的人。沒想到我的那些觀點與許多人不謀而合。當然,也收到了不少的質問和攻擊,本人歡迎討論。

我不是名人,不是公知,說一說自己的觀點應該影響不大,沒啥大問題。但如果是公知,說話應該更有公理,因為那會影響一大片。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中國最大媒體采訪一“公知”名人的報道,呼吁“要立法取締野生動物養殖產業”,認為“只要中國的野生動物保護背后存在著養殖產業,所有的保護都是形式上的,也是暫時的。”說什么“只要你還在用任何形式消費野生動物,你離真正的文明就相差很遠,你所代表的中國也離真正的文明相差很遠,很遠。”這已經不是談如何界定野生動物與人工繁育動物的問題了,而是一桿子打死,矛頭直指“野生動物養殖”,注意了,可不是什么“非法養殖”或“非法經營利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下面還專門設立了一個“養殖專業委員會”,那看來中動協這些年來都是“假保護”?

關于野生動物的概念,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國際上對野生動物(Wildlife)的定義是“所有非經人工飼養而生活于自然環境下的各種動物”。也就是說只要不是人工養的,什么鳥、獸、兩棲、爬行、魚、蝦、昆蟲、蜘蛛、貝類等都屬于野生動物。按照科學家們相對統一的定義也是“野外獨立生存,即不依靠外部因素(如人類力量)存活,此外還具有種群及排他性的動物。”雖然有些拗口,但意思差不多,就是“野生動物是野的,不是人工養的”。問題是在中國的現行法律中,對野生動物的概念反而不明確,不同的人對野生動物的理解不一致。有人認為,野生動物僅包括野生哺乳動物和野生的鳥類。有人則認為,野生動物包括一切野生的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還有人認為野生動物僅僅包括生活在野生狀態下的動物。

那么人工繁育的動物算不算野生動物呢?有人說只要種源來源于野外就算野生動物,那我們今天的家畜家禽哪一樣的種源不是來自于野外?有人說要看人工養殖的時間長短,法律上一般是子二代可以利用,是不是子二代才不屬于野生動物?那梅花鹿等已經養殖了幾百年,已經不知道子多少代了,怎么還按“野生動物”管理?

近幾個世紀以來,人類對許多的野生動物進行了人工馴養繁殖,形成了專門的人工繁育種群。比如梅花鹿、馬鹿、駝鹿、馴鹿、雉雞、美洲野牛、鴕鳥、孔雀、海貍鼠、牛蛙等等。還對獼猴、食蟹猴、揚子鱷、暹羅鱷(泰國鱷)進行了人工繁殖,特別是近年來,在中國對蛇類的馴養繁殖非常成功,果子貍、野豬、梅花鹿、雉雞、豪豬、竹鼠等種類的養殖技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通過人工馴養繁育后這些動物的行為以及遺傳構成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它們已經不再適應野外的生存。但這些在法律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還是把它們當成“野生動物”管理。

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生物多樣性公約》也鼓勵各締約國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際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公約)強調各締約國進行野生動植物的可持續國際貿易,防止過度的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按照《國際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規定,經締約國管理機構和科研機構認定并發放許可證,人工馴養繁殖的《國際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里的物種,也是可以進行國際貿易的。中國作為締約國,也一直遵守《公約》的決定。

中國的傳統醫藥離不開野生動植物作為原料,農業產業化的多元化發展也是世界潮流。生態建設要求對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進行嚴格保護,人工繁育的動物正好可以補充市場的需求。就算是現代醫學中的西醫,有許多實驗動物也是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國家對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的經營利用也有相關的政策,作為合法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企業和個人,也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為脫貧攻堅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為傳統的中醫藥提供原料,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新型的農副產品,減少國家對外國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產品的依賴,為國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如果取消了國內所有的養殖場,是不是要重新靠引進國外養殖的鴕鳥、鴯鹋、馬鹿、梅花鹿?中國的雉雞不能吃,只能吃“美國七彩山雞”?把中國的養殖場一桿子打死,一網打盡,是何居心?所以,界定野生動物和人工繁育動物是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的基礎。千百年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家畜家禽也是通過野生動物馴化而來的。如果古人也有那樣的“智慧”,今天就不可能有家畜家禽,也不可能有各種寵物。加強野生動物的管理,不是禁止人工繁育那么簡單。

也許今天中國的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企事業的產值并不高,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并不算很大,也許每年全國的總產值也就兩三千億(僅江西省每年就有100多億),比不得那些大型國企業折零頭,買不了多少架大飛機,但關系到的人群卻很大,而且關系到的主要是那些處于偏遠山區的貧困群眾。2020年中國實現脫貧,同步進入小康社會,有多少群眾是靠動物養殖作為生存之道獲取經濟啊。是的,每家每年不過增收幾千塊,對于那些掌握著巨大社會資源,收入幾十上百萬的人來說,為了這幾千幾萬的去辛苦簡直可笑之極,但對于沒有太多謀生手段,不具有強大社會資源的人養殖戶來說,可謂救命稻草。有許多的養殖戶都是外出打工掙得一點點資金,學得點技術后回鄉創業,同時帶動當地的鄉親們共同富裕,這一切,也許就像群眾擔心的那樣“一夜回到解放前”,還怎么去同步小康?

野生動物可能帶病,也可能傳染給人。家畜家禽也一樣可能帶病,也一樣可能傳染給人,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病似乎都可以與家畜家禽有關,是不是應該將家畜家禽養殖也禁止了呢?牛海綿狀腦病(瘋牛病)、口蹄疫、豬瘟等好像扯不上野生動物引起的,是不是應該把這些可以帶病的動物趕盡殺絕?非洲豬瘟對人不發病,但可以人帶給豬,那對人應該怎么處理?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因為活動范圍大,接觸各種動物的機會多,感染各種病菌和病毒的機會也多些,通過自然法則和協同進化,有些物種因此具有了免疫力,自身帶菌帶毒而不發病,就像當年擠奶工不發生天花,于是發明了“種牛痘”防天花。通過人工繁育后,限制了活動范圍,自然就減少了交叉感染的機會。病毒的出現并不可怕,關鍵在于防疫,不要造成大的流行。人類到今天已經感染過幾十種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種還不在少數。

正如那位公知所提的某專家2005年7月刊發在《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上“野生動物貿易與全球疾病的出現”的文章中所言,“野生動植物貿易提供的疾病傳播機制不僅導致人類疾病爆發,還威脅到牲畜、國際貿易、農村生計等很多方面;自從1980年,人類出現了超過35種新的傳染病,平均每八個月就會出現一種新的傳染病。艾滋病、埃博拉、SARS都與野生動物的不當接觸有關;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各地出現的新發或復發的牲畜疾病包括牛海綿狀腦病、口蹄疫、禽流感、豬瘟等,已使世界經濟損失超過800億美元;市場是野生動植物交易的樞紐地,將精力集中在市場上,規范、減少或在某些情況下消除野生動植物貿易,將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以減少人類、家畜、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系統患病的風險。”這才是專家,沒有說禁止或關閉,而是減少人群接觸、規范市場管理,或者消除野生動物的直接貿易。

厘清什么是野生動物,什么是人工繁育動物。嚴格規定只要技術成熟、通過國家機構審定、發布的動物種類才能作為經營利用的動物開展人工繁育,開展好如何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對人工繁育場所和人員管理,出臺科學的技術標準,定點定期防疫、檢疫,定點加工、銷售和經營,管控好流通環節,堅決扼制住可能造成疫病傳播的途徑,促進人工繁育企業的健康發展。而對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嚴格管理,嚴厲打擊非法獵捕、運輸、販賣、經營利用的違法行為,加大犯罪分子的犯罪成本,堅決取締非法野生動物的任何活動,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建立生態廊道,改善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并加大監測力度,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區別對待,實事求是,這才是保護野生動物的正途。

希望政府部門和相關專家不要被所謂的“強烈輿論壓力”所誤導,一刀切式的關閉人工繁育場,取締野生動物養殖產業。要認真不一定所有的NGO組織都是一門心思在幫助政府和社會,不定他們背后有什么樣的身影。有極少數組織就是打著環保或人權的幌子,把事情搞得難以收場。也許他們既要做“火柴”,還想做“柴火”,想把事情搞得轟轟烈烈,“把爐火燒得通紅”。別拿什么“國際名人、公知、大咖”等名頭唬人。就算是拿了諾貝爾獎的人都不一定真有意義,那到處游說分裂國家的流竄者還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呢。

人民群眾相信黨和政府的力量,堅決打贏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疫情之戰,按既定時間實現全部脫貧,同步小康。

閱讀 738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