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物種資訊 > 動物資訊

大熊貓“奇福”因病不幸離世,半歲幼崽該誰來帶大呢?

媒體:紅星新聞  作者:閆宇恒   專業號:大熊貓 2022-02-21 11:30:33

2月18日,記者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公眾號上獲悉,2022年2月15日凌晨2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熊貓基地)雌性大熊貓“奇福”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離世。2021年7月,“奇福”通過自然交配產下一仔,之后一直帶仔。“奇福”離世后,她半歲左右的幼崽由誰來喂養呢?

▲奇福 圖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公眾號

“一般都會交由飼養員進行喂養,奶爸奶媽會把它養得白白胖胖的,陪它健康成長。”從事大熊貓飼養相關工作的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說,經過長期的摸索,目前大熊貓人工育幼技術已經很成熟,有不少剛剛出生的幼崽也是由飼養員養大的。

熊貓通常一歲半左右斷奶,基本都是媽媽親自帶

該業內人士介紹說,大熊貓幼崽和大多數動物一樣,越大越好養,“奇福”的幼崽目前已經半歲左右。大熊貓幼崽出生體重大多在一百多克,半歲的時候體重都在10公斤以上,重的在15公斤左右,已經可以爬上爬下了。大熊貓幼崽一般一歲半左右斷奶,目前都采取母獸帶仔的模式,一直帶到大概兩、三歲左右,待其逐漸有領地意識,再將其搬到新家。

經過長期的摸索,目前國內大熊貓幼崽人工育幼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該業內人士介紹說,大熊貓產仔一般以單胎和雙胎為主。當產下雙胎時,野生大熊貓會放棄其中之一,專心養大一只。這是因為大熊貓幼崽剛出生時非常脆弱,大熊貓媽媽需要用一只手將其攬在懷里,用另外一只手覓食,所以沒有辦法同時照顧兩只幼崽。

而在圈養條件下,大熊貓生下雙胎一般會由其自己帶大一只,另外一只則交由飼養員帶大。“之前圈養大熊貓數量較少時,第二年有繁育任務的媽媽不能繼續帶幼崽,就會交給飼養員養大。”該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中國大熊貓圈養數量越來越多,種群越來越穩定,大熊貓媽媽比之前,也有了更充足的休息時間,所以現在基本都采取的是母獸帶仔的模式,并且母獸陪伴幼崽的時間也更長了。另外遇到大熊貓新手媽媽手忙腳亂或是沒有乳汁時,工作人員也會將幼崽取出,進行人工育幼。

半歲已不適合交給其他熊貓媽媽帶

有網友提問說,可以將“奇福”的幼崽交給其他大熊貓媽媽帶嗎?“半歲太大了,氣味和叫聲都一樣,其他雌性大熊貓一般都不會認。”該業內人士表示,大熊貓幼崽剛出生時,如果交由其他雌性大熊貓帶,將其放在養母身邊之前,會在幼崽身上涂抹一些養母的尿液,增加雌性大熊貓“認親”的可能性,“剛出生時‘認親’成功的概率很大,越長大概率越小”。

圈養大熊貓產下兩個幼崽時,會將其中一只棄置在一旁。工作人員會用網兜等工具將其從籠中取出,放進保溫箱進行育幼。為了盡可能讓兩只幼崽都能享受母愛,工作人員會用蜂蜜、水果等大熊貓喜歡的美食分散其注意力,然后趁它把幼崽從懷里拿出放在一旁的機會,進行交換。“很考耐心,也要看大熊貓媽媽的性格,有的很護仔,一直把幼崽抱著,見了美食也不動心。”該業內人士表示。

從“奇福”通過自然交配產下一崽,之后一直帶并將其喂養得健健康康可以看出,“奇福”是一位稱職的好母親。2014年它生下一對雙胞胎,2016年又生下一對龍鳳胎。2016年是“奇福”的第二次生產,已有育兒經驗的它表現出了極強的母性。大崽出生后,“奇福”很快將其抱起,并不停地舔舐。

奇福是汶川地震后熊貓基地出生的第一只熊貓

“平時家里養的貓狗離世時,大家會很傷心,和大熊貓朝夕相處的飼養員也是一樣的。”該業內人士表示,“奇福”為大家帶來了許多溫暖,2008年它和雙胞胎妹妹“奇妙”出生于成都熊貓基地,母親是“奇緣”,父親是來自秦嶺山野里的“屏屏”。它是2008汶川大地震后熊貓基地出生的第一只熊貓,起名“奇福”有向地震災區人民“祈福”之意。大熊貓一歲大致相當于人的3到4歲,14歲的“奇福”相當于人類年齡的42歲到56歲。

據熊貓基地微信公眾號發布的訃告,2022年2月5日,“奇福”出現大熊貓常見的排黏行為。2月7日上午,發現其舔舐外陰,并且外陰有分泌物流出,熊貓基地獸醫立即對其實施麻醉檢查與治療,經檢查發現其子宮腫大且內有大量膿液,獸醫遂對其進行抗菌消炎、沖洗引流等一系列針對性治療,開展全天候醫療監護,時刻關注其狀況。

與此同時,熊貓基地立即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多學科聯合會診,診斷結果為子宮感染引發的膿毒敗血癥。由于大熊貓子宮結構特殊,難以進行深部清潔引流,獸醫團隊做好了必要時子宮切除術的相關準備。

經過連續三天的急救治療,“奇福”的癥狀一度有所緩解,但從2月10日開始,突然出現高熱、呼吸淺快、急性溶血、少尿等癥狀并伴有肝腎功能下降。獸醫及護理團隊根據檢查和會診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近六天連續實施24小時不間斷的搶救性治療與監護,但終因病情嚴重導致全身器官功能衰竭,最終搶救無效,于2022年2月15日凌晨2點不幸去世。

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恒

編輯 譚王雨

 

閱讀 1345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