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漁民捕獲巨型怪魚,經鑒定為一級國寶,該物種2億年前便存在
全球的海洋面積很大,海底的生物更是各式各樣。海中生物千奇百趣,就連見慣風浪的漁民,都常常大開眼界,經常會有漁民打撈到許多千奇百怪的海底生物。比如之前有漁民打撈到藍色小龍蝦、兩個口的怪魚、還有人打撈到巨大眼睛的怪魚,被拿去做魚柳后發現十分好吃。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最近有漁民在浙江省象山縣出海捕魚時,就意外捕獲一條長達3米、重約200公斤的巨型怪魚,漁民撈起巨型怪魚后,發現這巨型怪魚的健康狀況非常良好,怪魚的表面沒有看到有受傷。
發現巨型怪魚的漁民表示,早上約8時捕獲一條巨型怪魚,其身長3米、重約200公斤,他們將怪魚放在甲板時,這條魚還活躍地亂跳,可能剛進入漁網就被誤捕上來,由于此魚異常的大,船上的漁民們討論后,認為怪魚外型太不尋常,魚的頭部呈三角形,口前有4條觸須,魚的背部還有一條類似電線管的長條形部位,于是便拍下照片向縣里的水利部門及漁業部門相關人員查詢。
經過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相關專家鑒定后,發現這名不速之客竟然是極其珍貴的國寶,這正是野生的“中華鱘”,而且身體狀況非常良好,被撈起時沒有發現有表面損傷,沒有因為捕獲而被誤傷,最后漁民便馬上將中華鱘放生 。
中華鱘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是以小型或者行動緩慢的海底生物為食,最早出現于2億3千萬年前,我國稱之為活化石之一,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極具有重要學術研究價值,現時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贛江、錢塘江等偶有出現。但是能意外見到中華鱘的人非常少,而且并不是很多人都知道中華鱘這個稀有物種。
目前我國的中華鱘相對數量還是比較少,許多海洋生物館都有養殖中華鱘,去海洋生物館就可以看到中華鱘,但是那些都是人工培育的,野生的中華鱘十分少見,尤其是這么大的中華鱘。
至于為什么中華鱘會游到漁民平時捕魚的區域。很大可能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因此改變了中華鱘的生活環境。使得中華鱘需要換個地方去覓食,因此意外被捕獲。
(本文轉自網易 沙雕動物集合)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