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保護區、全球環境基金江西保護區體系示范項目參與“愛觀鳥”線上發布會
6月5日,由保爾森基金會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組織實施的“中國水鳥及棲息地數據庫項目”核心成果——“愛觀鳥(iBirding)1.0平臺”通過騰訊會議平臺在線發布,“愛觀鳥大賽2020”同時啟動。鄱陽湖保護區、全球環境基金“江西保護區體系示范項目”作為合作單位參加發布會,鄱陽湖保護區在直播中分享保護區水鳥與濕地保護的經驗與做法。
在線直播由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張越主持,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郭華東院士,國際知名自然保護人士、BoboLink食米鳥基金會主席溫迪?保爾森(Wendy Paulson)女士,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創始人、榮譽會長牛根生先生,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于秀波研究員等專家出席線上發布會并講話。知名專家和自然保護人士先后闡述了觀鳥與公民科學的關系,分享了他們開展觀鳥與水鳥保護的理念與觀點。項目合作伙伴代表分享了遼河口濕地、天津濱海濕地、武漢牛山湖濕地、鄱陽湖濕地、江蘇沿海濕地、海南紅樹林濕地等地的水鳥與濕地保護的經驗與做法。
“中國水鳥及棲息地數據庫”項目由保爾森基金會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組織實施,得到了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全球環境基金(GEF)江西示范項目、全球環境基金(GEF)大黃海生態系項目等資助,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軟件研究所、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等聯合執行。
“愛觀鳥”系列成果是一套前沿的鳥類識別和鳥類數據收集與積累系統。“愛觀鳥”(iBirding)1.0平臺包括手機APP、數據庫網站、鳥類識別小程序、典型候鳥遷徙路線可視化系統四個部分,已有196種水鳥26萬余條觀鳥記錄、88萬余張照片用于鳥類識別數據訓練。基于該平臺,項目團隊確定了沿海11省128塊重要水鳥棲息地,跟蹤評估了61塊水鳥棲息地變化趨勢。上述成果將為中國沿海濕地與水鳥科學研究和保護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