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清空城市,回填熱帶雨林的寂靜 | 國際長臂猿日專題
幸好還有詩
讓世間美好得以安放、流傳
幸好還有詩
讓人類得以從日常瑣碎中逃離
詩意地棲居
「以詩之名,讓珍稀被珍惜」詩歌征稿啟動以來,反響熱烈,參與踴躍,投稿如雪片般紛至沓來。征稿已于5月20日截止,部分作品于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多地通過線下詩歌展與在地的伙伴們見面。此外,我們在線上陸續展示征集到的優秀詩歌,敬請關注。
10月24日國際長臂猿日來臨之際,第二十一期為大家帶來胡元武、馬海洋、廖潤昌、左軍、王維霞5位詩人的作品。他們為長臂猿們這些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而執筆。那就叫它「長臂猿專題」吧!
認識珍稀物種,守護詩意自然。再次感謝所有熱愛詩歌、關注生物多樣性的朋友們,為大家帶來這一場詩歌的盛宴、人與自然的共舞。感謝你們用詩人獨有的浪漫,把珍稀的美好帶到大家面前,讓自然詩意治愈都市emo,也讓珍稀被認識、被珍惜。
01.海南長臂猿
今夜,月華清空塵囂
我清空城市,回填熱帶雨林的寂靜
我清空肉身,蘸點星光
拓印你的靈魂
多么親近的血脈感覺啊
仿佛找到了另一個我
億萬年前留守山上的另一個我
我們出生時擁有相同的第一聲啼哭
只是后來我學會言語,弄丟族音
而你,仍然堅持不懈向每個黎明發出最初的鳴啼
山澗在低音處潺潺而流
白云在高音區鶯鶯盤旋
而我,晨曦中拾你的音階登高而去
消融于自然最美的回聲里
多么幸福啊,我終于騰出1.6平方棲息之地
為你,為你的黑冠獻祭
*海南長臂猿,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本首詩歌配圖來源:自然影像中國-顧曉軍
▲海南長臂猿小科普:我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的全球唯一分布地。海南長臂猿屬中型猿類,前肢明顯長于后肢,無尾,兩性間毛色差異很大,雄性全身為黑色,頂多在嘴角邊有幾根白毛,頭上有一簇毛;雌性毛色從黃灰色到淡棕色,頭的頂部和腹部有一黑斑。壽命可達30余年。種群數量極少,1980年僅有2群7-9只,經過多年保護,現已增長至6群37只。
*詩歌作者:胡元武,曾經的文藝青年,學生時代曾有文章發表于《海南日報》、《南方周末》、《商旅報》等報刊,有詩歌、散文入選《紫貝拾遺》叢書。現為生活奔波勞碌,輟筆經年,不忘初心!
02.長臂猿有個熱鬧的家
▲本圖來源:自然影像中國-武明錄
長臂猿用鳴叫,撕破雨林
潮濕夜色。清晨就這樣
被此起彼伏。長臂猿一家
兩家,至多三家
雄的雌的大的小的,琴瑟和弦
黑西裝的紳士,與棕色女士
搭配成人類渴慕的情侶
不必過問內幕,長臂猿也有
愛情真諦。長長的手臂
讓急于進化的人類有所不及
每一株千年古樹都是陣地
跳躍自如,從不因高低錯落
暈眩堅持的方向
尊老愛幼,顯得原始淳樸
人類最初的本能與意志
被長臂猿一次次生動演示
霸王嶺盡顯雨林的本色
長臂猿松弛有序
仰臥樹干,盡享天倫之樂
窺伺的毒蛇不敢輕舉妄動
笑傲雨林,唯有長臂猿
*詩歌作者:馬海洋,男,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現任吉林省稅務局二級調研員。詩歌多發表于《詩刊》《詩歌月刊》《意文》《南葉》《中國稅務報》等,出版詩集《月光里的中國》《經歷彩虹》。多次在全國各類詩歌征文比賽中獲得獎項。
03.詠長臂猿五章
不羨繁華夢,輕靈自在身。
何須羈俗套,一嘯絕清塵。
攀藤摘果傍林棲,心近蓮臺自不迷。
隔世紛爭無意問,何如端坐證菩提。
鏡像湖光一樹伸,清啼躍動水中銀。
誰知撈月通心性,未悔當初不化人。
新沐招搖浪態輕,衣冠錯認是先生。
雖然直立如人樣,恐辱當年大圣名。
深居幽谷自怡然,那識塵間堯舜天。
人盡愿從名利死,神教多結釋儒緣。
累它撈月皆成夢,引我開懷欲放顛。
進化并非原本意,舒心快活不知年。
*東白眉長臂猿,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本首詩歌兩張配圖來源: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
▲東白眉長臂猿小科普:東白眉長臂猿曾被認為是白眉長臂猿的一個亞種。雄性毛發黑色,雌性毛發乳白色,胸部和頸部有黑色毛發。2006年被劃分為東白眉長臂猿和西白眉長臂猿兩個物種,二者以緬甸伊洛瓦底江支流的親敦江為界。親敦江西為西白眉長臂猿,親敦江東邊為東白眉長臂猿。東白眉長臂猿分布在高黎貢山地區,主要棲于海拔高度為50-2500m之間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白眉長臂猿常年生活在樹上,不筑巢,覓食、睡覺、休息都在樹上,很少下地活動。靠兩條長臂和鉤形長手在樹枝上蕩秋千似的蕩越前進。白眉長臂猿動作迅速準確。以多種野果、鮮枝嫩葉、花芽等為主要食物,亦食昆蟲和小型鳥類。白眉長臂猿通常為單雄單雌配偶制動物,配偶幼仔組成家庭群。每天早晨,成年個體大聲啼叫,其叫聲洪亮,數里外可聽到。雌猿平均每3年產1胎,每胎1仔,懷孕期為7-7.5個月。壽命一般為20-30年。棲息地破壞是東白眉長臂猿受脅的原因。2016年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約有43群東白眉長臂猿,種群數量不超過200只。
*詩歌作者:廖潤昌,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東莞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作品《青玉案·連南秋暮》獲2019年“禮贊祖國·詩韻鄉村”全國鄉村詩歌征集二等獎;作品《賀新郎·杭州西湖賞秋》獲第四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優秀獎等;作品《補鞋匠》獲第五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三等獎、《逆行人》獲第五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優秀獎等;作品《登滕王閣》獲 2021年滕王閣金秋詩會全球詩詞征集大賽三等獎等。
04.白掌長臂猿
它從來不說
它是人類的祖先
也不會論證
它跟人類有什么血緣關系
人類自以為創造了文明社會
而它義無反顧走向古老的叢林
以動物的方式生存
用樹枝引誘螞蟻
用石頭砸開堅硬的果殼
它不認為直立起來
就會站位更高,看上去更為體面
它仍保持部分爬行的姿態
緊貼土地,本分而踏實地活著
人類創造語言,又玩弄語言
講了許多言不由衷的話
它不言不語,憤怒時就嘶吼
驚恐時就尖叫,高興時就又跑又跳
安靜的時候,它不去想征服什么
不計較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
它躺倒在樹杈中間,或者
蹲伏于土地上,只是
抓抓身子,撓撓癢
讓陽光在濃密的毛發間
肆意打滾
它目視前方,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眼神里藏不住欺騙
對于它,沒有什么歷史
當下的每分每秒
都是永恒
*白掌長臂猿,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本圖來源: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
▲白掌長臂猿小科普:國內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滄源、西盟和孟連等縣。國外分布于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等地。無尾。兩性均有暗、淡兩種色型:暗色型毛色黑褐,陰毛黑棕色;淡色型呈淡黃或奶油黃色,陰毛紅棕色。不同亞種之間色澤有所變化。手、足從腕部和踵部以下的毛色均很淡,遠望時近似白色,故稱白掌長臂猿。主要棲于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海拔一般在1000-2000m。常以各種熱帶漿果、核果和多種嫩樹葉、芽、花等為食。聽覺和嗅覺靈敏,性膽怯,怕冷。四季均可繁殖,年產1胎,懷孕期為7-8個月,每胎產1仔。部分家庭結構中有長期的一妻二夫現象。曾經分布于中國云南的滄源、西盟和孟連等地,為該種分布的北限。1985年,在中國的數量僅為5群19-27只。
*詩歌作者:左軍,男,現在浙江省遂昌縣。曾在《西部》《詩選刊》《牡丹》《躬耕》《大觀》《散文詩》《知識窗》《做人與處世》《思維與智慧》《東方少年》《人民司法·天平》《貴州作家》《浙江詩人》《精神文明報》等刊物發表作品,入選多種選本,偶有獲獎。
05.西黑長臂猿,靈性之芯
它們的迅捷的身影里住著閃電的永恒,就像
長蕊木蘭白色的花期中住著霜雪與露水
此刻花朵的燃燒指向時間的透光性
而西黑冠長臂猿沒有佐證與自證之心
當你思考它們閃轉騰躍的生活
思考它們的家族譜系,那只成年雄性長臂猿
正攜妻帶子,謹慎地躲開你的注視
此刻,你感到愛泵送出的光
人類的情感,責任
在原生的森林中發生著微妙的位移
是的,你深信人與猿的距離比想象中更近
家庭這個充滿光和熱的詞屬于人類
也屬于剛剛藏進林中的生靈。你相信
它們會用頁巖、砂巖,平壩以及丘陵
更新記憶,你相信,萬物擁有的恒定
它們的迅捷中都有,當天空垂下蔚藍的裙邊
它們的蹤跡里布滿時間的蔥蘢
*西黑冠長臂猿,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本首詩歌兩張配圖來源:自然影像中國-謝建國
▲西黑冠長臂猿小科普:國內分布于云南的西部、南部和中部地區。國外分布于老撾西北部。無尾,雄性全為黑色,頭頂有短而直立的冠狀簇毛;雌性體背灰黃,棕黃或橙黃色,頭頂有棱形或多角形黑褐色冠斑。胸腹部淺灰黃色,常染有黑褐色。該種是我國長臂猿中分布最廣且數量最多的一個種,云南中部的無量山和哀牢山是西黑冠長臂猿的主要分布區。該種與其他長臂猿不同之處是在于它的群體較大,一夫一妻與一夫二妻配偶制共存。主要棲于熱帶雨林和南亞熱帶山地濕性季風常綠闊葉林,其棲息地海拔約從1000-2500m,是已知長臂猿中分布海拔最高的一個種。活動與覓食均在約15m的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或中層中穿越進行,很少下至5m以下的小樹上活動。喜食成熟的多糖且多汁的果實,在云南無量山大寨子的西黑冠長臂猿取食38種不同植物的果實。食性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在果實豐富季節喜食果實,在某些月份森林中果實匱乏時,轉而取食葉和芽來彌補果實的不足,花也是西黑冠長臂猿的一種重要食物。
*詩歌作者:墨菊,本名王維霞,山東陵城人,居山東淄博,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淄博市第三屆簽約作家。作品見《詩刊》、《中華辭賦》、《詩選刊》、《星星》、《詩潮》、《飛天》等。著有詩集《偏愛》。
06.天行長臂猿,自然的視窗
怒江沒有發出吼聲,水沒有失去浪花
天行長臂猿沒有跟隨落葉的腳步
我們在它們躲閃中,看到生命的集雨桶
聽見刷、刷刷降落的雨點
我們并沒有看到悲傷,沒有看到
背頭舍棄阿珍和米粒①。我們看到
背頭在前,米粒掛在阿珍腹部
在高高的枝杈間跳躍。它們悠游
為尚未改寫的原生之美敞開心扉
這可見的靈魂,仿佛自然的靈動視窗
群山不語,果實與葉片書寫著
蒼老植物年輕的思維,當長臂猿閃過林梢
我們看見,草芽兒拱出厚厚的落葉層
看見云朵擦拭過的天空
看見鳥兒飛過,看見星辰漸次點亮夜空
注:① 背頭、阿珍、米粒是生活在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里的一個天行長臂猿家庭,護林員分別給長臂猿父親取名叫“背頭”,母親叫“阿珍”,孩子叫“米粒”。
*天行長臂猿,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本首詩歌兩張配圖來源:自然影像中國-謝建國
▲天行長臂猿小科普:又稱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為中國特有種。僅分布于怒江以西的高黎貢山南段保山隆陽區、騰沖和德宏州盈江。是典型的樹棲性靈長類動物。棲息于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山地雨林。其棲息地海拔跨度很大,從海拔500-2000m都有分布。以多種野果、鮮枝嫩葉、花芽等為主要食物,亦食昆蟲和小型鳥類。為單雄單雌配偶系動物,集小的一夫一妻的家庭群。同自己的幼仔組成一個小的群體,通常3-5只為一群。無尾。雌雄異色,成年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有兩條明顯分開的白色眼眉。頭頂的毛較長而披向后方,故頭頂扁平,無直立向上的簇狀冠毛,與冠長臂猿屬(Nomascus)相區別。雖然都有著標志性的白色眉毛,但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的眉毛并沒有東部白眉長臂猿那么厚重。雄性的下巴上沒有和眉色配套的白胡子,而雌性的白眼圈也不像東部白眉長臂猿的那么濃密。
*詩歌作者:墨菊,本名王維霞,山東陵城人,居山東淄博,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淄博市第三屆簽約作家。作品見《詩刊》、《中華辭賦》、《詩選刊》、《星星》、《詩潮》、《飛天》等。著有詩集《偏愛》。
詩歌和自然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離人類都既近又遠。當我們路過一花一木一動物的時候,也在路過一首詩。我們因讀詩而心思顫動,也因走進自然而怦然心動。詩歌能撫平內心躁動不安的褶皺,大自然也能治愈內心的焦慮與失落。
詩歌陪伴人類,從遠古到現代,也將走向未來,被記憶、被傳誦、被感動,越來越豐滿。
大自然也陪伴人類,從遠古到現代,卻不知道還有多少未來,物種瀕危滅絕,氣候異常頻發。
自然有詩意,我們守護自然的珍稀物種,也是守護詩歌的天地,更是守護人心的詩意與張力。
自然有詩意,我們不能沒有詩歌,更不能沒有大自然的奇妙物語。為珍稀物種寫首詩,為人與自然的未來留住詩意。
古往今來,詩歌曾讓一棟樓、一個人、一座城名揚四海、流芳百世,今天,相信您的詩,也能拯救一個物種、豐滿人類的精神世界,守護我們共同的未來。
來源:
*注:文中「小科普」文案來源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小程序,或有編輯。文中配圖除特別備注外,均來源全景視覺,獲完整授權使用。
微信號:cwcawx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