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湖科普小課堂:鳥類科普之灰卷尾


它全身暗灰色,鼻羽和前額黑色,眼先及頭之兩側為純白色,在陽光下閃耀藍綠光澤,虹膜橙紅色:嘴、趾、爪均黑色,故又有白頰卷尾之稱,是分布于中國各地區的候鳥,是食蟲性益鳥貌不驚人很耐看,這就是本期的科普主角—灰卷尾。
學 名 :Dicrurus leucophaeus
俗 名 :灰黎雞、鐵靈夾、白頰卷尾、灰龍尾燕、白頰烏秋
特 征 :灰卷尾(普通亞種),雄性成鳥(繁殖羽):全身羽色呈法蘭絨淺灰色;鼻須及前額基部絨黑色;眼先,眼周,臉頰部及耳羽區,連成界限清晰的純白塊斑,并稍向后上方,伸延到上頸側部;上體自頭頂、背部、腰部至尾上覆羽均呈法蘭絨淺灰色;尾羽淡灰,并具隱約不顯的淺灰褐色橫斑端稍向外卷曲,外翈窄狹,稍綴褐灰色;雙翅表面淺灰色,飛羽軸灰褐色,初級飛羽端尖灰褐色;翅下覆羽及腋羽淡灰白色。下體頦部灰褐色;喉胸部淡灰;腹部轉為淺淡灰色;下腹至尾下覆羽近灰白色。
雌性成鳥:體形較雄鳥為小,羽色近似雄鳥但顯然稍為暗淡些。
幼鳥:體羽暗灰褐色;頭側臉頰部白塊斑的界限不甚清晰;翅角腕關節緣具灰白斑,翅下覆羽及腋羽亦呈灰白斑。
虹膜橙紅色;嘴、跗蹠與趾、爪均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41-63g,♀39-58g;體長♂251-315mm,♀240-295mm;嘴峰♂20-25mm,♀21-25mm;翅♂137-153mm,♀126-145mm;尾♂123-173mm,♀121-168mm;跗蹠♂16-22mm,♀17-21mm。(注:♂雄性;♀雌性)


習性:成對活動,立于林間空地的裸露樹枝或藤條,捕食過往昆蟲,攀高捕捉飛蛾或俯沖捕捉飛行中的獵物。飛行時結小群或成對,翻騰于空中追捕空中飛行的昆蟲,飛行時而展翅升空,時而閉合雙翅,作波浪式滑翔。
叫聲:清晰嘹亮的鳴聲huur-uur-cheluu或wee-peet, wee-peet。另有咪咪叫聲及模仿其他鳥的叫聲,據稱有時在夜里作叫。有時鳴聲粗厲而嘈雜。
食物以昆蟲為主,其中有鞘翅類、膜翅類、鱗翅類蛹及幼蟲和成蟲,這些多是樹木、苗圃、果園、農作物為害甚大的有害昆蟲。特別在育雛期間,能大量消滅危害甚大的蛹、蛾、幼蟲等,對自然界中生物防治、保護作物有重要作用。 偶爾也食植物果實與種子。


繁殖方式:灰卷尾的巢置于闊葉高大喬木樹冠岔枝間,距地面約10米以上;灰卷尾繁殖期:在海南島4-6月間,在華東區則為5-7月間;多數地區一年繁殖一次,6-7月進行;巢構造細致而精巧,呈淺杯狀;內壁層是以細枯草、根須、雜草花穗、植物細纖維等編織而成,中間雜以枯干碎葉片;巢的外層由細小樹枝、葉柄、樹皮碎片組成;巢緣及巢外并覆以偽裝與加固物質,如地衣碎片、苔蘚、蜘蛛網絲、動物絨毛纖維等。通常產卵3-4枚,卵殼顏色多變異,殼呈乳白、橙粉或粉紅色;殼表面雜有灰色、暗棕褐色、褐紅色和棕黃色點斑或大小不規則的斑塊和漬斑,一般在卵的鈍端斑點較密集。卵徑為24-26.5mm×17.5-19mm。能見到親鳥銜食喂育幼雛。


分布范圍: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旅鳥:朝鮮、韓國、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