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濕地志愿者 | 我心所思,我心所憶,我心所屬
志愿者訪談81
在華僑城濕地活躍著一群普通卻不平凡的人,他們用信念和行動傳播生態文明、推廣自然教育,為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而不懈努力著。今天的訪談對象是華僑城濕地運營服務組志愿者——土豆(張定鍇)。
被喚醒的靈魂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土豆的親人——薄荷老師,是華僑城濕地的環保志愿教師。在薄荷老師的熏陶之下,土豆開始對大自然產生興趣。
2019年7月,土豆參與了華僑城濕地運營服務組培訓,成為了一名華僑城濕地的志愿者。
我心所思
參與了志愿者培訓的土豆對華僑城濕地有了深層面的認知。華僑城濕地是一個暢行環保理念的半人工自然化的生態系統。他如此解釋道,環保——零廢棄,園區內有許多落葉的堆肥點、銀合歡做成的手作步道等;半人工——因為歷史的緣故,華僑城濕地是一半自然,一半人工修復;自然化——園區內不修剪植物,倡導大家避免野餐和吸煙。這三個因素為大自然生靈營造了一個安逸的棲息地。
我心所憶
在剛開始服務的時候,土豆接觸的最多的服務崗位是定點講解。后來,在服務的過程中,他逐漸喜歡上了線路講解。線路講解不僅可以學習到大自然的知識,而且可以鍛煉自己的表達及人際交往能力。
在一次線路講解的過程中,由于時間有限,線路講解到三層崗亭截止。但是土豆不舍得和公眾說再見,繼續陪著他們走到零之路才結束這次的講解。雖然路程增加了,但土豆并不覺得辛苦,反而很高興,“我把來聽講解的公眾都當做是和朋友聊天,在聊天的過程穿插講解自然知識,讓公眾沉寂在輕松有趣的氛圍”。
線路講解還可以更直接地規范公眾的入園禮儀。在講解的過程中,向公眾說明不能野餐、投喂鳥類、亂丟垃圾的原因,當他們表示愿意理解和遵守時,土豆就會獲得滿滿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土豆榮登“2020年第一季度志愿者光榮榜”
我心所屬
冬季的濕地,總能帶給人驚喜。候鳥遷徙的過程中,在天空中一群群飛過,對于土豆而言,是沒有注意到的風景。
大自然是有趣的,土豆抱著好奇之心不斷地探索著。他的觀察從沿途植物的生長情況,到堆肥區落葉的腐化程度,再到林鳥的覓食動作等等,無一不觀察細微。通過長時間的觀察,他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物種——紅耳鵯,“我想好好的研究一下它們”,土豆說道。從認識到喜愛,從喜愛到保護,這或許是土豆想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吧!
土豆的“秋茄寶寶”觀察自然筆記
土豆的紅耳鵯觀察自然筆記
百業要興,環保先行
“百業要興,環保先行。環保不在于做事情的大小,重要在于環保意識的培育”。對于生態環保,土豆展現了很高的覺悟。他覺得,生態環保事業的發展,僅僅靠濕地的努力是不夠,志愿者在中間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要引導公眾的思考,啟發他們對生態環保的認識。
編輯:小豬
圖片:土豆、華僑城濕地
副主編:大雁頭
主編:孟祥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