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態問題才是人類可控的能力
前幾天,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第二次主席團會議在貴州的貴陽舉行,各方對貴州在治理石漠化方面做出的努力作出了充分的肯定,也讓更多人燃起了對荒漠化治理的希望。有媒體界的朋友寫了一段話:“如果太陽氦閃真發生,我可能不會跟著地球去流浪。因為看不到綠地星空、藍天大海、日升月落的世界,是絕望的。我不想活在絕望里,更不想后代活在絕望里,還不如接受毀滅。所以啊,應該珍惜當下!保護地球生態,從我做起。”我想,她一定也看了流浪地球,也失望過,并從防治荒漠化貴陽會議中得到了啟發,吸引了營養,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的確,人類的偉大發明已經發展到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洋底捉鱉。但是,我們不能總是好高騖遠地盯著遠方,對目前的生態問題大而化之,無所感覺。甚至也認為“兒孫們比我們更有智慧,把這些問題留給他們去解決”。于是,先污染再治理。于是,這道理,那道理,發展才是硬道理。于是,白貓黑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一個字,講究的是拿銀子,卻不管拿銀子的途徑和手段。美國可以退出《全球氣候變化公約》,可以退出《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約》,可以凌駕于全球生態安全之上。有人會說,連美國這樣富得流油的國家都可以不負責任,為什么我們要去為改善生態和環境努力?村中皆狂人,何必我清醒?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作為一個講道德的國,應該為人類的生存負責任,因此有了“兩山”論。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循序漸進的認識就是對生態文明的真實解讀,是人類文明必須尊崇的真理。
面對今天的世界,其實我們沒有權利沾沾自喜,站在岸上看船翻。生態災難離我們并不遙遠,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在加密,全球生物多樣性在銳減,全球氣候變暖讓北極的冰蓋迅速溶化,許多動植物的疾病從熱帶地區向南向北移,外來物種入侵到了難以控制的境地。過量的二氧化碳排放、PM2.5排放、抗生素、除草劑、農藥、化肥、固體垃圾,等等等等。生態問題是一場針對全地球生命的戰爭,而人,就是這場戰爭的發起者。我們沒有戰勝自然,我們正在被自然懲罰,而且懲罰才剛剛開始。
石漠化問題,并不是地球生態系統本身的問題,而是有了人的作用后的社會問題。貴州有著很好的例子:茂蘭喀斯特森林依然保存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在同樣高的巖石裸露率下,水不是問題,樹不是問題,連沒有土也不是問題,問題是人,是貧困的人們。如何找到一條既保護生態系統,又能脫貧致富的路子,真正實現兩山論,那才是真問題。做一件事情容易,做一項事業就得大費腦筋。也許,搭進我們自己,也許,還要搭進子孫。但事業成了,大愛無疆。
欲速則不達,許多的問題解決都得循序漸進,不能夠拔苗助長。生態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有了綠色就絕對有了生態,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生態的問題還得用生態的方法來解決。脫貧也是同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這一個漁字,不光是到自然中去索取,還要善于在自然條件下培育。魚和熊掌如何兼得?關鍵在于人心,在于平衡,在于控制膨脹的欲望。
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不能用簡單的方法割離開來,各個擊破。石漠化區域是真正的考驗。巴馬模式、花江模式、睛隆模式,這模式那模式,實事求是,能夠真正可持續就是好模式。地球生態系統不可回避的關鍵問題是人,那么,人與自然如何能夠和諧相處,實現雙贏,我們才剛剛開始。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