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微生物資訊 > 疫情資訊

暴發1年確診破億!35組數據告訴你,新冠肺炎的已知與未知

媒體:南方都市報  作者: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專業號:李明輝 2021-01-29 16:17:41

截至北京時間2021年1月26日,全球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破億,病毒侵入了地球上約1/70的人類。轉眼間,新冠疫情暴發已一年,從世界衛生組織第一次獲悉“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到新冠肺炎疫苗上市接種,人類與病毒的賽跑爭分奪秒。從解析結構,到尋找藥靶,再到疫苗研發,“有些創舉堪稱科學史上的奇跡”。遺憾的是,與病毒抗爭的同時,全球也在面臨著諸多“斷裂”與“失序”。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2%……

關于病毒有哪些已知與未知?疫情給全球帶來哪些深遠改變?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30余組較具代表性的數據與觀點,為您呈現疫情這一年。

暴發1年確診破億!35組數據告訴你,新冠肺炎的已知與未知

Chapter1我們對新冠病毒已知了什么?

•全球累計確診人數超1億

截至2021年1月27日24時,我國31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9326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82870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

新聞報道:“過去一年里,全球平均約每20秒就有一人因新冠肺炎去世。”

•病毒在人體內潛伏期多為3-7天

長至14天,發病前1-2天和發病初期的傳染性相對較強;也有隔了14天后查出陽性的個別現象。

暴發1年確診破億!35組數據告訴你,新冠肺炎的已知與未知

•無癥狀者傳染性是確診者的1/4至1/3

無癥狀感染可能始終無癥狀,也可能隨著時間推移出現癥狀而成為確診病例。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數據分析顯示, 50%的新冠病例是由無癥狀感染者傳播的。”

•超級傳播1+144

2020年2月,英國曾出現一確診病例致三國11人感染。2021年1月,一例無癥狀感染者在吉林省引發“1傳144超級傳播”。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新冠肺炎是超級傳播現象非常突出的疾病。”

•變異毒株數至少7種

截至1月20日,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已出現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VUI-202012/01或B.1.1.7突變株)。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各國的研究初步證實,變異病毒導致傳染性增強了,病毒毒力沒有發生變化。”

•至少7種動物感染新冠病毒

全球已有狗、水貂、老虎、獅子、雪豹、家貓、大猩猩等至少七種動物自然感染新冠病毒。

•傳播途徑主要有3種

多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接觸傳播;可由物傳人,冷鏈為重要傳播渠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目前沒有新冠病毒經食物傳播的證據。”

暴發1年確診破億!35組數據告訴你,新冠肺炎的已知與未知

2020年11月3日,北京市豐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核查超市內的進口冷凍食品追溯信息。

•武漢社區人群新冠抗體陽性率4.43%

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報告顯示,湖北武漢外市州的人群抗體陽性率0.44%;湖北外六省份的1.2萬余人中僅檢測到2例抗體陽性,陽性率極低。

國家衛健委:我國絕大多數人群依然對新冠病毒易感。

•二次感染

2020年8月,全球首名新冠肺炎 “二次感染” 患者在香港出現。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人感染病毒以后會產生抗體,但不是所有傳染病產生的抗體保護效果都是終身的,抗體也會逐漸減少。”

•“復陽”原因

吳尊友:①出院前核酸檢測假陰性,或出院后隨訪檢測假陽性;②病毒重新活躍;③病人再次感染。

暴發1年確診破億!35組數據告訴你,新冠肺炎的已知與未知

•后遺癥

多國研究發現,有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后曾出現嗅覺和味覺喪失、頭痛、衰弱疲勞、脫發、心臟腎臟受損、免疫系統異常等后遺癥。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目前來看,大部分新冠感染者都是快速康復的,沒有什么后遺癥。但是對于重癥、危重癥患者,康復時間長,肌體修復需要更長時間,同時心理方面也需要進行康復。”

Chapter2新冠病毒對全球發展的影響

•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2%

2020年我國GDP首破100萬億,同比增長2.3%,或成為去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經合組織:“預計中國對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將超過1/3。”

•2020全球貿易額預計下降14.5%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稱,由于疫情及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全球經濟放緩,但亞太地區表現優于世界其他地區,出口總額占全球的41.8%,進口總額占38.2%。

•醫療服務被打亂的國家全球占比90%

世衛組織稱,受影響最嚴重的領域依次為常規免疫接種、非傳染病診療、計劃生育和避孕、精神健康問題治療及癌癥診療。

•全球需人道主義援助人口增40%

聯合國表示,大約需要350億美元資金來展開援助,創下新的紀錄。

暴發1年確診破億!35組數據告訴你,新冠肺炎的已知與未知

2020年5月20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亞,居民領取慈善組織發放的食物。 新華社

•全球因疫情滯留移民近300萬

2020年10月,國際移民組織報告顯示,共有275萬名移民被限制在其他國家,其中有127.5萬人在中東和北非地區,近100萬人滯留亞洲。

•2020年全球航空客運量同比下降60%

2020年只有18億乘客乘坐飛機進行旅行,全球航班的座位容量相比2019年下降了50%,退回到2003年水平。

•全球受疫情影響學生16億

九成以上的大中小學生受到了學校關閉、中斷學習、延期考試的影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有2500萬學生在今年內無法返校學習。在最不發達國家只有12%的家庭接通了互聯網,這加大了貧窮國家兒童的落后。

•2020年全球碳排放減少約24億噸

英國智庫報告稱,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比下降7%,創下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主要原因是交通活動減少。

•63%中國企業加快數字化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的最新調查結果,中國的數字化消費力已在體量和規模上領跑全球。

•日本考慮“空場辦奧運”

損失或超1500億人民幣。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表示,在日本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確保參賽人員不感染新冠病毒尤為重要,組委會已綜合考慮各種可能性,比如是否允許觀眾入場,如果允許,多少人可以入場等。

暴發1年確診破億!35組數據告訴你,新冠肺炎的已知與未知

Chapter3抗擊新冠病毒取得哪些進展?

•解析病毒結構

2020年4月,饒子和院士等率先在國際上解析了首個新型冠狀病毒蛋白質三維結構,并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

2020年9月,李蘭娟聯合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新冠研究,中國科學家創人類認識新傳染病最短時間紀錄。”

暴發1年確診破億!35組數據告訴你,新冠肺炎的已知與未知

2021年1月21日,清華大學聯合國外研究團隊發布新冠病毒首個3D圖像。

•國藥新冠疫苗保護效力79.34%

截至2021年1月26日,我國接種新冠疫苗超過2000萬人次;形成免疫屏障需18到20億劑新冠疫苗。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疫苗對包括英國突變的毒株和以往全球分離到的不同的變異毒株都有中和效果。”

•我國新冠疫苗嚴重不良反應百萬分之一

接種新冠疫苗后出現的常見的反應,和其他滅活疫苗相比沒有太大的差別。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現在報告上來的疑似不良反應,80%是一般不良反應,其中有10萬分之6是異常反應,在異常反應中大多數都是過敏性皮疹。”

暴發1年確診破億!35組數據告訴你,新冠肺炎的已知與未知

惠州重點人群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用藥參考

2021年1月5日,武漢大學李紅良團隊公布研究成果,首次明確了新冠肺炎治療中糖皮質激素用藥的邊界,提供了關于何時該用激素的明確參考。

•2020全球被引最多論文9篇來自中國

且均與新冠病毒研究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相關(據中國文件檢索權威機構《生物世界》)。其中鐘南山院士領銜發表的論文截至2021年1月5日被引用9420次。

•新冠逝者體內5336個蛋白質分子改變

2021年1月9日,西湖大學與合作團隊發表論文,全球首次揭示病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有助于較深入認識新冠致死機理,及對患者進行精準的干預治療。

•構建動物模型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動物模型是科研攻關五大主攻方向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與中疾控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團隊在國際上第一個構建了動物模型,闡明了系列疾病機理,篩選到了系列有效藥物,模型研制方法和標準提供給世界衛生組織,供國際研究使用。

Chapter4關于新冠還有哪些未解?

•新冠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效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從全球對新冠病毒變異的監測情況看,目前尚無證據證明病毒變異會使現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但不排除隨著時間推移,疫苗效力至少會減弱的可能性。”

•新冠病毒檢測準確性局限

國家衛健委臨床檢驗中心研究員李金明:“核酸檢測陽性是病毒感染的金標準,假陽性可通過對陽性樣本的再復檢來避免,而假陰性則無法避免,采標本的時機、采樣的方法和采樣的人是否能按標準操作都是影響要素。”

•病毒溯源尚無重大進展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溯源研究往往十分艱難,不能確保找到最終答案,以往此類研究往往歷經數次努力并耗費大量時間。”

•新冠疫情依舊沒有特效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新冠疫情是世界醫學面臨的共同難題,一年過去了,人類仍然沒有找到克服它的特效藥。”

•冷鏈運輸中如何實現物傳人

鐘南山:“還有很多科學問題沒有解決。包括病毒的來源是冷鏈還是密閉環境?傳播方式是吸入還是接觸?病毒存活的時間以及可引起傳播的外包裝病毒濃度等,需要繼續研究。”

•新冠病毒的未來走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目前新冠病毒的傳播情況,第一預測它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共存下去;第二它總在突變,可能需要全球建立起新冠病毒監測網絡,它在表現上和變異上可能會越來越趨同于流感。”

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勞工組織、國際移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民航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貿易組織、英國小企業聯合會、波士頓咨詢公司、IDC、《自然》雜志、《細胞》雜志、《生物世界》雜志、《細胞代謝》雜志、有關新聞報道。

統籌:鄒瑩

研究員:張雨亭 陳志芳 陳澤然

設計:陳志芳 李蓓

實習生:佘成雨

閱讀 163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